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46255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喉应用解剖生理,本章内容将分为5个部分讲述,耳的应用解剖生理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咽的应用解剖生理 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生理,第1节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学习目标,1.掌握中耳的抅成,比邻关系,鼓膜标志,鼓室内容物;鼻腔的结构、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血液供应特点,鼻的生理功能;喉软骨支架名称。2.熟悉乳突分型,咽鼓管组织学结构,外耳道长度;鼻域、窦口鼻道复合体;咽的分布;咽的生理功能、咽的应用解剖生理;熟悉喉腔的分区。 3.了解外鼻的构成及各部名称、鼻窦的各窦口开口;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生理;咽的筋膜间隙;喉肌的名称、作用。,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外耳 耳廓外耳道鼓室鼓窦 耳 中耳 咽鼓管乳突骨迷路内耳膜迷路,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外 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由皮肤,软骨膜和软骨构成支架组成。 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长2.5-3.5cm略呈S形,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耳廓,外耳道,耳 廓,特点 : 成人:略呈“S”形弯曲,检查时应向 后上提起。婴幼儿:较狭窄,检查时应将耳廓向后、下、外方牵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 作用 : 收集声波。,软骨段-外1/3,骨性段-内2/3,外耳道,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构成,上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中鼓室 上下鼓室之间下鼓室 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鼓 室,正常鼓膜及听骨链,鼓室(tympanic cavity)为含气空腔,分外、内、前、后、顶、底六壁,咽鼓管,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 外1/3为骨部,内2/3 为软骨部 咽鼓管内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比较,短、平、宽,鼓窦(tympanic antrum)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向后下连通乳突气房 乳突(mastoid process)根据气房发育的程度,分为气化型(pneumatic type)、板障型(diploetic type),硬化型(sclerotic type),混合型(mixed type)。,鼓窦,乳突,鼓窦与乳突,内耳又称迷路(labyrinth),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者形状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骨迷路 为致密的骨性结构,包括耳蜗、骨半规管和前庭。 膜迷路 由膜性管和膜性囊组成,借助纤维束固定在骨迷路内。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蜗管,内耳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 三部分,内耳-膜迷路,由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及膜半规管组成,耳的生理,听觉功能 空气传导 骨传导 平衡功能 前庭 视觉 本体感觉,第2节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鼻的应用解剖,鼻(nose)由三部分构成: 外鼻 鼻腔 鼻窦,一、外鼻,三边形锥体,突出面部各部名称见右图 特点: (1)在面部位置首当其冲,易受外伤。 (2)外鼻静脉无辨膜,直接与海绵窦相通,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外鼻,外鼻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骨组成,骨支架则由鼻骨、额骨鼻部和上颌骨额突组成。,外鼻,鼻的皮肤特点:骨部皮肤薄而松,软骨部皮肤厚且紧,鼻尖、鼻翼和鼻前庭腺体丰富,易发生座疮和疖肿等。 血管: (1)动脉:主要来自面动脉。 (2)静脉: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神经:运动神经来自面神经;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淋巴:汇入颌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链接)外鼻静脉回流特点,静脉无瓣膜, 双向流动 挤压鼻、上唇部疖肿 (“危险三角区”)细菌栓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二、鼻腔,为一狭长的腔隙,被鼻中隔分成大致相等的左右两腔。前部由皮肤覆盖称鼻前庭后部由粘膜覆盖称固有鼻腔,1、鼻前庭:起于前鼻孔,止于鼻阀 特征 皮下富含皮脂腺、汗腺,并长有鼻毛外伤后易感染发生疖肿。又因皮肤与骨膜直接相连,一旦发生 疖肿, 疼痛剧烈。2、固有鼻腔: 通称鼻腔。 起于鼻阀,止 于后鼻孔,有顶、底、内、外四壁。,顶壁 鼻骨、额骨、筛骨的筛板及蝶骨 构成 筛板薄而脆 有筛孔,属于前颅窝的一部分。内壁 为鼻中隔 ,由软骨和骨组成支架,外敷黏膜 其最前下部的黏膜下动脉血管组成网丛称利特尔区(Little area),是鼻出血最好发部位.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 与口腔相隔,固有鼻腔,外壁 自上而下三个骨质鼻甲(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间隙称上、中、下鼻道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称嗅裂外侧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最薄,是 上颌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 下鼻道后端粘膜下有鼻鼻咽静脉丛,是 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窦,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左右成对,共四对 按其所在颅骨命名为:* 额窦* 筛窦* 上颌窦* 蝶窦,鼻窦开口部位,前组鼻窦包括 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 均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位于上颌骨内, 为四对鼻窦中体积最大的一个鼻窦 有五壁 前壁 尖牙窝最薄; 后壁 较厚,紧邻翼腭窝和颞下窝,上颌窦癌破坏此壁时可致张口困难;,内壁 即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因窦口位置较高,不易引流,易感染成上颌窦炎。 上壁 为眶底内侧部,故眼眶疾病与上颌窦疾病可相互影响。底壁 为牙槽突,低于鼻腔底部,与磨牙关系密切,常因牙根感染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筛窦(ethmoid sinus)位于筛骨内,发育较早 气房呈蜂窝状。 其解剖关系最复杂 自身变异最多 与眦邻器官联系最密切,额窦 (frontal sinus)位于额骨内、外板之间 前壁为外板,较坚厚含骨髓,故炎症和外伤可引起骨髓炎 后壁为前颅窝前壁,额窦有感染使可侵犯颅内。 底壁为眼眶顶壁和前组筛窦顶壁,此壁最薄,急性炎症时压痛明显。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部。,蝶窦(sphenoid sinus),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内,由蝶窦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腔,其开口于蝶筛隐窝。因在各窦之后上,单独开口,发病机会相对较少。,鼻腔的生理,(一)呼吸功能调温:丰富的血管调湿:丰富的腺体(每天1000ml)清洁:鼻毛过滤、粘液毯、溶菌酶、喷嚏反射。 (二)嗅觉功能:起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 (三)共鸣作用:硬壁共鸣,增加声音力度,使其响亮、华丽。 (四)反射功能:喷嚏反射清除刺激物鼻肺反射调节呼吸,鼻窦的生理,呼吸功能共鸣辅助作用 减轻头颅重量,第3节 咽的应用解剖生理,咽的解剖,咽的分部: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咽(nasopharynx) 口咽(oropharynx) 喉咽(laryngopharynx),鼻 咽,前:通后鼻孔 下:通口咽 顶壁:颅底 后壁:第1、2颈椎 腺样体 侧壁:咽鼓管咽口、园枕、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位)。,口 咽,软腭游离缘会厌游离缘 咽峡的围成:腭垂、软腭后缘、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 腭扁桃体:咽部最大淋巴组织。,喉 咽,上:会厌上缘 下:接食管(环状软骨下缘,第六颈椎处) 两侧:梨状窝 会厌谷:舌根与会厌间,异物易存留于此,咽的黏膜间隙1、咽后间隙:扁桃体、口腔、鼻咽等的炎症均可引起此间隙感染,重者形成脓肿。 2、咽旁间隙:腭扁桃体、咽部炎症可感染此间隙。,咽的淋巴组织,内环:由增殖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舌扁桃体、咽后淋巴滤泡等组成。 外环:颈部淋巴结(咽后、下颌、颌下、颏下等)腭扁桃体:隐窝表面6-20向深部的凹陷。其组织为生发滤泡、滤泡间组织及结缔组织小梁,外有被膜包裹。,咽的生理功能,1.吞咽功能 2.呼吸功能 3.言语形成功能 4.反射功能:吞咽反射、呕吐反射 5.免疫功能:扁桃体能产生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抗体。对机体有积极的防御保护作用。 6.调节中耳气压:吞咽时咽鼓管开放,第4节 喉的应用解剖生理,喉的应用解剖,喉是呼吸道的门户,位于颈前正中,上通喉咽,下接气管,在成人相当于第36颈椎平面之间。喉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和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管腔状器官。,喉的应用解剖,喉的软骨 喉肌 喉腔 喉的淋巴 喉的神经,喉 软 骨,构成喉的支架。 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 成对的: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喉 肌,环杓后肌-使声门张开 环杓侧肌和杓肌-声门关闭 环甲肌和甲杓肌-声带紧张和松驰 甲状会厌肌和杓会厌肌-会厌活动的肌群,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喉的淋巴以声门区为界分:1.声门上区组:淋巴丰富,引流至颈深淋巴结上群。2.声门下区组:淋巴较少,引流至颈深淋巴结下群。 淋巴引流特点:左右不交叉,上下分开。,喉的神经, 喉上N 内支:喉粘膜感觉 迷走 N 外支:环甲肌运动喉返N :除环甲肌外的喉内肌右侧绕锁骨下A;左侧绕主A弓,行程长,易发生声带麻痹。,喉的生理,1.呼吸功能:反射性调节呼吸气体量,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2.发音功能:声带振动基音肺呼出气体动力鼻、咽、气管、肺共鸣唇、舌、齿、腭构语 3.保护功能:会厌、真假声带防食物入呼吸道,辅以咳嗽反射。 4.屏气作用:呼吸暂停,增加胸、腹腔压力,助排便、分娩、上肢举重等活动。,第5节 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生理,气管及支气管的应用解剖,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成人男性气管平均长度约12cm,女性约10cm。 右主支气管较粗而短,约2.5cm,异物易落入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约5cm,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肺门后,继续分支如树枝状其顺序如下:主支气管:进而左、右两肺,称一级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分别入各肺叶,称二级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入各肺段,称三级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的生理,呼吸调节功能 清洁作用 免疫功能 防御性咳嗽反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