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针等针法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079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棱针等针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三棱针等针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三棱针等针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 第八章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鍉针 火针 芒针,1,第一节 三棱针法,一 针具 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灵枢.九针十二原“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2,二 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二)操作方法,3,三棱针图,图,三棱针,4,1 点刺法,(1)点刺穴位 本法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耳部腧穴。如十二井、十宣、印堂、耳尖、四缝等穴。,5,点刺穴位图,图,6,(2) 点刺血络,浅刺:点刺浅表小静脉出血;出血量可至510ml。 深刺:点刺随病显现的较大、深静脉出血。出血量可大到几十毫升。,7,点刺血络图,图,点刺血络(深刺),8,2 散刺法,图,9,散刺法,局部消毒后,在病变局部及期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常由外缘向中心点散刺。,散刺血络,10,3 挑刺法,用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局部消毒后,左手捏起术部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cm;再将针尖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并可挤出一定量血液或少量液体,然后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固定。,11,挑刺法图,图,挑刺法,12,三 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 1.作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 2.适应症:气滞症、血瘀症、实热症。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采用三棱针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有时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13,(二)处方示例,1偏头痛:选穴以太阳为主穴。若前额痛加攒竹或印堂,若后头痛加委中或大椎,若侧头痛加耳尖或率谷,若巅顶痛加百会。 2腰肌劳损:选取委中。点刺委中及附近血络,并加拔火罐,使每穴出血 lO-20ml。 3陈旧性软组织损伤:选取局部阿是穴。操作时采用散刺法连续1020针,并加火罐拔吸,出血1020ml。,14,处方示例,4.咽喉肿痛:选取双侧少商。采用点刺穴位法,使每穴出血1020滴。5.目赤肿痛:选取太阳、耳尖。点刺双侧太阳穴,每穴出血25ml;在点刺耳尖时,每穴应挤出血液1020滴。6.中暑:选用曲泽、委中、太阳。对于曲泽、委中,操作时采用深刺血络法,每穴放血lOml,也可加用拔罐法以助泻热。在点刺双侧太阳穴时,使每穴出血25ml。,15,处方示例,7毒蛇咬伤:选取伤口及其周围。操作时尽快采用散刺法连续20针以上,并加用闪罐法将局部毒液和血液一同拔出。 8痤疮:选取阿是穴。在颈、胸上部督脉旁开053寸的区间,寻找阳性反应点,采用挑刺法,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组织,以挑尽为止,且每穴挤出25ml血液。每次挑治23穴。,16,(三)注意事项,1.对于放血量较大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因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刺中血管、血液自然流出为度 。,17,注意事项,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 7.点刺穴位及浅刺血络、散刺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深刺血络法宜57日1次。 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 9.大病体弱、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 10.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处禁用。,18,第二节 皮肤针法,皮肤针法是古代“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的发展。 针具图1,皮肤针(七星针),19,针具图2,图2,针具图2,20,针具图3,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七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 图3,皮肤针(七星针),21,二 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 如右图,硬柄针持针法,软柄针持针法,22,(二)叩刺方法,1 练针法 图1,练针法,23,练针法,图2,练针法,24,2 叩刺法图1,图1,皮肤针叩刺,25,叩刺法图2,图2,皮肤针叩刺,26,叩刺法图3,图3,皮肤针叩刺,27,(三)刺激强度,1.弱刺激: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者,以及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 2.强刺激:适用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3.中等刺激:适用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其他部位均可选用。,28,(四)叩刺部位,1.循经叩刺:指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叩刺。 2.穴位叩刺:指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 3.局部叩刺:指在病变局部叩刺。,29,三 临床运用,(一)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头痛、失眠、痴呆、脑瘫、弱智、中风偏瘫、面瘫、高血压病、颈椎病、肩周炎、胸胁痛、腰腿痛、胃脘痛、腹痛、痹证、荨麻疹、斑秃、肌肤麻木、阳痿、痛经、斜视、远视、近视等病症,30,(二)处方示例,1共同性斜视 2斑秃 3高血压病 4中风偏瘫,31,(三)注意事项,1施术前应检查针具,对于针尖有钩曲、缺损、参差不齐,针柄有松动的针具,须及时修理或更换,方可使用。 2操作时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并立即弹起。避免斜刺、拖刺、压刺。,32,注意事项,3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必须消毒。叩刺后皮肤如有出血,须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4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瘢痕等不宜使用本法。 5皮肤针刺法可配合拔罐,应在治疗前做好准备。,33,第三节 皮内针法,一 针具 (一)图钉型,皮内针,34,(二)麦粒型,图,皮内针,35,二 操作方法,(一)图钉型皮内针法 (二)麦粒型皮内针法,图钉型操作,36,三 临床运用,(一)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偏头痛、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胃脘痛、胆绞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月经不调、痛经、小儿遗尿等病症。此外,还常用于戒毒、减肥等。,37,(二)处方示例,1高血压病 2偏头痛 3胆绞痛 4糖尿病 5痛经 6单纯性肥胖症,38,(三)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和不妨碍肢体运动的穴位。 2.埋针后,若患者感觉局部刺痛,应将针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穴位 3.埋针期间,针处不要着水,以免感染。 4.热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不宜过长。 5.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6.溃疡、炎症、不明原因的肿块,禁忌。,39,第四节 鍉针法,概念:是以鍉针按压经脉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为推针。 一 针具 制针材料多选用不锈钢、黄铜。针身呈圆柱体,长约3.5寸,直径23毫米;针头光滑圆钝,呈半球体;针柄由粗金属丝缠绕而成。,40,鍉针图,现代还有磁鍉针、电鍉针、电热鍉针,微波鍉针等。 图,鍉针图,41,作用原理,灵枢九针十二原:“三曰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灵枢九针论:“必大其身而员其未,令可以按脉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灵枢官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进荥分输”。 功效:疏通经络、补虚泻实。,42,二 操作方法,通常针体垂直按压穴位或经脉,每次按压110分钟,并可配合震颤。分弱、强刺激两类。,鍉针操作,43,操作方法,(一)弱刺激 按压用力较小,形成的凹陷浅,局部有酸胀感,按压局部周围发生红晕,治疗时间短,按压时结合捻转法。 (二)强刺激 按压用力较大,形成的凹陷深,局部有胀痛感,并可向一定的方向传导,治疗时间较长,按压时结合震颤法。,44,三临床运用,(一)适应范围:多用于某些疼痛性的病症,尤其是惧怕针刺的患者、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小儿更为适宜。高血压病、胃脘痛、肩周炎、网球肘、肋间神经痛、腹痛、牙痛、呕吐、消化不良、痛经、失眠等。,45,(二)处方示例,1.高血压病:人迎按压13分钟,曲池、足三里,各压13分钟。 2.偏头痛:太阳、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足临位、太冲、内关,每穴按压13分钟。 3.呃逆:内关、膈俞、攒竹、鱼际肌中间,每穴按压13分钟。 4.落枕:落枕穴、阿是穴、风池、后溪,每穴按压13分钟。,46,(三)注意事项,1.选用针头呈半球体的鍉针,其针头不宜过尖,否则宜产生疼痛。 2.不可刺激过强,以防晕针。 3.垂直按压,不宜斜刺。 4.勿损伤皮肤。,47,第五节 火针法,概念:是将特制针具(或毫针1寸者)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将针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古称“焠刺”。灵枢官针篇说:“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明吴昆解释说:“焠刺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此治寒痹之在骨也。”张仲景伤寒论论述了火针的适应症(寒证)和不宜火针治疗的病证(三阳病证)。,48,作用原理:,通过烧红针具之灼热作用,以温经散寒、通络活血、祛腐生新。临床主要用于风寒湿痹症、痈疽、瘰疬 。亦可用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49,一 针具,针具多选用能耐高温的钨合金材料制作,针柄以耐热的非金属材料制作。 单头火针、三头火针。 1细火针:针身直径为0.5mm。 2中火针:针身直径为0.75mm。 3粗火针:针身直径为1.2mm。 4三头火针:三枚粗针集束而成。,50,二 操作方法,(一)选穴与消毒 1 选穴:选穴宜少,多以局部穴位为主; 2 消毒:严格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脱碘。,51,火针法,烧针图例,火针操作,52,(二)烧针与针刺,1 烧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针灸大成 。火针烧灼程度有三种: 烧至白亮:适于针刺较深时,大红不易拔出; 烧至微红:适于表浅针刺; 烧至通红:适于针刺较浅。,53,2 针刺:,左手拿点燃的酒精灯,靠近施术部位,右手持火针或用止血镊子固定一寸毫针,烧针后,迅速垂起刺入腧穴并迅速拔出,出针后不要揉搓针孔,以免出血。,54,(三)针刺的深度,针灸大成 火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四肢25分;胸背12分;面部肌肉丰厚处可刺23分(限于用毫火针)。,55,三 临床运用,(一)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痹证、慢性结肠炎、阳痿、痛经、痈疽、痔疮等。 (二)处方示例 (三)注意事项 1.面部通常禁用火针; 2.有大血管、神经干的部位禁用; 3.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针前应嘱患者消除紧张,针后应严防抓搔、预防感染。,56,第六节 芒针法,概念:是用芒针沿皮刺或深刺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芒针长度多用58寸者,亦有长至15寸者。 作用原理:与毫针刺法同,但刺激量大。,57,芒针刺法图,图,芒针刺法,58,芒针刺法图2,图2,芒针刺法,59,一 针具,目前使用芒针常用58寸者,亦有长至15寸者。粗细2628号针常用。 二 操作方法 (一)进针:采用夹持进针法。 (二)手法:进针后以捻转手法为主,但对捻转幅度宜小于360为宜。 进针后亦可改变方向多向针刺。 (三)出针:将针缓退至皮下再出针。出针须按压针孔。,60,三 临床运用,(一)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毫针主治疾病,且以慢性难治世性疾病为主。如头痛、脑血管病、哮喘、癫痫、肾病、脊髓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外伤截瘫等。,61,(二)处方示例,1胃下垂 上脘 下脘 、足三里下巨虚 巨阙肓俞(28号7寸芒针,巨阙进针后针体在皮下边捻边进,刺至左肓俞后,手持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以医者手下有重力感,患者觉胃部有上提感为佳。提针1020分钟后,捻转针柄,缓缓出针。) 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嘱病人加强腹肌锻炼。(两组交替),62,2面瘫,阳白鱼腰,颧髎听宫,瞳子髎听宫 地仓人中,地仓承浆,颊车地仓 迎香鼻根,颧髎地仓 每次选5组透穴,每日治疗1次。,63,3肩周炎,肩髎极泉 臂臑肩髃 肩髎臑会(肩髎下3寸) 条口承山(左取右、右取左,留针20分钟,间歇捻针23次,每次捻针约1分钟,边捻边令病人活动患肩)。,64,(三)注意事项,1.选穴宜少,手法应轻柔; 2.针刺行针动作宜缓,应明确针刺周围解剖结构,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内脏; 3.进针后不能移动体位,以免滞针、断针; 4.年老体弱、婴幼儿、孕妇及难以配合的患者忌用; 5.针刺全过程应密切观察病者,以免发生事故。,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