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084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营养缺乏病指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营养缺乏病:指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眼干燥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营养缺乏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地域风俗、宗教信仰、食品生产供应状况、食品加工、储运、烹调、销售以及营养知识普及教育等都有密切关系。营养缺乏病的预防要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食物来预防营养素的缺乏。,预防营养缺乏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发展食品生产供应,优化食物结构 我国食品供应近年来已有较大发展,但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品种不多,一些地区食物品种单调,更有一部分人至今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发展生产,保证供应仍是要解决的问题。,(2)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品消费 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对改善人群营养十分重要,重点应让群众了解平衡膳食的原则,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根据营养素的特点,在食品的储藏、运输、销售和加工烹调等环节中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3)针对实际营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营养问题,预防工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需要在调查研究上制定切实的预防措施并组织有效的实施。,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PEM多数由贫困、战乱和灾害等引起,是急性食物缺乏的结果。本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中东、东亚和南亚地区,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当前在个别地区或特殊情况下亦有发病。,1、病因 由于社会的、自然的、生理的、病理的原因使能量的蛋白质摄入不足时,都可能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有:食物摄入不足,如食物缺乏、长期低蛋白质、低能量膳食;需要量增多,如妊娠、生长发育;消耗增加,如肿瘤、肺结核;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2、发病表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危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水肿型营养不良 主要由于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差且数量不足,多见于4个月5岁小儿。病儿生长迟缓,虚弱无力,体重在其标准体重的6080。可先后出现下肢、上肢、腹部、脸部等处凹陷性水肿,并伴腹泻、突发性感染。病儿表情冷漠或情绪烦躁。,(2)干瘦型营养不良 由于能量严重摄入不足所致,体重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患儿重度消瘦,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无力,皮肤粘膜干燥萎缩,两颧突出,额部有皱纹、头发干枯,貌似“小老头”;患儿体温低于正常、心率缓慢、心音低钝、呼吸表浅、贫血、腹泻(多为水泻或稀便)、腹壁薄甚至可见到肠蠕动或摸到大便包块;患儿精神神经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淡漠或易激惹、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饥饿感或食欲不振。,(3)混合型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型之间。病人生长迟滞、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60,有水肿。临床表现主要是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急燥不安或表情淡漠、明显饥饿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泻、腹壁变薄、腹部凹陷呈舟状、肝脾肿大,易合并感染和维生素缺乏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儿,3、预防 (1)合理膳食 膳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是基本的预防措施。应充分利用各种食物资源,通过合理搭配,补足每天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并注意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全面改善营养。 婴儿尽可能给于母乳喂养,断奶时间不要过早;采用含蛋白质丰富的断奶食品,及时添加辅食;改进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控制儿童腹泻和感染;进行有计划的营养调查和监测,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2)推广生长发育检测图的应用 定期测量婴幼儿体重并将体重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标出,二次结果连接成线;如果发现体重增长缓慢、不增或下跌者应寻找原因,予以及时纠正。 (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坚持锻炼身体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4)减少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 营养不良和感染互为因果,营养不良幼儿很容易感染疾病,而感染的儿童又很容易患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良的人,要注意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并尽早进行诊断,应早治疗;患腹泻的儿童应及时喂食适合腹泻儿童的食品,以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二、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A缺乏病 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是一种因体内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缺乏原因(1)摄入不足 长期以糕、面糊等谷物、脱脂乳或炼乳喂哺小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动物性食物为主;贫困、战争和灾荒等导致食品短缺等原因造成维生素A摄入不足,不能满足生理需要。,(2)吸收利用障碍 慢性消化性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结肠炎、肝胆系统疾病等均可影响维生素A的消化、吸收和储存 (3)需要量增加 生长发育迅速的早产儿、重体力劳动者、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各种传染病等均可使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增多,易造成维生素A的相对缺乏。,(4)代谢障碍 功能低下和患糖尿病时,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障碍等。 (5)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缺乏蛋白质和锌可影响维生素 A的转运和利用。 (6)其他因素 酗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均可导致维生素A的缺乏。,2、发病表现 维生素A缺乏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变可累计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以及免疫、生殖功能。,(1)眼部症状(眼部症状出现最早) 1)眼干燥症。患者常感眼部不适、发干、有烧灼感并伴畏光、流泪;球结膜干燥时,失去正常光泽和弹性,透亮度减低,并可见毕脱斑(Bitots sport),当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可出现球结膜的皱褶。,2)夜盲症。由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上维持暗视觉的视紫红质生成障碍,影响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度,导致暗适应能力降低以致夜盲。病人多在黎明及黄昏时看物不清,病情较重者则为夜盲。 3)角膜软化。维生素A缺乏严重时,可引起角膜出现软化、溃疡、穿孔,导致失明,(2)皮肤症状 轻者仅较正常干燥,严重时出现毛囊上皮角化,毛囊性丘疹,因其外表与蟾蜍的皮肤相似,又称“蟾皮症”。 (3)骨骼系统 维生素A缺乏时,在儿童可表现为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缓慢。出现齿龈增生角化,牙齿生长延缓,其表面可出现裂纹并容易发生龋齿。,(4)生殖功能 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女性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男性精子减少,性激素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生殖功能。 (5)免疫功能 维生素A缺乏可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3、预防 (1)摄入含维生素A及萝卜素丰富的食物 如动物性食品(肝脏、鱼类、蛋类、肉类、禽类、奶类及其制品等),深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红薯等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2)监测易感人群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 包括对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易感人群进行暗适应能力、眼部症状、血清视黄醇含量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的缺乏者,给予纠正。,(3)对易患人群进行干预 近来研究表明,在维生素A缺乏地区,每年或半年1次日服30万单位视黄醇油滴,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4)选用膳食补充剂和维生素A强化食品 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必要时适当选用膳食补充剂,以提高维生素A的摄人量。,三、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是钙平衡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缺乏病根据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Rickets)的发生;成人阶段的维生素D缺乏则会形成骨软化症(Osteomalacia)。,1缺乏原因 维生素D及钙、磷的原发性缺乏和代谢异常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是: (1)阳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人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 (4)其他原因,如肝、肾疾病时可直接影响维生素D的正常合成代谢。,2、发病表现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钙、磷吸收和利用障碍,从而引发佝偻病或软骨病。(1)佝偻病 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 1)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惹等,特别是人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2)骨骼表现。骨骼的变化与年龄、生长速率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可出现颅骨软化,肋骨串珠、胸廓畸形(1岁以内的患儿形成赫氏沟,2岁以上患儿可见有鸡胸、漏斗胸)、四肢及脊柱上下肢因承重而弯曲变形等病症。 3)其他表现。发育不良、神情呆滞、呼吸运动受限制、容易继发肺部感染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佝偻病患者,(2)骨软化症 发生于成年人,多见于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 (或“企鹅”步态)。,3、预防 对佝偻病的预防要贯彻“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治”的原则,从围产期开始,以1岁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从孕妇妊娠后期(79个月)开始,胎儿对维生紊D和钙、磷需要不断增加,要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磷及蛋白质的食品,有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的孕妇,可于妊娠79个月给予维生素D制剂,同时服用钙剂。,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其对早产儿、双胎、人工喂养儿及冬季出生小儿,可于生后12周开始给予维生素D制剂强化。有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钙。除提倡母乳外,有条件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D强化牛奶喂哺。,四、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缺乏病(vitamin B1 Deficiency)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在我国南方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这些地区以精米为主食,且气候炎热潮湿,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B1较多。另外,由于过量饮酒造成维生素Bl的亚临床缺乏者为数亦不少,应引起广泛的关注。,1.缺乏原因 常见的维生素B1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摄入不足 米麦类加工过精,米或蔬莱淘洗过多,浸泡过久,食物加碱烧煮等,均可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 (2)吸收利用障碍 胃肠道及肝胆疾病可使维生素B1吸收和利用障碍。,(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 长期发热、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妊娠、哺乳等均可使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糖尿病、尿崩症以及使用利尿剂,可使维生素Bl从尿中排出量增多。 (4)抗硫胺素因子 有些食物含有抗硫胺素因子(Antithiamine Factor,ATF),可使硫胺素变构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影响维生素Bl的利用。,(5)慢性乙醇中毒 乙醇可使维生素B1摄人减少并妨碍小肠对其吸收,并使肝脏中硫胺素向焦磷酸硫胺素的转化减少,使维生素B1的利用降低。,2、发病表现 维生素Bl缺乏病的危害可因发病年龄及受累系统不同而异。 (1)亚临床型 用见于维生素B1摄人量持续3个月以上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的患者,可出现感觉疲乏无力、烦躁不安、易激动、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下肢倦怠、酸痛。随病情发展出现神经或心血管或二者兼有的症状。,(2)神经型 周围神经系统主要累及肢体远端,下肢发病较上肢早,呈上升性、对称性感觉异常先于运动障碍。病情加重患者烦躁不安、声音嘶哑,继而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 WernickeB病(脑型脚气病综合征)为维生素B1缺乏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较为罕见,多见于酗酒的病人,一般按以下顺序发展:呕吐,水平性或垂直性眼球震颤,跨越步态,共济失调,进行性精神衰弱以致精神异常,最后可发展至昏迷及死亡。,(3)心血管型 维生素Bl缺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以右心为主的左右心室衰竭,常见症状为水肿,有时即使心功能正常亦可有水肿出现。亦可见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暴发,称脚气冲心,表现为起病急骤病人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静脉压增高、肝肿大、肢端发绀呈袜套或手套样,可因心功能衰竭而死亡,多见于婴幼儿。,(4)婴儿脚气病 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病情急、发病突然,患儿初期有食欲不振、呕吐、兴奋、腹痛、便秘、水肿、心跳快、呼吸急促及困难;继而喉头水肿,形成独特的喉鸣;晚期可发生发绀、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瘀血,严重时出现脑充血、脑高压、强直痉挛、昏迷直至死亡。症状开始至死亡12天,治疗及时者可迅速好转。,3、预防 (1)改良谷类加工方法,调整饮食结构 加强粮食加工的指导,防止谷物辗磨过细导致硫胺素的耗损是预防维生素Bl缺乏病的重要措施;纠正不合理的烹调方法,如淘米次数过多、煮饭丢弃米汤、烹调食物加碱等,以减少维生素B1的损失;改变饮食习惯,如食物多样化、经常食用一些干豆类和杂粮、用新鲜食物代替腌制食物等以增加维生素Bl摄人,不生吃有抗硫胺素因子的鱼贝类,避免对维生素B1的破坏。,(2)开展易感人群维生素B1营养状况的检测和干预 开展对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易感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的缺乏者,给予纠正。生长期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重体力劳动者、高温环境下生活及工作者或是患慢性腹泻、消耗性疾病时,应注意增加维生素B1的摄人量。酗酒者需戒酒并适时补充维生素B1.,(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预防维生素B1缺乏,关键在于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居民能注意到食物的选择与调配。瘦肉及内脏维生素Bl含量较为丰富,豆类、种子或坚果类等食物也是硫胺素的良好来源,应多选择食用。 (4)维生素B1强化食品 采用维生素强化措施,把维生素Bl强化到米、面制品、啤酒等食物中,提高食品维生素B1的含量,满足人体每日的需要。,五、维生素B2缺乏病,由于长期摄入维生素B2不足而引起的缺乏病,称维生素B2缺乏病(Vitamin B Deficiency)。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组成的特点,该缺乏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冬季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1缺乏原因 人体内维生素B2储存很少,食物摄取过多时,即随粪便、尿排出体外。单纯的维生素B2缺乏很少见,通常是多种营养素联合缺乏。维生素B2缺乏也可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取和利用。,(1)摄入不足 摄入不足仍是目前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物摄取不足,烹调不合理(如淘米过度、蔬菜切碎后浸泡等),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B2被破坏。 (2)吸收障碍 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嗜酒、药物影响可导致维生素B2不足。 (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 在妊娠、哺乳、寒冷、体力劳动、精神紧张、疾病等情况下,机体维生素B2需要量增加。,2、临床表现 维生素B2在体内耗竭的时间为60180天,膳食中供应不足23个月后即可发病。维生素B2缺乏的症状不像其他一些维生素缺乏的症状那样特异。早期症状可包括:虚弱、疲倦、口痛和触痛、眼部发烧、眼痒,有的还有性格方面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唇炎、口角炎、舌炎、鼻及睑部的脂溢性皮炎,男性有阴囊炎,女性偶见阴唇炎,故有口腔生殖综合征(Orogenital Syndrome)的说法。另外还可出现角膜血管增生、贫血和脑功能失调。,3预防 (1)多食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 这是预防维生素B2缺乏的根本途径。良好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肝、肾、心、蛋黄、乳类。在发展中国家,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豆类的维生素B2含量也很丰富;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2含量比根茎类和瓜茄类高;天然谷类食品的维生素B2含量比较低,但强化维生素B2后可使其含量增加。,(2)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活动 应加强集体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其合理调配膳食,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烹调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以预防维生素B2及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3)营养干预 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应以多种途径进行营养干预,孕妇、乳母及学龄前儿童应及时给予重点关注,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或给予维生素B2强化食品,以提高维生素B2及其他营养素的摄人量,降低维生素B2缺乏和贫血的发生率。,六、维生素C缺乏病,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营养缺乏病,称坏血病(Scurvy),临床上典型的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皮肤瘀点、瘀斑,以及全身广泛出血为特征。早在16世纪前后,已观察到这种缺乏病的流行。目前,大规模的维生素C缺乏病已少见,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仍有发生。成年人中坏血病较少见,但限制饮食或长期不吃果蔬者,易患维生素C缺乏病。,1.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 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或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使维生素C破坏;乳母膳食长期缺乏维生素C以牛奶或单纯谷类食物为主未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食易患维生素C缺乏. (2)需要量增加 新陈代谢率增高时、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儿和早产儿、感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等使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3)吸收障碍 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等可致吸收减少。 (4)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对维生素C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等可影响机体维生素C的代谢,从而导致维生素C缺乏。,2发病表现 维生素C缺乏造成的典型表现如下。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维生素C缺乏需34个月方可出现症状。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易激惹、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症状。,(2)出血症状 皮肤瘀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齿龈常肿胀出血,亦可有鼻衄并可见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病人可因颅内出血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致死亡。 (3)贫血 由于长期出血,且维生素C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4)骨骼症状 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婴儿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以致哭闹。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与构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坏血病串珠部位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5)其他症状 病人可因水潴留而出现水肿,亦可有黄疸、发热等表现。有些病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而出现与干燥综合征相似的症状。由于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感染。,3预防 预防维生素C缺乏病,应注意摄人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辣椒、韭菜、油菜、柑橘、橙、猕猴桃等。食物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加热、遇碱或金属时易被破坏而失去活性;蔬菜切碎、浸泡、挤压、腌制,也致维生素C损失,所以应注意合理烹调加工。 偏食、对食物禁忌、嗜酒引起的慢性酒精中毒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都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应定期监测其维生素C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营养干预。提倡母乳喂养,孕妇及乳母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人工喂养婴儿需及早添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七、叶酸缺乏症,叶酸缺乏最常见的危害是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孕妇叶酸缺乏还能造成严重的胎儿发育不良,甚至畸形。,1.缺乏原因 叶酸缺乏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摄人不足,消化、吸收、利用障碍,需要量增高及排出过多。 因摄入不足引起的叶酸缺乏是人类最常见的维生素缺乏征,大多发生在较贫困的人群。需要量增高如妊娠、哺乳、婴儿和青春期等都是容易发生叶酸缺乏的高危人群。各种原因的贫血、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传染病等也可增加叶酸的需要量。,2发病表现 成人膳食缺乏叶酸5个月,可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种贫血是用铁剂不能治愈的。此外,叶酸缺乏人群还常有衰弱、苍白、精神萎靡、健忘、失眠,舌炎、胃肠不适及口炎性腹泻等症状。中老年人长期缺乏叶酸可因厌食和营养不良而引起智力退化性综合征。婴幼儿缺乏叶酸8周就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育缓慢、精神萎靡、舌炎、胃肠不适、生长不良等。 怀孕期间叶酸缺乏,不但引起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会导致妊娠中毒、早产、新生儿出血,低出生体重等;胚胎会发育缓慢、智力低下和胎儿畸形,如神经管畸形、兔唇等。,3预防 叶酸在动物内脏(肝、肾)中含量丰富,其他如蛋、鱼、坚果、橙、橘、绿叶蔬菜等也含叶酸较高。因此,一般人只要做到食物多样,注重平衡膳食即能预防叶酸缺乏。 妊娠妇女应作为叶酸缺乏的重点人群,加强营养宣传,普及叶酸缺乏危害的知识;从围孕期开始注意补充叶酸。中国妇幼营养专家建议围孕期妇女应多摄人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肝、肾、蛋、花生等食物,或每日补充叶酸400 g。特别是对曾经生育过神经管畸形儿的母亲,除食物补充外,围孕期应每天补充叶酸400g。,八、钙缺乏,钙缺乏主要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临床表现为婴儿的手足抽搐症和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1.缺乏原因 婴儿缺钙主要是因为其母亲在怀孕期间钙摄入不足,母乳中的钙含量过少;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缺钙主要是因为饮食搭配不合理,含钙食品摄入过少。 吸收减少主要原因有维生素D合成障碍导致的肠道钙吸收障碍;另外是受疾病的影响,如腹泻、肝炎、胃炎、频繁呕吐等,致使钙吸收不良或钙大量的流失。,成人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年以后,女性比男性多见,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以后雌性激素分泌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置元素摄入不足;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2发病表现 (1)婴儿手足抽搐症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抽搐常突然发生,轻时仅有惊跳或面部肌肉抽动,意识存在;重时有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唇发青,知觉暂时丧失。每次发作可为数秒、数分钟或更长。每天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严重时可引起喉头肌肉痉挛,出现喉鸣音,以致呼吸困难、窒息等。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2)成人骨质疏松症 成人骨质疏松常表现为:骨脆性增大,脊柱易受压、变形,发生压迫性骨折及疼痛,轻微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常见于股骨颈部、腕部及肱骨上端。,3、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适当摄人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奶和奶制品、麸皮、豆类、绿色蔬菜等,并进行适当户外活动,以接受日晒(每天至少2h)。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很多,维生素D、适量的蛋白质、低磷膳食及体育锻炼均有利于钙的吸收;而食物中的植酸,如菠菜、竹笋、蕨菜等中的草酸、膳食纤维、咖啡等,则不利于钙的吸收。,九、铁缺乏,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微量元索中最容易缺乏的一种,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被WHO、UNICEF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亦是我国主要公共营养问题。,1缺乏原因 (1)膳食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置增加。 (3)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可影响铁吸收。 (4)铁的消耗增加,如腹泻、钩虫感染、慢性隐性出血等。,2,发病表现 铁缺乏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及一些其他相关症状。 (1)常见症状 症状和贫血的严重程度相关,常有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睑结膜苍白、肝脾轻度肿大等。严重缺铁性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易发生左心心力衰竭。,(2)影响生长发育与智力发育,活动和劳动耐力降低。 (3)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 (4)严重缺铁性贫血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5)皮肤干燥毛发枯黄。 (6)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有异食癖。,3、预防 (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膳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铁强化食品 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在高危人群中采用铁强化食品(主要是谷类食品)来预防缺铁的发生。我国试行的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都获得了一定的效果。,(3)铁补充 对高危人群,如婴幼儿、早产儿、孪生儿、妊娠妇女、胃切除者及反复献血者,可使用口服铁剂预防铁缺乏。 (4)提高食物铁的利用率 足量摄入参与红细胞生成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12等以增加铁的生物利用率。 (5)合理搭配食物 摄人富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等。同时注意避免同时摄入干扰铁吸收的食物(如菠菜)。,十、锌缺乏病,锌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其中尤以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发生率高。婴儿、儿童、孕妇和育龄妇女是锌缺乏的高发病人群。,1缺乏原因 (1)锌的膳食摄入量低和摄入锌的生物利用率低。 (2)锌的生理需要量增加。 (3)肠吸收障碍。 (4)锌丢失量增加。 (5)疾病。,2发病表现 由于锌在机体内发挥着极为广泛的生理作用,锌缺乏时可导致许多的病理生理变化。 (1)生长发育障碍 锌缺乏影响生长发育,包括骨骼、内脏器官和脑的生长发育。孕期严重锌缺乏可使胚胎发育畸形,胎儿出生后锌缺乏可导致侏儒症。 (2)性发育障碍与性功能低下 性发育障碍与性功能低下是青少年锌缺乏的另一个主要表现。,(3)味觉及嗅觉障碍 异食癖和食欲缺乏是目前公认的缺锌症状。 (4)皮肤表现 锌缺乏的病人往往伴随着铁的缺乏。因此,锌缺乏病患者一般面色苍白,具有明显贫血面貌。常见匙状甲、口角溃烂、口角炎,萎缩性舌炎。眼、口、肛门等周围,肢端、肘膝、前臂等处有对称性糜烂、水疱或者脓疱,过度角化的瘢块。 (5)其他危害 如伤口愈合不良、神经精神障碍、免疫功能减退、胎儿生长障碍。,3.预防 锌缺乏的预防应针对缺乏的原因采取措施。对于原发性锌缺乏的预防,主要是从调整膳食入手,选择适宜的食物,就可以完全预防原发性锌缺乏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人量,特别是红肉、动物内脏类食物,贝类食物等。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给予锌补充或者锌强化食物。计划怀孕的妇女,应注意自己膳食锌的充裕情况,在怀孕的早期或怀孕前就开始保证每日有推荐量水平的锌摄入。 对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锌缺乏病,应结合原发疾病的治疗,及时补充锌。,十一、碘缺乏病,碘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1.缺乏原因 常为地区性流行。主要原因是环境、土壤和食物缺碘造成的,如高钙、高氟、缺硒、长期服用锂剂等。 2.发病表现 (1)地方性甲状腺肿 一般无全身症状,基础代谢率正常。甲状腺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较大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产生症状。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发生恶变。,(2)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多出现在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是胚胎时期和出生后早期碘缺乏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障碍导致的结果。 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滞严重(侏儒)、性发育落后为主要特点。 其他表现可见聋哑(听力和言语障碍十分突出)、斜视、运动功能障碍等。,3.预防 该病以预防为主。应由政府大力推行碘化食盐消灭地方性甲状腺肿,孕妇妊娠末34个月可加服碘化钾(1溶液每日1012滴),或肌注碘油1次2 mL。多吃含碘食物,如海藻、海带等海产品。全国各地已普遍进行了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普查和防治工作,特别是推广碘盐以后,地方性克汀病亦随之消灭,单纯性甲状腺肿发病率已大大降低。2000年我国制定碘盐出厂标准为3515 mgkg(GB 54612000食用盐),此量足够满足人体每日的需碘量和预防碘缺乏病(IDD)的发生。,十二、硒缺乏,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流行于黑龙江省克山县,当时对该病的本质认识不清,遂以此地名来命名,一直沿用至今。目前认为,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与低硒有关的复合因素参与发病。,1病因 居民的硒摄入主要靠当地水源及食物的富集,当生活居住地环境中硒元素的本底值很低时会引起地方性硒缺乏,造成人体硒摄入量不足。因而饮食中低硒水平是硒缺乏的主要原因。 2表现 硒缺乏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克山病,根据患者发病缓急、病程长短及心肌代偿情况分为四型:,(1)急性型 发病急骤,由于心肌病变比较广泛、严重,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排血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少,重者出现心源性体克。由于供血不足,患者常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2)亚急性型 病情进展稍缓,心肌受损不如急性型那样严重,但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临床上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有咳嗽、呼吸困难、满肺水泡音等征象。经14周后,可发生全心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全身水肿等。,(3)慢性型 亦称痨型,病情发展缓慢,多由潜在型逐渐发展而成,少数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化而来。心脏代偿肥大,心腔扩张明显,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 (4)潜在型 心脏受损较轻或因代偿功能较好,临床上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3预防 硒预防克山病的方法已证实有效。但由于克山病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弄清,因此比较妥当的预防办法是:在开展综合措施的前提下,重点进行补硒的预防。,(1)综合预防措施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消除诱因,防烟、防暑、防寒,避免激动、过度疲劳及暴饮暴食,建立健康防治网,保证补充硒计划落实到每一个人。要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病人。 (2)硒预防 低硒是克山病流行的必要因素。因此,补充硒后,即使病区仍有其他致病因素存在,也不致引起克山病的流行。补充硒的方式如下:,1)口服亚硒酸钠片或其他硒制剂,补硒量为50100 g日。 2)食物预防,选择硒盐及富硒食物。硒盐(含亚硒酸钠10 mg15 mg);提高农作物硒的含量,用亚硒酸钠溶液喷于作物叶面;病区中的相对富硒食物的选择:我国农村膳食中硒的主要来源是主食,故选择当地的相对高硒品种进行推广,在防病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动物食品,如猪肾、蛋类、禽肉,水产品如小虾、鳝鱼、鳅鱼等,以及海产动物食品含硒量较高。宣传病区居民多吃当地相对富硒食物,有助于改善营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