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55046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小题 (每题 3 分,共9 分 )。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总之随着当前世界贸易的全方位发展,各类商品的无国界流通,中西方人民的消费方式日益趋同。此外,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还表现在对待各类具体消费方式的理性判断上。这一点在货币消费和信贷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在中西方消费理念的彼此碰撞中,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具有了理性的认识,而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摘编自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方消费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双方各有优劣。B. 消费习惯的不同,主要在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与积累,因而一个民族的某种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C. 在消费习惯上,中国侧重于外在气质,这有其合理性,正如西方侧重于宁静与优雅一样。D. 中西方在消费观念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不对等的,大致说来,西方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指出中西方几项大的消费习惯存在不同,但不分优劣。B. 在第二段里,作者通过详细举例进行对比论证,分析准确深刻,说明了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C. 第三段论述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涉及文化传播、精神思想、消费观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现状。D. 全文主要采取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从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证,逻辑顺序如水而下,自然明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B. 消费方式是多方面的,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要具有理性认识,不应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C. 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因此西方一些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D.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想避免西方不正确的消费理念,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6 小题( 15 分) 。面 具海森是一个二流演员,他的经纪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大富翁费德诺聘请他去给父亲老费德诺演场戏。老费德诺病重住院了,费德诺先生本该在医院里陪着他,但费德诺先生很忙,根本挤不出那么多的时间。但他又怕这事传出去会败坏自己的形象,这时他就想到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海森。海森是个演员,经过两天的练习,已学得惟妙惟肖,就连费德诺先生本人也分辨不出来。再戴上根据费德诺先生的面貌特制的橡皮面具,简直就是费德诺先生再生了。他就和费德诺先生签下了合同,正式演出了。第一次走进病房时,海森还有些忐忑,他老老实实地坐到床边。老费德诺先生看到他到来很高兴,絮絮叨叨地说起了他童年的趣事。海森不敢搭腔,只是在一边不时地应和一句,或是笑笑。但老费德诺先生似乎已经很满足了,脸上一直带着微笑。海森看规定陪护的时间到了,就站起身来。 老费德诺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乞怜地望着他, “再陪我一会儿吧,我知道你很忙,但我真的想跟你再说说话呀。好吗?”海森看到老人眼睛里那份热切的期待和隐隐的凄楚,不忍拒绝,就又坐到床前。老费德诺先生又说了 10 分钟,这才和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并热切地要求他明天准时赶过来一出医院,经纪人就递给他一张支票,海森高兴地收起了支票。这时,过来一个年轻人,声称是太阳快报的记者,听闻费德诺先生放弃了很多生意,每天都赶到医院来陪伴父亲,很是感动,特地来采访的。海森不愧是一个演员,很快就酝酿出了情绪,来了一个现场表演。他诉说了自己对父亲的爱,诉说了父亲对自己的好,说到动情处,还流下了几滴眼泪,感动得记者眼圈儿都红了,不失时机地给他拍了一张大特写。第二天一早,费德诺先生就打来了电话,说太阳快报登出了那篇专访,非常精彩,有很多人打电话对他表示敬意,还有几个合作伙伴要尽快跟他签订供货合同。他要提高付给海森的酬金,还要把合同期延长。之后,海森继续如约赶到医院,慢慢地他不仅听老费德诺先生说话,还给他讲些笑话。老费德诺经常笑得前仰后合。像个孩子一样兴奋。这天下午,海森像往常一样赶到医院。老费德诺脸色很不好,主治医生告诉海森,老费德诺的血液化验中发现了一种病毒变异。这种病毒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抑制它,它会要了老费德诺的命。海森立刻给费德诺先生打了电话,通报了老费德诺的病情,恳求他抽出一些时间到医院去陪陪老费德诺,这可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了。费德诺连连推辞:“我没有时间,希望你能多陪陪他,我可以给你更多的钱。 ”海森生气了, “费德诺先生,在你的眼里只有钱吗?他是你的父亲,他现在需要你。 ”费德诺也生气了, “不用你来教训我,我知道该怎么做。请你按照合同做,不然”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白。海森将面临巨额合同赔款。海森给气病了。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海森开上了玩笑:“你不会说是在我的血液里化验出了变异的病毒吧?”医生点了点头。海森猛地一惊,愤怒地吼道:“费德诺,这个混蛋,他骗了我!他是制药公司的老板,是赫赫有名的病理学专家,他一定猜到了老费德诺身体里的病毒有传染性。这个混蛋,他让我替他得了病!”第二天下午,又到了他该去陪伴老费德诺的时间。他本来已经恨透了费德诺,下定决心不再替他装下去了,但时间一到,他就再也坐不住了,还是悄悄溜出医院,换上了行头,戴上了面具,赶到了老费德诺的病房。老费德诺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对他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海森笑了, “为什么不来?我听到了好几个笑话,一定要讲给你呢。 ”老费德诺欣慰地望着他,点了点头,眼睛里竟闪烁着泪光。他一挥手,从门外进来两个年轻人,他们是老费德诺的律师。老费德诺对海森说:“先生,请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已经立下了遗嘱,要把财产全都转给你。 ”海森一愣, “你早就看出了我不是你的儿子?”老费德诺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辛酸, “儿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自打你一进门,我就看出你是假冒的了。但我很喜欢你,孩子。你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我每天都在盼着你来呢,就连那个可怕的病毒,也被你的快乐赶跑了。我真要谢谢你啊,孩子。 ”海森更是惊愕了, “你都好了?那,那个病毒”老费德诺得意地笑了, “那是我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就是要考验考验你,我的孩子。 ”海森心下一松,伸手准备去揭下脸上的面具。老费德诺拦住了他, “别揭掉它,孩子。 ”海森愣住了, “你都知道我是假冒的了,我还戴着它干什么呢?”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 “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海森点了点头,重新又把那个费德诺的面具戴好。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海森的经纪人介绍他去替代富翁费德诺陪护他病重的父亲,他很卖力模仿费德诺,并在陪护的时候用尽各种笑话取悦老费德诺,这一切都源于他要遵守与费德诺签订的合同。B. 当海森被当成费德诺被太阳报记者突然现场采访,海森说到了自己对父亲的爱,父亲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记者,这首先得益于他的演员身份。C. 小说中的标题“面具”有丰富的涵义,它既是指费德诺用来欺骗父亲特制的橡皮面具,也指向海森和费德诺的充满欺骗的伪善面孔,极具讽刺意义。D. 老费德诺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顿生,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5. 小说中海森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 小说结尾说到海森得知身份早已暴露,准备揭下面具时, “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 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一点希冀吧! ”这句话,既是理解老费德诺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7-9 小题(共 12 分)材料一:5 月 16 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 “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 ,2018 年 5 月 16 日澎湃新闻)材料二: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 (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 AI 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 (高中版) ”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 40 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 AI 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 ,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摘编自唐小丽普及 AI 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 ,2018 年 4 月 28 日人民网)材料三: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 ,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 “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 AI 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 AI 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2017 年 8 月 23 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B. 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C. 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D. 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 ,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部人工智能基础 (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 AI 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 AI 教育,把 AI 纳入我国的新高考。B. 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C.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D. 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 AI 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 AI 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 AI 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3 小题(共 19 分)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 ”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 ,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 ”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 ”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 毕升辇将出西门 /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 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 升辇将出西门 /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 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 升辇将出西门顾见 /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 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 毕升辇将出西门 /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 上即召觉/令对御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B. 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C.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D.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 ,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B.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C.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D.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 ,从臣皆列坐。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14-15 小题(共 9 分) 。山石(节选)韩愈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本诗是咏物诗,借对山石的歌咏来表达自己对此景的喜爱与向往之情。B、本诗有时间的流转,从深夜静卧到天明独行再到日出雾散,时间节点较明确。C、本诗有行踪的变换,从屋内观月到深山穷霏再到山涧踏石,游踪记录很详细。D、本诗有画面有情趣,当流不犹豫赤足涉山涧,涧水激激,清凉漫过足背。15、本诗视听结合有声有色,作者沉浸其中,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 6 分)(1 )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 。(2 )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常借酒抒发情怀。杜甫在登高中感慨“_ ,_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_ ,_ ”的曹操英雄形象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面对的_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著名学者王充闾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老根底”我们要有“新眼光”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光靠名嘴们去讲,应该考虑如何在诠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努力,使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之更接地气,更多地关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_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 国粹这本书问世了。它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 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散文的形式阐释中国人文传统,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 _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_的生命力。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借鉴古典智慧, 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难题。18、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浩如烟海 高山仰止 身临其境 生生不息B、包罗万象 仰之弥高 设身处地 生机勃勃 C、浩如烟海 仰之弥高 身临其境 生机勃勃 ,D 包罗万象 高山仰止 设身处地 生生不息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之所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是因为国粹这本书问世了。B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 国粹这本书问世了。C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 国粹这本书问世了。D 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 国粹这本书问世了。20、下面是某单位一封投稿证明信,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投稿证明信兹有我单位赵正同志撰写的题目为“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的稿件,经单位 检查,不包含保密内容,可公开发表。作者签名无争议,同意推荐给你刊发表。文章未有一稿多投情况。此致敬礼2018.7.1更正: 更正为 更正为 更正为 更正为 更正为 21、当前网上购物已成潮流,以淘宝购物为例,下面是一张购物流程图,请将其转化成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6分)答:_ _ 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20182019 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1. D A 项, “双方各有优劣”错误,根据原文有“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的话可以判断。B 项,因果关系不恰当。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 “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看, “很难改变”这一观点也不正确。C 项, “中国侧重于外在气质,这有其合理性,正如西方侧重于宁静与优雅一样”表述不当,这是两种不同方面的消费习惯,一是从服饰消费习惯讲的,一是从饮食环境方面讲的,不能这样比较。故选 D。2. B 第二段里的论证,不够详细,深刻也谈不到,还少了“某种场合”的限定。对比也并非是为了证明“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而是表明“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 。故选 B。3. C 前后句逻辑混乱,不存在因果关系, “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但并不能推断出“西方一些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故选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4. D A 项, “这一切都源于他要遵守与费德诺签订的合同”分析错误,这一切不仅源于他需要钱,还源于他有一颗善良和同情的心。B 项, “这首先得益于他的演员身份”表述绝对化,还有他的善良、感情的丰富。C 项, “指向海森和费德诺 ”错,不应该包括海森,因为文末海森的行为得到了老费德诺的认可。故选 D。 5. 作为演员,他演技高超, 。两天就将费德诺学得惟妙惟肖,面对记者突然的采访,他也能迅速酝酿好情绪,表演得很好。 (2 分)富有同情心,善良。第一次见到老费德诺,面对他恳请自己在陪他一会儿时,不忍心拒绝;在陪护的日子里,他也很主动地给他讲笑话,让他开心。当得知自己被传染时,他虽然很愤怒,但还是如约去陪护老费德诺。 (2 分)有正义感。当他打电话恳请费德诺来看看他将不久于人世的父亲而被费德诺拒绝时,他非常生气的教训费德诺,批评他眼里只有钱,无情无义。 (2 分) 6. 展现了老费德诺面对现实痛苦而矛盾的心情。他知道了儿子的无情无义,但又宁愿在假象中臆想着儿子的好,以求获得一种自我的宽慰。 (2 分)揭示了老费德诺在第一次见到海森就知道他是假扮的原因,丰富了老费德诺的形象。和儿子的无情相比,被欺骗的他表现出对儿子的包容与忍让。 (2 分)深化了小说主旨。表现出了亲情被搁置被背叛被抛弃后的悲凉。在温情脉脉的面具下选择自我欺骗,是对现实生活中被物欲与名利扭曲的伪善孝道和亲情的讽刺,发人深省。 (2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7. D 题中 D 项, “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这一结论,原文无据。 (3 分)8. C 题中 A 项,原文无“把 AI 纳入我国的新高考”的信息。B 项,文章是“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并未否定其他物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D 项,所举事例意在表明人类因意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而做防范准备,不能得出“风险完全可控”的结论。 (3 分)9. ( 1)问题一: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建议:改革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步伐。 (3 分)(2 )问题二:人工智能中人机关系未理清。建议: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 (3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 B “毕”指的是“谒文宣王”这件事情,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D 项。 “顾见”是回头看见的意思,宾语是“讲坐”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C 项。句意: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故选 B。 (3 分)11. A A 项, “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分析错误,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3 分) 12. B “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错,原文为“不当辄居史职” ,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故选 B。 (3 分)13.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 ,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因” ,于是、就;“张” ,张设;“别” ,另外各 1 分,句意 2 分) 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意” ,猜测、怀疑;“宿” ,预先; “即试以别法” (状语后置句) ;“就” ,完成;各 1 分,句意1 分) 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 ,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