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六古诗鉴赏(A)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山坡羊道情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1.“陋巷箪瓢”化用了论语中的名句:,人不堪其忧,。2.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首元曲的抒情艺术。二、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诗,完成第12题。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门合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注蘼芜:香草名。门合:旁门,小门。缣(jin):双丝的细绢。素:白色的生绢。1.就题材而言,本诗与我们已学的氓一样同属诗;就主要表达方式而言,又同属诗。2.善用对比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赏析。三、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12题。咏怀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1.诗中的“商风”就是风,诗中的“恨”则因而起。2.善用“比”是阮籍咏怀诗共同的艺术特色,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比”的手法。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南朝陈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1.这两首诗均作于我国的一个传统佳节节之时,均以“”为主要意象。2.两首诗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所抒发的情感却同中有异,请作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2题。阮郎归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1.词的上阕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赏析下阕的主要写作手法以及所表达的词人的情感。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这两首送别诗都以来诗人的感情。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试比较分析说明。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2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赏析这首词中画线句的艺术手法及作用。2.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六古诗鉴赏(A)一、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2.“青山”两句用去拟人手法,借景抒情;“梦不到”一句借事抒情,“一茅斋”两句借景抒情;“管甚”两句,借典故抒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全曲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污浊、陶醉隐居之乐和无论贫贱,志气不改的思想感情。二、1.弃妇叙事2.“故夫”回答“故人”(前妻)的十二句诗句句采用对比手法。将“新人”与“旧人”依次从容貌、手艺、遭遇、特长及劳动成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弃妇美丽勤劳、心灵手巧的形象,流露出了“故夫”喜新厌旧之后追悔莫及的心理。三、1.秋壮志难酬/生不逢时2.此诗中阮籍自比凤凰,“清朝”以下四句,以凤凰的所作所为自比品行高洁、志向远大心怀天下,“适逢”两句,以“商风起”“羽翼自摧藏”比作自己遭受的政治迫害,最后以凤凰无奈西去昆仑,不知何时飞回,比喻自己远走高飞之后,不知何时能得重用。全诗通篇运用比的手法,使诗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也使诗歌主旨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四、1.重阳菊2.(1)手法相同:虚实结合。前两句均实写眼前景或事,后两句均借助遥想虚写故乡,抒发情感。(2)情感同:两首诗均流露了思乡之情。情感异:江诗还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岑诗还流露了渴望平息战乱的心情。(意思对即可)五、1.渲染昏暗、凄苦、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伤感的基调;烘托了词人漂泊不定的形象。2.下阕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少年时期意气风发征战沙场与如今的憔悴落魄江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六、1.水流反衬2.同: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异:许诗侧重表现诗人在朋友远离之后的无限伤感和孤独;刘诗则既抒发了同作逐臣的悲伤无奈之情,又抒发了对万里之外的朋友的思念、担忧之情。七、1.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写法,选取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等意象,以景传情,既渲染了旅途孤寂的氛围,又烘托了诗人的伤感心情。2.从“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中可以看出诗人离别友人之愁;从“浮生长恨飘蓬”“轻浪五更风”中可以看出漂泊天涯、孤苦无依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