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6110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选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选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请注意:时量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孔子编订春秋,一方面强调明善恶,寓褒贬,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另一方面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孔子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利用政治权势篡改历史 B注重自由表达个人观点C意在维护传统礼法秩序 D遵循秉笔直书编修原则2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C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B“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C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D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4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5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迎合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B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C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D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6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A B C D7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不论贤愚,良知没有差别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A B C D8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李贽(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D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9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B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10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时珍11“智者学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时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公民对于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就能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 B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C智者学派的不懈努力 D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12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 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 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 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泰斯勒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13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人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B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C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D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14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歌颂“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天主教成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B资产阶级追求政治地位的反映C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15有史学家认为,在马丁路德发自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马丁路德的下列主张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简化宗教仪式C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D建立民族教会16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D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17“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B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18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19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主权在民,人人平等C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20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雕版印刷的普及 B活字印刷的推广C科举取士的需要 D造纸术的改进21“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该诗中描述的这一技术传入欧洲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促进欧洲迎来地理大发现22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23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A B C D24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有这样一批文人,由于唐宋以来的科举中止,仕进路途堵塞,“适杂剧之新体出”,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妒,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材料说明了(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D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25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传统观念受到社会经济变动的冲击 D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形象得以改观26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 A楷书 B草书 C行书D隶书27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B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C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D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28科学的旅程在介绍某一理论时指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这一理论( )A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 B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C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291862 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B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C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3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生产持续衰退 B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C城市化进程加快 D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摘自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材料二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摘自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4 分)(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 分)(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8 分)(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意志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4 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是古代希腊社会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为人们思想的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使人们能够站在新的高度,在理论思维领域里,对人类自身的力量,对人在自然界和神灵面前的地位,对现存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等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把人本思想从初期形态推进到一个较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新阶段。对人本思想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应首推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突破了自然哲学的框架,提出了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变现及其历史演变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态度是否定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统治着全部文化,神是宇宙的中心,排斥理性思维,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能通过禁欲修行,寄希望于死后的“来世”。随着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了打破思想禁锢对生产力的约束,人文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展开,渗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精神,但又超越了它的局限。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三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四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世界文化史(增订版)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人本思想的本质差异。(4 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4 分)(4)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他们的共同精神。(6 分)2018 年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B D D C A B D B B A A D A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A C B D A A B C B C C D B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分。)31(20 分)(1)“民本思潮”的表现:孔子的“仁”“以德治民”,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荀子的“君舟民水”,墨子的“兼爱非攻”等。(4 分)(2)“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西汉: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 分)宋朝:程颐、程颢、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 分)(3)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细弱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2 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2 分)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的束缚;(2 分)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2 分)(4)原因: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2 分)伏尔泰出发点: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2分)32(20 分)(1)原因: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 分)工商业经济发达;(2 分)古希腊人对人自身的积极探索。(2 分)(2)差异:古希腊时期: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2 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2 分)(3)对象: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2 分)思想成果: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 分)(4)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任答两点得 4分)共同精神:人文主义精神。(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