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标准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01953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标准答案注意事项:1.时间:100 分钟;分值:100 分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3.请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中一、单选题(1-8 为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1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1:3,下落高度之比1:2,甲乙同时下落,g 取 10m/s2,则( )A下落加速度之比 1:3 B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C 下落时间之比为 1:2 D甲落地前,甲乙间距离逐渐增大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 v0=6m/s,第 2s 内位移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A3m/s2 B4m/s2 C5m/s2 D6m/s2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B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一个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同时不可能还受到静摩擦力D两个物体之间有摩擦力作用,则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弹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分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B分力不变,夹角增大,合力可能增大C一个 10N 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大小都为 100N 的力D合力的大小不可能与两分力大小同时相等5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C跳高时,运动员能跳离地面,是因为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在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是物体的质量6如图为某建筑的半球体顶部,工人从图示位置缓慢爬向建筑最高点,则在爬行的过程中工人所受支持力 FN 和摩擦力 f 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FN 增大、f 减小 BFN 增大、f 增大 C FN 减小、f 减小 DFN 减小、f 增大7如图所示,轻质且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 M、N上的 A、B 两点,一重 30N 的物块 C 悬挂于轻质滑轮上且处于静止状态, ,不计一切摩擦,则细绳的拉力为( )A15N B18N C 24N D25N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并排放置两物块,两物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现用水平向右的力 F=150N 推 m1,使两物体一起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前 4s 位移为 32m,g 取10m/s2,已知 m2=15kg,则 m1 的质量为( )A5kg B10kg C 15kg D20kg二、多选题(9-12 题为多选题,每题 4 分,其中错选 0 分,漏选 2分,共 16 分)9如图,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称重,若把“下蹲”和“起立” 过程均简化成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蹲”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小再增大B “下蹲 ”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增大再减小C “起立 ”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小再增大D “起立”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增大再减小10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块静止处于斜面上,分别给物块施加不同方向的力 F 作用使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四幅图中物块受力个数可能是 3 个的是( )11如图,光滑水平面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以速度 v1=3m/s逆时针转动,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0.5,现物块以初速度v0=5m/s 从 A 端滑上传送带,恰好不会从传送带 B 端滑下,g 取10m/s2,则( )A传送带长 L=2.5mB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总时间 t=2sC若传送带静止,物块仍以速度 v0 滑上传送带,将会以一定速度从 B 端滑离传送带D若传送带以速度 v2=5m/s 顺时针转动,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总时间为 0.5s12如下图所示,两个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甲图中 A 滑块静止处于斜面上,乙图中 B 滑块以加速度 a0 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现分别对两滑块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 F 作用后,关于甲、乙两图中滑块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 A 滑块仍会静止处于斜面上B甲图中 A 滑块将会沿斜面向下运动C乙图中 B 滑块仍以加速度 a0 沿斜面加速下滑D乙图中 B 滑块会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且加速度大于 a0三、填空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1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1) 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橡皮条、细绳套(两个) 、三角板、图钉若干、铅笔、弹簧测力计,还需要的器材有 。(2) 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O 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 是合力的理论值。(3) 下列措施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拉橡皮条的细绳套越短越好。B实验前先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C在两个拉力同时拉橡皮条时要求两拉力间夹角越大越好D实验中尽量使橡皮条与木板板面平行且不接触14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为 M,砝码质量为 m,(1)按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调整木板的倾斜角度,使连接砝码盘(未放置砝码)的小车能沿长木板匀速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砝码盘中放入质量 m=100g 的砝码,打开电源后释放小车,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下图所示;若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源,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以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上述过程中小车的质量 M= 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某同学遗漏了(1)步骤,以小车加速度 a 为纵坐标,砝码质量 m 为横坐标,最终得到 a-m 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38 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15 (8 分)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 t=0 时刻甲在乙前方,相距 x0=7.2m,试求:(1)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2)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远距离。16 (8 分)如图,质量 m1=4kg 的物块 C 悬挂在绳 OA 和 OB 的结点 O 上,OA 偏离竖直方向 =370 ,OB 沿水平方向,且与质量m2=30kg 的木块 B 相连接,木块静止于倾角为 =,37-0. 的固定斜面上,g 取 10m/s2,试求:(1)绳 OA 拉力大小;(2)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17 (10 分)如图,质量 m=2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静止处于固定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 ,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g 取10m/s2,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分析:(1)使物块能够沿斜面上滑所施加的最小拉力;(2)要使物块 2s 内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 4m,需施加多大拉力。18 (12 分)如图,质量 M=4kg 的长木板静止处于粗糙水平地面上,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1=0.1,现有一质量 m=3kg 的小木块以 v0=14m/s 的速度从一端滑上木板,恰好未从木板上滑下,滑块与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2=0.5,g 取 10m/s2,求:(1)木块刚滑上木板时,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木板长度;(3)木板在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高一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8 为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1 2 3 4 5 6 7 8B B D C D A D B二多选题(9-12 为多选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9 10 11 12AD CD AD AD三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13 (1) 弹簧测力计 (2) F (3) BD 14 (1) 平衡摩擦力 (2) 0.50 2.0 (3) 丙 四计算题(8+8+10+12=38 分)15 (1)由图象知,乙车初速度 v0=2m/s,加速度 a 乙=0.6m/s2 (1 分)设乙车追上甲车需要时间 t,由位移关系 (2 分)得 t=12s 或-2s(舍) (1 分)(2)当甲乙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由图 (1 分)此过程甲车位移 乙车位移 (2 分)两车相距 (1 分)16 (1)对结点 O 受力分析可知, (3 分)(2) (1 分)物块 B 受力如图所示,分析得 (3 分)由牛顿第三定律:方向沿斜面向下 (1 分)17 (1)由题意知,当物块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达到最大静摩擦时物块上滑,此时物块 m 受力如图所示,分析得:;又 (2 分)联立解得 (2 分)(2) 由 解得 a=2m/s2, (1 分)此时物块 m 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 分)联立得 =130N (2 分)18 (1)由题意知,冲上木板后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 v0=14m/s,加速度大小 (2 分)木板由静止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即 解得 (2 分)(2)木块恰好未从木板滑下,当木块运动到木板最右端时,两者速度相等。设此过程所用时间为 t即 解得 t=2s (2 分)木块位移 木板位移 木板长度 (3 分)(3)木块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将一起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分析得木板位移 (2 分)总位移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