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廉政书香征文7篇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6112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廉政书香征文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廉政书香征文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廉政书香征文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廉政书香征文 7 篇“文化大革命”发生的 1966 年,我降临到这个星球上。这场“革命”持续了十年,到了它的后期,我也八九岁了,用我老家的话说,开始记事。我那个村庄是人民公社的所在地,近水楼台,我得以亲眼看到一些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事。那时候最爱看的是公社组织批斗“四类分子”,即所谓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每一次的批斗会,对我们这些小屁孩子来说,那就是过年。用砖块、木板搭就的舞台上,一溜七八个被批斗者面对台下的观众低着头,躬着腰,胸前挂着写有他们名字和罪行的牌子(是硬纸板还是木制的记不清),两旁站着威武的民兵。批斗者们手拿稿子,依次对着话筒,愤怒控诉;被斗者们战战兢兢,形态猥琐。批斗会进行到高潮或结束时,主持人带着大家呼喊口号,诸如 XXX 万岁,打倒 XXX,台上台下充分互动,我们这帮小屁孩子们也跟着喊,感觉真过瘾,比吃肉还享受。我童年别的事都忘了,唯独这事历经四十余年,仍有印象。童年的这段经历,让我读牛棚杂忆时更有现场感。这本书是季老八十一岁时所写,孔子说人到了七十岁,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套用现在的话,就是不管什么事,都能拿捏好分寸,轻松搞掂。人到八十以上会达到什么境界,可能是那时一般人很少活过七十岁,孔子本人也只活到七十三岁,他没有给出答案。依我的浅见,到了八十岁,许多事都经过,历过,更加的云淡风清罢。通读牛棚杂忆之后,我的直觉这是一本大白话的书,没有文过饰非,真如季老所说,“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季老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他如何成为被批斗者的心路历程。运动初起时,作为留学欧洲多年的老知识分子,北京大学东语系的主任,他看到系里的党总支书记被造反派劫走去批斗,他自己还能暂时无事,当着逍遥派,“滥宇于人民之间”,感到惬意;对于“文化大革命”,在他被打倒前及之后一段时间,他没有怀疑其正确性。在当逍遥派时,他也自认为戴上“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及反动学术权威这两顶帽子,是应当的,不戴上反而心理不踏实。对于来校搞串联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们,他竭尽地主之谊,从家里抱来被子,自掏腰包买二十个脸盆供他们使用,每天给他们送开水,累并快乐着充实着。因看不惯新北大公社“老佛爷”领导的这一造反派组织,季老被邀加入了另一造反组织井冈山派,由此而开始他的苦难历程。近两年中,他被一手培养准备接他班的教员和他的学生们批斗,领受他们的拳打脚踢,扇耳光,吐唾沫。尤其是批斗时被反翦双手,低着头,做喷气式飞机状,平时走路也不许抬头,一度他想自杀,对于自杀的方式地点都有充分预案。突如其来的一场批斗,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得以苟全性命,也使我们不过早失去一位大师。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心都愀着。我日常写书评,至少要通读两到三遍方才下笔。季老的这些文字我都不忍心再读上一遍。2009 年,季老以近百岁高龄驾鹤西去,他的学术成就泽被后代。他动乱年代的特殊经历,仍给我们以深思。尤其是对于丧失人性,以折磨人为快事的造反派们,他的愤懑之情未舒。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以往骂人时最厉害的话是“畜牲”,畜牧吃畜牲或吃人时是不讲大道理的,张嘴就吃。人在吃人前还得讲一通为什么我要吃你的大道理。骂人是畜牲对畜牲的污蔑。这种控诉何其沉痛。季老坦言,他控诉不是基于个人怨愤,不是为了仇恨和报复,如果要报复,以他被平反后的地位和威望,并非难事。只是他感觉到,当年施以虐待酷刑,不把人当人看的造反派们,对此没有忏悔,让他于心不安。季老担心的是,时过境迁,好了伤疤忘了痛,“文化大革命”卷土重来。他以时不我待之感,写出这本书,并以活着能把他写出来作为毕生最大的幸福。这体现了一代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今年是“文化大革命”发生五十周年,结束四十周年的节点。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参与者们受害者们大都已老去,很多人已离开人世,不说如今的 90 后,00 后,即便是 80 后们,关于“文化大革命”,于他们而言,好像是另一个星球 N 光年前发生的事。它看起来是往事,是过眼烟云,这一病毒远未被杀灭或彻底删除,仍有各种变种。比如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政府对司法机关的本能不信任与抹黑,对官员和商人的普遍仇视,社会上存在的戾气,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反社会反人类的恶行。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应当是处处有温暖的人性,重视理性,崇尚法治,而不是暴力无政府主义。季老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文革”既是“空前”的,更希望它“绝后” 不要再发生类似给民族带来灭顶之灾的悲剧、闹剧。从这个意义上说,季老以他的亲身经历,以他的血和泪,铸就一面铜镜,警示国人不要过于健忘,要真诚地吸取教训,摒弃“文革”思维。倘如此,季老九泉之下有知,也会欣慰,这也是季老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廉政书香征文武宣皇后卞氏,祖籍琅邪开阳(今山东临沂)。根据史书记载,这位卞皇后原是一位青楼女子,后曹操与其偶遇惊为天人,对她一见钟情。即便作为一位妻子,她也只是曹操原配夫人被废后的继室。然而,这样看似低贱卑微的出身,却没有令她沾染丝毫骄奢淫逸、放荡不羁的劣性,也没有令她滋长忽攀“高枝”后的虚荣和野心。她依如故我,保持着洁身自爱,贤淑明慧的美好德性。魏书记载:“太祖(即曹操)常得名踏数具,命后自选一具,后取其中者。”面对珍宝奇玩,一般人肯定要选档次最好的上品,而卞皇后却选取了中档的一个。曹操问她这是什么缘故?卞皇后回答得非常巧妙:“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她不想成为贪欲者,也不想做一个言不由衷的虚伪女子,所以才作出这样的选择。卞后谦谨仁厚,不为权力物欲所惑。公元 217 年,汉献帝建安22 年,曹丕被立为太子。左右贺后曰:“ 尝倾府藏宝赐”。后不以子贵而贵,泰然处之,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幸耳,何为重赐,何为乐哉!”长御把卞后的话告诉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地说:“怒不改容,喜不失节,故最为难”。卞皇后能够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以二十一岁的年纪被拜为皇后,并且一生安然无恙无疾而终,绝非偶然之事,实在是她贤淑明慧的德性使然。她辅佐曹操四十五年,人品令人称道,处事堪称表率,是一位名不虚传的贤内助。家庭是一个最亲密的集体,家人的言行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尤其如此。纵观十八大以来,诸多腐败干部落马背后都有一个个“贪内助”的影子。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的妻子于丽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于丽芳一方面让苏荣安排请托的干部,一方面依仗苏荣的影响,直接给省市领导打招呼提拔使用干部,对于办得不得力的,还向苏荣施加压力。于丽芳收受某领导干部钱款后,让苏荣提拔其职务,苏荣答应帮助解决,但未能如愿,于丽芳就和苏荣大吵大闹,苏荣只好辩解说“我已经尽力了,别再闹了”。当一名领导干部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在利用他的权力收受钱物后,他本人也不可避免要跌入腐败的深渊。在当前党风廉洁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作为领导干部的配偶应当把好廉洁关,常吹警醒“枕边风”。要把好家门、守好后院,自觉抵御别有用心的人做出的“后院”感情投资、发射来的“糖衣炮弹”等。要坚决抵制说情风、送礼风,对前来送礼、说情的人要做到铁面无私,把这些人拒之门外,不给其可乘之隙。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传家宝。正是由于卞夫人的谦谨仁厚,不为权力物欲所惑,才让曹操可以安心忙于事业。这个“助”不仅是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更主要的是为他解决后顾之忧。而作为党员干部的亲属不仅要做好贤内助更要做好廉内助,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算好亲情账,当个清白官,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廉政书香征文卢怀慎(?716 年)唐朝宰相,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元年为宰相。不营家也 清正廉洁。卢怀慎认为居官发财是可耻的。朝廷给官员的俸禄是朝廷的制度,身为官员既然读圣贤书出身,就不应该看重钱财,凡看重钱财,其内心必然怀揣偷私,办事必然不竭诚公正,而生活奢靡,就更有害了,因为奢靡是上不封顶,没个尽兴的,一旦官员沾染了奢靡习气,就很难戒除。奢靡本来是非分的,但是让他戒除,他却满腹埋怨,心生怨恨。官员追求奢靡,俸禄不够,就会接受贿赂,出卖国家利益、透支社会公正,侵害朝廷和百姓的整体利益,所谓“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所以,他主张,一开始就追求清贫,这样就对奢靡有了最坚固不可破的防火墙。甘守清贫 忠心为国。卢怀慎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即使在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他到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在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谆谆告诫:我们要竭诚尽力辅佐皇帝,现在国家安定,小人如苍蝇就乘机钻营到皇帝身边去了,我听说现在各地都派人到京城驻扎,专门跑关系,行贿赂。一旦小人在皇帝身边站住了脚,就很难清除,小人由于利益,还会结党营私。小人就像奢靡的生活一样,很容易让人着迷喜爱,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病故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家人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他去世后两年,一天,唐玄宗到长安城南游玩,路过一个村庄,见一户人家有人出出进进,派人去问,才知道是卢丞相去世两周年,家人祭奠,但因为太穷,只能招待客人吃斋饭。玄宗感慨万千,赏赐甚厚,罢游乐。言传身教 严以齐家。难能可贵的是,卢怀慎死后,其子始终保持清廉家风而不变,这也是卢怀慎平时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卢奂为官以清白见称,历任御史中丞、陕州刺史、兵部侍郎等职,均有政声。当时人感慨地说:“自开元以后四十年来,治理岭南而有清廉节操的,只有宋璟、李朝隐和卢奂三人。”后来,卢奂官至尚书右丞。以史为鉴:当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党员干部守住底线,行有所止。从内心中去积极抵御外来诱惑,防止腐败,做到风清气正,廉洁齐家。廉政书香征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 出来的。刘禹锡(约 772约 842 年), 字梦德, 彭城人 ,唐代著名诗人。唐宪宗登基,被贬谪地方 ,先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唐敬宗即位, 长庆四年, 刘禹锡自夔州量移和州 ,任和州 (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离和州回京,在和州刺史任上两年多时间。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刺史。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追忆此段经历, 刘禹锡说 :“受谴时方久,分忧政未成。比琼虽碌碌, 于铁尚铮铮。”虽长期贬谪远州,然所忧心者是自己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 而颇值得安慰的是自己仍保持着正直的品格、操守。当前社会,部分党员干部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曾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的马超群,被查出拥有房产 68 套,其中 7 套位于北京;广州“房哥”张建华,在担任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荔湾区分局产权地籍科工作人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骗购经济适用房 17 套;陕西神木县 “房姐”龚爱爱伪造多个户口信息,仅以龚仙霞的身份在北京就拥有房产 41 套住房,面积超过 9000 平方米。在这些典型案例中,堕落的党员干部身处“豪宅”却毫不知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在诱惑面前丧失原则,在困难面前丢失底线,最终身陷囹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岗位重要、地位特殊,面对的考验十分复杂,受到的诱惑多种多样,常怀律己之心,心存敬畏,慎独慎微,才能不越红线,永葆政治本色。刘禹锡能够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正直的品格,砥砺风节、追求高尚的人格道德,这点很值得后人学习。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官德底线,志存高远 ,才能在困难面前不悲观 ,在诱惑面前不动摇, 在复杂环境中不迷失。廉政书香征文斗子文,若敖族人。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令尹,是楚国历史上治国安邦之雄才,有文韬武略之奇谋,而且为官廉洁,处事公平,不徇私情。斗子文有个亲戚,认为同族中出了斗子文这样一个大官,一定会包庇亲朋,便有恃无恐地在外边胡作非为。一次他在市上买东西,不但不给钱,反而把卖东西的农夫打倒在地,被当时负责司法的官员廷理抓了起来。斗子文的亲戚被审问的时候,不但不服罪,反而十分嚣张,大声说:我是令尹斗子文的堂弟,你敢把我怎么样?廷理本来对犯人有一肚子气,决心依法审判的,一听说这犯人原来是令尹的堂弟,连忙赔礼道歉,并把他放了。之后,延理又急忙赶到子文那里汇报,想借机讨好子文。子文听后十分严肃地责问:“犯人是你放的吗?那就赶紧把他抓回来,“楚国之所以设廷理一官,就是用来维护国家法令的。正直的官员执行法令,灵活而不违背原则,坚决不损害法律。现在你擅自释放犯法的人这就没有维护国家的法律,秉公办事。难道我当令尹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族享受特权吗?你身为廷理连这点道理也不懂!”斗子文看到廷理很难为情的样子,又心平气和地说:“你想,我身为令尹,协助楚王治国,有人对我严格依法行事有意见,但我并不因此而抛弃法律,赦免那些违法的人。现在我的这个堂弟明明是犯了法,你却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把他放了,这不是在全国人面前展示我的私心很重吗?他回过头去,命令手下的武士把那个犯法的堂弟抓了来,当面交给廷理。楚成王听到这个消息,连鞋也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见斗子文。一进门就笑眯眯地说:“我找了个徇私枉法的人当廷理,惹你生气了,特来向你道歉。”斗子文对楚成王说:“国家之祸,都是因为君弱臣强所致。建议凡是百官世禄田邑的收入都要交一半给国家。”楚成王采纳了这个建议,传令百官执行,使楚国的财力大为增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斗子文清正廉明,不徇私情的故事提醒我们:律己方能服人。为官者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自律方能无愧,无私才能坦荡。我们共产党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要勤于修身,懂得如何律己与用权,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履行职责,坚持原则。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一定要时刻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廉政书香征文郑士元,又称郑士原,字好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台州路宁海县水车( 今浙江省宁海县) 人,明朝官员。郑士元是明太祖时的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一丝不苟,而明太祖就是最喜欢这样的御史。郑士元任期中,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并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朱元璋一听七窍生烟,要治他违逆死罪,孰知郑士元非但不怕,并准备昂首就义,连刽子手都为之动容。后来太子朱标特别援引唐太宗纳魏征谏,与曹操宽待陈琳的典故,来为郑士元求情,朱元璋于是接受建议,并向郑士元说:“治家守规,治国依法,都不得徇一时之意。你虽激言顶撞,但仔细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将朱桓处死,以儆效尤。听说你家境清寒,却从不收贿赂;奸贼以死威胁,你却毫不畏惧,你为何能清贫不移志,威武不能屈?”郑士元回答道:“ 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贪,百姓则骂国邪;官清,百姓则赞国正。官不敢镇邪,民心则无国。故微臣不敢亵渎职守,惟恐有负朝廷重托。”朱元璋一听大悦,说:“凡为官者,须刚正廉洁。清贫,士之常也; 惟俭养德,惟侈荡心。侈则多欲,多欲则贪。违法枉道者,迟早要招祸殃身。朕以为,见金动心者,不可为吏;见善不扬者,不可为官。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今调升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后来郑士元一直忙于公务,其妻罹患重病来函,才得以回家探视,但家里实在太穷,不但没钱给妻治病,甚至于妻死后,也无钱为之安葬,他的五个儿子竟央求卖身葬母。最后还是同僚亲友筹钱,才得以办好后事。出殡时,民众夹道送葬,那时正下大雨,民众竟没一人散去。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郑士元为官期间,清廉正直,惩恶扬善,从而得民众爱戴。为官者是不是清正廉洁,为民办事,民众心中自有评价。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也要以郑士元为榜样,时刻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永远保持对于人民的赤子之心,传承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一定能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仰和拥护。廉政书香征文刘向(约公元前 77公元前 6),沛县(今属江苏徐州)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说苑为刘向所撰,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书中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其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官员分为 12 种,列为:“六正六邪”。什么是六正呢?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虚心尽意,扶善锄恶,此为“良”;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刚正不阿,敢争敢谏,此为“直”。以上就是所说的“六正”。那么六邪是什么呢?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庸”;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为“奸”;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险”。这就是所说的“六邪”。刘向认为,“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才能“上安而下治”。由于刘向“六正六邪”的概括比较全面准确,所以一直为人所沿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做官先做人,做人重在实。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在做。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其中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做到老实厚道、正而不邪具有重要意义。要常怀一颗公道正派的“赤诚之心”,在做人要实上做表率。做人不做“两面人”,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再次强调:“党内有一些人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要做公道正派、诚实守信人。古人云:“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平公道源于公心,公道正派是纪检监察干部最重要的政治品质。纪检监察干部作决策、定方案、抓落实,都要出于公心,必须要坚持原则,依法依规,做到思想正派、执纪公道,作风正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真正行使好公共权力。尤其在处理群众的问题时,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厚此薄彼”。诚实守信一直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把讲诚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言必信、行必果”,许诺能办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办不到的事情不要许诺,不知道能不能办到的事情不下结论,真正做到表里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