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世界史 专题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习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97965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世界史 专题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世界史 专题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世界史 专题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2018辽宁五校联考)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歌集等作品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出格的,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A注重理性至上 B反对禁欲主义C宣扬男女平等 D提倡信仰自由答案B解析注重理性至上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特征,而薄伽丘等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项错误;根据“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均未体现出男女平等的思想,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尚未提出信仰自由,故D项错误。2(2018山东济宁统考)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回顾人类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未来发展潜力的探讨上,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世俗之风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人文主义()A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B倡导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C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需求D明确提出反对基督教的要求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从材料中的“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人文主义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人文主义与世俗之风联系在一起,与精神世界的信仰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只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把人文主义与世俗之风联系在一起,不能体现提出明确的反对基督教的要求,故D项错误。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英国的乔叟运用伦敦方言创作出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法国方言文学的代表。这表明 ()A拉丁文难学被知识界所抛弃B教会神权让位于世俗王权 C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D意大利文艺中心地位丧失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期间,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但拉丁文并没有因难学而被知识界所抛弃,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方言文学产生,不涉及王权、神权,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欧洲各国产生方言文学说明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故C项正确; 题干不涉及文艺中心,故D项错误。415世纪时,一位学者指出:“上帝创造人时,就给了人达到他一切目的的能力,上帝使人具有各种不同生物所特有的一切所以,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人的能力是无限的。”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坚持以神为中心B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宗教信仰C呼吁世俗权力应高于教权D宣扬自然人性是文艺复兴主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同时他也承认上帝造人,这表明当时的人文主义学者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选B项。根据材料中“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可知,当时坚持以人为中心,故排除A项;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自然人性,故排除D项。5(2018河北唐山一中模拟)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答案B解析“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是主张将宗教秩序置于世俗秩序的管理之下,不是要使二者分离,A项错误;“可见的教会”“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体现了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的意图,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C项错误;“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表明人们仍然要信仰上帝,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不属于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D项错误。6(2018湖南怀化调研)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神职人员的产生,应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即使教会的首脑,也要服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这在当时的实质意义是()A建立高度自治的教会组织B阐述教会组建的民主原则C打破天主教皇的至高权威D破除人们对上帝的迷信崇拜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神职人员的选举,而不是建立高度自治的教会组织,故A项错误;“神职人员的产生,应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的确体现民主原则,但并非对当时的实质意义,答非所问,故B项错误;材料中教会的首脑也要服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体现了教会内部的民主原则,对于打破教皇的绝对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宗教改革并非反对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而是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故D项错误。7赎罪券能够被大量印刷后,出售赎罪券成为一种谋利手段,这激起了德意志民众的愤慨。新教徒也利用印刷的小册子、传单和布告等,广泛传播其观念和主张。这说明()A印刷术的应用加剧新旧教会的矛盾B印刷术使新教派联合对抗天主教会C印刷术的应用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索D印刷术促进了不同教派思想的融合答案A解析印刷赎罪券的是天主教会,相对于新教来说,属于旧教会;新教徒也利用印刷的小册子宣传自己的主张,这就加剧了新旧教会的矛盾,故选A项,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新教派的联合,故排除B项;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教皇出售赎罪券,而非印刷术的应用,故排除C项。8孟德斯鸠在其1734年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勤劳、勇武、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孟德斯鸠写作此文的目的是()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的种种优点C歌颂罗马公民的主人翁美德D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A解析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由此可知,他通过赞美罗马共和制下公民的种种美德来反对君主专制,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1763年,一位西班牙新闻记者写道:“透过许多已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对信仰的冷漠。”这说明()A思想启蒙在欧洲已经初见成效B西班牙政府已限制启蒙思想C文化自由加速了启蒙思想传播D启蒙思想主要宣扬了无神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并非启蒙运动发生的主要国家,其国人因受到启蒙思想家著作的影响而对信仰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这说明思想启蒙在欧洲已初见成效,A项正确。B、C两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启蒙思想家多数是信仰上帝的,其思想不是在宣扬无神论,D项错误。10法国1791年制宪会议之后,国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从以前的“路易,承上帝之命,法兰西及纳瓦尔之王”,改称为“路易,承上帝及国家宪法之命,法兰西人之王”。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政治原则是()A三权分立 B民主法制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阐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故排除A、C两项;材料信息“承国家宪法之命,法兰西人之王”反映了法制与民主的时代诉求,故B项正确;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1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浮士德被魔鬼引导而启蒙运动时期的浮士德利用魔鬼,说明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思考,更强调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C项错误;启蒙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思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主要是打破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下的蒙昧,故D项错误。12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启蒙思想注重理性和人的力量,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科学革命,故B项错误;C、D两项对材料的概括不全面,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8银川一中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摘编自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作用:否定了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这两类国家政体。(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得出否定了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由“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得出国家归属,即人民主权;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家运行机制是三权分立;国家职能是保护人权。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们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这两类国家政体等。第(2)问,“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信息“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和材料二“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得出都反对专制;都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据材料一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和材料二信息“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得出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原因”,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孤立法律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重要的法律思想包括法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认为法无禁止就是人们自由活动的依据。他还认识到权利和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约束权力才能保障自由,有节制的权力之下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唯一可行的方案。他提出法律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法律可以带动社会的变化。摘编自谢斌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法律与自由”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法律的理性主义是人权自由的保障。阐述:孟德斯鸠以法律中的理性主义论述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既保障人权的自由也限制人权的自由,这种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真正保证了自由和平等的实现;如美国1787年宪法既规定了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权力,同时又对三者的权力进行了法律限制,从而真正保障了三者权力的自由行使。(示例二)论题:法律与人权自由应是动态的。阐述: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与人权自由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法律和人权自由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和人权自由的内涵与范围也都应发生变化;如近代英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君主立宪体制,但这种体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调整才逐渐形成的;同时英国人权自由的范围也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民主改革而最终扩大的;所以法律与人权自由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如法律的理性主义是人权自由的保障、法律与人权自由应是动态的等,然后再调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意要有史实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