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6436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说明: (1)试卷满分 160 分,时间 150 分钟。 (2)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 ,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 )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李氏子蟠)不拘于时A.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从而师之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顺流而东也 6.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客有吹洞箫者二、古代诗文阅读(51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1)辄能语其要( ) (2)轼诣武卫营( )8.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比冠/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 比冠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 比冠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 比冠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 、 尚书 、 诗经 、 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 “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B.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11.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1)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4 分)(2)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5 分)(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2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9 分)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2. 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 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D驿,即“驿站” ,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13. 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 分)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释 痴儿:呆子,指自己。 朱弦已为佳人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青眼聊因美酒横: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弄:演奏。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 分)(2)这首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 分)(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3)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5)变与不变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 。 ”三、现代文阅读(21 分)(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 1618 题。 (6 分)前方(节选)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行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出,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谩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故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还顾望旧乡,长路谩浩浩。 ”(古诗十九首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思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出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的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16根据语段,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 分)但在他们内心深出,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谩无尽头的路上。17离家与归家的实质都是什么?(2 分)18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2 分)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烟雨淹城涂万作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回春秋,常州淹城。诗经开篇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少年抚琴弄瑟,唱着心中的情歌,爱在钟鼓声中成熟。关雎井边,执子之手;外城河畔,与子白头。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一说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二舟” 。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公里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古驿,以及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一如民谣所歌:“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墩,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 ”清末淹城记云:“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 ”足见淹城之美。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人文荟萃。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城”的特定文化符号。淹城就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 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 ,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 。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所。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这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徜徉其间,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地,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 ,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经关雎里记载的故事,其女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淹城主宰者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男主人公的原型则是留国的王子南。B文章第段描绘了淹城遗址美丽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引用民谣和清代淹城记的记载,来形成今昔对比,读后让人不胜叹惋。C文章第段讲述了金井玉井的传说,引用岳飞的名言,既表现了当时淹国的富有,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淹国没落灭亡的根由。D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历史文化魅力。20文章写了淹城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21文章中说“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 ,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6 分)四、作文(70 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史铁生守候地坛,思考人生的价值;海伦凯勒守候光明,感受生活的美好;雨果守候人性,书写希望的光亮人生就是一种守候。有了守候,才有憧憬,才有美丽。请以“美丽的守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高一语文答案1.B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 “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主语是“张小明记者” ,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 ,用“杞人忧天” 。2.D 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 ,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3.A 共有两处错误。第一, “第一款”是顺序, “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第二, “综合”应修饰“利用” 。4C。例句表示被动,A 项可译为比, B 项泽为从,D 项泽为在,只有 C 项与例句相同表示被动。5C。例句“师”名词意动,以为师;A 舞、泣:动词使动; B 水:名作动; C 侣、友:同例句;D 东:名作动6.D7.(2 分) (语,说出。诣,到去。各 1 分)8.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9.C 五经:易经 、 尚书 、 诗经 、 礼记 、 春秋 10.B “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厌:心服 。11.(1)(5 分)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2)(5 分)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3) (3 分)略12. C “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错, 春晓是孟浩然的作品。13. 刻画自己的孤单 “抱膝灯前影伴身”勾画了作者呆坐的情态,表达作者远离家人时内心的孤寂。想象家人的惦记(念及) 。不说自己思家,而说家人“夜深坐” “说着远行人” ,烘托思家之情的浓烈。14.(11 分)(1) (3 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 (4 分)颈联两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表达了无人理解的孤独之感;借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3) (4 分)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 、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15略16 (2 分)家:精神家园;路:人生之路。17 (2 分)寻找精神寄托18对有追求的人而言, “前方”就是精神家园。对没有精神追求的人而言,前方就是“旷野” ,即便前方是生他养他的家,也永远是“旷野”!19. C (A.关雎中男女主人公的原型只是常州人的传说。B.“形成今昔对比”错。D.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错。 )20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建筑文明发达。(解析:城市的特点常从环境、建筑、文化等方面考虑。第至段写淹城自然风光的美;第段由首句“文化淹城”和“春秋看淹城”可知是写淹城历史文化的悠久;第段“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和“金井” “玉井”的描写,突出淹城建筑文明发达。 )21这是作者对淹城遗址的高度评价,表现了作者对遗址文化珍视、保护的态度。(示例一)赞同这种观点。因为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遗址中现存的每一片土、每一块瓦,可能都凝聚着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对它们的珍视与保护,体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示例二)不赞同这种观点。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淹城遗址的偏爱,略显夸张。就算是文物,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大小之别,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寸土、每一块瓦都进行原封不动的保护。(解析)可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再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言之成理,不能脱离文本原意。22文题中的“美丽” ,可以有如下三种解读:一是守候的对象是美丽的,二是守候的方式是美丽的,三是守候的过程是美丽的。而对“守候” ,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有“等待”和“看护”之意,二是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三是更强调“坚守”的意志品质。在下笔之前,写作者必须想清、想透三个问题:一是“守候”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化虚为实” 、 “化大为小” ,从而避免行文的泛化。二是“美丽”在何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突出重点、集中笔力,从而避免旁逸斜出。三是如何来“守候”?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精心构思,匠心独运,从而避免平铺直叙。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其实还需有一个从“抽象具象抽象”的跳荡过程, “抽象具象”是写作内容的实化, “具象抽象”是写作意旨的升华。在议论文写作中,还需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并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不仅有立意的深度,而且有内容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