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68492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某某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某某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中学 2018-2019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与答案第卷 本卷共 24 道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2周人有两条关于“礼”的含义的说法:一条说“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 的;另一条说“礼”的目的是在于“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左传) 两条学说都在说明A人们不得逾越各自的职责 B如何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C礼法并重促进社会的发展 D注重社会风俗习惯的沿袭3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 西汉初年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 刘邦晚年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 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 B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C剪除异姓王消除边疆威胁 D中央集权的威胁仍存在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茶馆 )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 B文人雅士的推动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D市民阶层的兴起5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 年份 1789 1804 1809 1814 1820 1825 1830 1835 1840 银 一 两 合铜钱数 1090.0 919.9 1065.4 1101.9 1226.4 1253.4 1364.6 1420.0 1643.8 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 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 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6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以上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阶级的诉求A贵族阶层 B地主阶级 C游士阶层 D小工商业者7 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 做)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A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 B有利于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C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 D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9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B “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 “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 “百家争鸣”局面D “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10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11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君主专制催生“君权神授”思想 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1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3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1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 “天地” “阴阳” “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15 “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 ”材料表明,美国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B司法权和行政权间的冲突C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161921 年 5 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 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 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1719651979 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1965 1970 1975 1979 家庭总收入 100 100 100 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 365 319 254 269 家庭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购买食物、衣物 589 551 479 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 140 150 160 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A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C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 D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 1945 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 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19法国缺煤,尤其缺乏炼钢用的焦煤,过去一直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西德的铁矿石藏量不大,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直是法国的洛林地区。这反映了A法德发生战争的必然性 B法德和解的现实需求C一战爆发的潜在性危机 D美国干预西欧的契机20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 年 10 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 20。但相对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 年到 2009 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C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 D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1进入 2018 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 B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C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221959 年 6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 ,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 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23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市 40 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 年南通市城区人均 GDP 仅为 408 元,1986 年超过千元(1055 元)。材料表明 80 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的设置2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卷 本卷共 3 道材料阅读题,共 52 分。25 (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群岛国家,既离开欧洲大陆,又靠近欧洲大陆,这样英国可以利用自己岛国的优势,专心自身发展。自 1588 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就基本确立了海上霸权。此后300 多年里,英国海军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首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对英国的海上控制进行挑战。17 世纪,英国人通过平稳、渐进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而在欧洲舞台上,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世界工厂”的地位。面对自己的辉煌历史,英国人很正常地产生了一种根植于他们骨子中的民族自豪情绪和优越感。这使英国人认为自己优越于和强大于欧洲其他民族,英国应是欧洲事务的主导者,因而反对欧洲大陆新崛起的力量对英国形成挑战。英国的均势外交目标就是无期限地扮演欧洲舞台的主角和持续拥有英国固有的战略优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 ”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摘自英国外交浅析等 材料二 英欧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的聚焦点,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因素,使得英国对欧盟长时间保持若即若离的不坚定立场。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受挫,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日盛,在他们看来欧盟未来的一些政策趋势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与此同时,欧盟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英国渐生不满,认为英国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同时,英国国内在野的独立党势力渐大,执政的保守党内部分歧严重。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2016 年 6 月 24 日英国公投,结果显示 52%公民支持脱欧。2017 年 3 月 16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欧关系的变化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自脱欧公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推行均势外交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公投的原因及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15 分)26 (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中表示主要武装起义和宣布独立的地点 )图中的“起义和独立地点”蕴含着辛亥革命的多种信息。解读图片,提炼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紧扣材料,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7(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黄兴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的。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政党内阁。他指出:“组织内阁, 当政见洽合者方可福国家” ,用政党内阁, “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日本“四十年前废藩覆幕之时,党派之争,经济之窘,其情形与吾国今日不相上下。而因利用一政友会强大政党之故,遂能一跃而为世界遂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等强国” 。他认为,日本的这一经验为“吾人所当取则者” 。 然而,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 (1)根据材料,指出黄兴主张建立政党内阁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兴的政党内阁主张。(6 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B【解析】题干的中心词是 “血缘关系” ,没有提及“儒家思想” ,故 A 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 B 项正确;根据题干之意,血缘关系不仅国家产生的根源,还是等级分化的依据,故 C项错误;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 D 项错误。2 【答案】B【解析】材料中关于礼的内涵既有涉及国家层面的规范又有关于不同职业群体职能的规范,故 A 项错误;关于礼的说法从国家层面来说稳定江山社稷,社会各阶层各司其职,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法,故 C 项错误;材料突出的礼的内涵和社会规范,而未提及其传承,故 D 项错误。3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诸侯王相比初期,多为同姓诸侯王,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 B 项错误; C 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同姓诸侯王势力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故 D 项正确。4 【答案】C【解析】材料宋代茶坊的兴盛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之风有关,A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仕女、商贩、劳动人民饮茶,与文人雅士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宋代茶坊的兴盛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之风有关,故 C 项正确;市民阶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D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5 【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故 B 项正确;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再占优势地位,故C 项错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 项错误。6 【答案】D【解析】材料主张非攻、兼爱,体现了墨家的思想,墨家是小工商业者的代表,故 D 项正确,故 A.B.C 项错误。7 【答案】C【解析】 “既庶矣,又何加 (做)焉” “富之”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故 A 项错误;“子适卫,冉有仆”主要体现对学生的教诲,故 B 项错误;“既庶矣,又何加(做)焉” “富之” “既富矣,又何加焉” “教之”可见孔子对这两项政策的强调,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租佃制”经济,故 D 项错误。8 【答案】C9 【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来分析,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 ,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未体现“与时俱进” ,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10 【答案】C【解析】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故 B项错误;董仲舒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故 D 项错误。11 【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的是“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为广大的统治阶级接受,没有提及是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故 A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制约君主集权的方法,故 B 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没有提及言谏制度的来源,故 C 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 “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意即统治阶级借助了宗教思想而稳定了统治秩序,故 D 项正确。12 【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汉代教育与秦代的关系关联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强调仁和礼,带有鲜明的儒家色彩,不体现法家信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以教于国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体现了儒家的教化特色,故 C 项正确;同理,材料突出教育的教化作用,故 D 项错误。13 【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即已瓦解,这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与秦汉以后对贵族高官出逃持不同态度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是春秋时期与秦汉以后对贵族高官出逃持不同态度,只能说明不同时期的道德标准不一样,不能体现社会道德水准提高,故B 项错误;民意不可能左右官员行为,故 C 项错误;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会出逃,且被人们所接受,但秦汉以后舆论对这种行为进行贬斥,视为不义,说明秦汉发后更强调忠君的伦理观念,故D 项正确。14 【答案】B【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故 A 项错误;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董氏儒学的发展基础,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 C 项结论,故 C 项错误;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故 D 项错误。15 【答案】B【解析】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不符合史实,司法权和行政权是相互制约,故 A 项错误;“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表明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制约,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故 B 项正确;材料表明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这不是民主政治的缺陷,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故 D 项错误。16 【答案】B【解析】材料是列宁不同时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多角度的阐述而不是反复和不确定性,故 A 项错误;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 C 项错误;材料是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多角度的阐述,更容易使人民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而不是造成思想混乱,故 D 项错误。17 【答案】A【解析】 “19651979 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庄员家庭的绝大部分支出用于购买粮食及衣物,可见生活问题是多数人的基本问题,故 A 项正确;表格中“家庭总收入”没有进行纵向比较,无法判断其总收入的增长情况,故 B 项错误;“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 (教育、医疗)”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 15%的水平,可见居民在这方面的开支比较大,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临时取消商品贸易外,其余各期商品货币始终存在,故 D 项错误。18 【答案】B【解析】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完全受美国操控,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说明战后的经济规则仍受美国的影响,故 B 项正确;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信息发生在冷战之前,故 D 项错误。19 【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法国和德国两国发展经济具有互补性,故 A 项错误;由于法国和德国是宿敌,但是二者的经济发展具有互补性,在此基础之上,法国和德国出现关系和解是因为二者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一战,故 C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美国,故 D 项错误。20 【答案】D【解析】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还没有建立,故 A 项错误;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至今还没有实现,故 B 项错误;贸易保护至今还存在,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各国采取对抗方式,结果加剧经济危机,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建立,协调性增强,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下降,故 D 项正确。21 【答案】A【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进入 2018 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得出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故 A 项正确;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 B 项错误;全球化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贸易差距,故 C 项错误;互利共赢观念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这一观念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故 D 项错误。22 【答案】B【解析】1959 年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导下,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 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 ,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B项正确;“八字方针”于 1960 年提出,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19591961 年,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故D 项错误。23 【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农村,而南通市的发展属于城市发展,故 A 项错误;据材料“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时间“80 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通市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1984 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 B 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 21 世纪初,与 20 世纪 80 年代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位于福建省,而南通市属于江苏省,故 D 项错误。24 【答案】D【解析】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A项在 1978 年底就已经开始探索,故 A 项错误;B 项在 1984 年就已经开始探索,故 B 项错误;C 项从1979 年创办经济特区就已经开始探索,故 C 项错误;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同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故 D 项正确。25 【答案】(1)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强大的海权;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世界工厂”地位使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的岛国心理和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性等文化因素在更深层次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要争夺市场、欧洲和世界霸权。(10 分,其中任意三点各得分,第四点得 1 分) (2)原因:英国与欧洲之间本身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光荣孤立 ”的历史传统也可以)。英欧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党派选举之争的需要。以退为进,想从欧盟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英美关系过于亲近。无论是历史还是经济原因,当欧盟与美国有利益分歧时,英国也往往站在美国的立场上。(8 分,任意四点即可得 8 分 )影响:对英国:短期一定程度上有利,但从长远来说,英国脱欧会使其经济和国际地位大打折扣。对欧盟: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对世界:英国脱欧公投,对全球政治经济稳定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对中国:英国脱欧,中欧、中英贸易或将分开进行,这在中国处理与欧洲各国的关系上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对美国:英国脱欧,使欧盟实力整体上削弱,对美国有利。(7 分,其中任意三点各得 2 分,第四点得 1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可以利用自己岛国的优势,专心自身发展”得出优越的地理位置;由材料一“自 1588 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就基本确立了海上霸权。此后 300 多年里,英国海军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首位”得出有强大的海权;从材料一“17世纪,英国人通过平稳、渐进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世界工厂的地位”得出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世界工厂”地位使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据材料一“面对自己的辉煌历史,英国人很正常地产生了一种根植于他们骨子中的民族自豪情绪和优越感”可知英国的岛国心理和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性等文化因素在更深层次的影响;据所学,英国推行均势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国家利益,结合时代背景得出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要争夺市场、欧洲和世界霸权。(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因素,使得英国对欧盟长时间保持若即若离的不坚定立场”得出英国与欧洲之间本身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光荣孤立”的历史传统也可以);由材料二 “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日盛欧盟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英国渐生不满”得出英欧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从材料二“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得出党派选举之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二“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得出以退为进,想从欧盟获得更有利的条件;据英国传统均势政策和英美关系得出英美关系过于亲近。无论是历史还是经济原因,当欧盟与美国有利益分歧时,英国也往往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欧盟、英国、美国和中国分析,对英国,根据材料二“在他们看来欧盟未来的一些政策趋势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结合所学欧盟成立的意义得出短期一定程度上有利,但从长远来说,英国脱欧会使其经济和国际地位大打折扣;对欧盟,结合所学欧盟地位分析得出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对世界,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得出英国脱欧公投,对全球政治经济稳定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对中国,据所学中国与欧盟关系分析得出英国脱欧,中欧、中英贸易或将分开进行,这在中国处理与欧洲各国的关系上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对美国,结合国际格局中美欧关系分析得出英国脱欧,使欧盟实力整体上削弱,对美国有利。26 【答案】总分(12 分) 信息提炼(3 分) 说明(9 分) 一等(129 分) 信息提炼准确,且来源或符合材料(3 分) 信息提炼模糊或错误(0 分) 围绕提炼信息展开论述,理由充分;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二等(85 分) 基本围绕提炼信息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三等(40 分) 论述脱离提炼信息,或缺少必要论述;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关史实;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示例一:信息:起义和独立省份集中于东南部。说明:东南民族资本主义相对发达;清廷在南方统治较为薄弱;近代文化在东南传播较早,各省独立加速清朝瓦解,但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示例二:信息:起义和独立的地点较为分散。说明:清末社会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文化传播广泛,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各地独立缺乏统一领导,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示例三:信息:起义和独立集中在中心城市。说明:中心城市资产阶级民主力量较强,是旧官僚的统治中心;革命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对农村影响有限,潜伏着失败危机。【解析】根据地图可从响应武装起义的地点分布、宣布独立省份的分布以及独立的城市分布上来看,得出起义和独立的地点相对分散;宣布独立的身份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起义和独立集中在中心城市。以宣布独立的身份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为例,可从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的统治力度、文明开化的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27 【答案】(1)原因: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政治;保持内阁稳定,维护政局稳定;建立强有力政府,加快民国建设与发展;借鉴国外经验。(9 分,答对3 点即可) (2)简评:对开阔国民眼界、激发国民的参政热情、扩大同盟会的影响、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 分,答对 2 点即可) 但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政党内阁是无法实现的。(2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得出有利于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保证政局的稳定,根据材料中对日本的描述得出借鉴了日本的经验,主张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促进经济的发展。(2)从积极方面看,有利于调动人民的参政热情,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的扩大,根据材料中“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内阁无法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