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8** 文档编号:45371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开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市“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开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市“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开展情况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 2018 年工作安排,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智为组长的调研组,于 6 月至 9 月对全市 14 个旗市区“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 19 个苏木乡镇、9 个社区、3 个嘎查(村)“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听取了各旗市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汇报,并与 160 余位人大代表、苏木乡镇人大主席进行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共有“人大代表之家”181 个,代表工作室(站)x 个,实现了为代表服务零距离目标。自 2013 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工作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人大代表之家”和牧区“草原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意见,旗市区、苏木乡镇人大针对做好“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2016 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自治区党委 24 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通知。2018 年初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市各级人大换届后“人大代表之家”面临新形势要求的实际,确定今年为“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建设年。截至目前,全市“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建设共投入资金 x 万元,促进全市“人大代表之家”硬件、软件及活动开展的全面提升,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二、工作成效(一)坚持标准建好“人大代表之家”各旗市区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全面规范“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有条件的单独建“家”,条件不具备的综合建“家”。目前,各“人大代表之家”均达到“九有”标准,即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专项活动经费、有工作人员、有醒目标识、有办公设施、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有代表信息公示栏,多数“人大代表之家”还建有代表活动展示栏。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各旗市区结合各地生产生活的特点,因地制宜把建“家”与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及代表从事的行业特点相结合,使“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二)落实制度管好“人大代表之家”大多数“人大代表之家”能够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制定“家”的活动计划和工作内容,制定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接待选民日等制度,明确“人大代表之家”责任人和联络员工作职责,做好代表活动记录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各“人大代表之家”不断探索,寻求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径,如“网络人大代表之家”建设、选民接待日安排表上墙、人大代表履职“三字经”、“人大代表之家”内容电子化展示等。同时,各旗市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工作开展机制,如:将“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赋予一定的分值,作为考核评比重点,督促各苏木乡镇人大科学组织“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在制定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要求“人大代表之家”与代表小组之间、代表小组与代表之间也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把代表工作进行量化分解,层层督促落实。这些做法都为建设制度健全、活动经常、管理规范的“人大代表之家”提供了保障。(三)丰富活动用好“人大代表之家”各旗市区能够充分利用“人大代表之家”这一阵地,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及人大工作任务,确定代表活动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活动计划,认真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视察调研、接待联系群众、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向选民述职等活动。同时,各旗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拓展代表活动思路,如:旗市区党政领导干部代表主动到“人大代表之家”接待选民,受理群众的意见,使群众意见得到及时解决;部分旗市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并开展“六个一”活动;结合“万名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活动,组织代表参与扶贫,发挥代表引领示范作用,切实为贫困人员解决实际问题;部分“人大代表之家”能结合农区、牧区自身特点和代表自身工作实际,每月组织开展特色代表活动,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克服代表没时间回“家”、不愿意回“家”的难题。这些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代表联系选民、参加活动的责任感和接受选民监督的自觉性,提高了代表做好本职工作、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的主动性,密切了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三、存在问题(一)认识不到位。部分旗市区对“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性质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开展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代表活动记录和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人大代表之家”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实效性不强。部分“人大代表之家”活力不足,开展活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如学习培训、联系选民等,代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开展活动不均衡,基层代表参加的多,领导干部代表参加的少,代表之间沟通不够,不能完全发挥“人大代表之家”打通纵向沟通壁垒的优势。(三)代表履职意识不高。个别代表对代表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仅仅把当代表看作是一种荣誉和待遇,参加闭会期间活动劲头不足,很少参加代表活动;有的代表不注重加强法律与业务知识学习,履职能力和水平低,在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时“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调查研究;部分代表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原岗位工作与履行代表职务之间的关系。(四)人员和经费保障不足。一方面,部分苏木乡镇人大工作人员少,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人大代表之家”联络员存在配备不齐和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影响了代表联络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部分旗市区财力有限,“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受场地、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限制,提档升级难度较大。四、对策和建议(一)提高认识,加强指导。各地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体现到“人大代表之家”的建设上来。各旗市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职责,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薄弱“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的指导,帮助完善职能。挑选组织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热心代表工作的人担任“人大代表之家”负责人、联络员,培育典型、发现亮点、总结经验。同时各旗市区每年要对“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选出“优秀人大代表之家”,用好的典型提高“人大代表之家”各项工作水平。(二)开展活动,履职尽责。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人大代表之家”为阵地,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探索更多有效的代表活动方式。要在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进一步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有计划的组织代表小组活动,使各级代表上下联动,打破沟通壁垒,通过代表之间纵向、横向交流,总结工作经验。政府及组成部门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让代表参与到工作中,邀请代表列席会议,保障代表的知情权,解决代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条件具备的苏木乡镇人大要探索研究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等民主决策形式。代表要积极参加活动,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人大代表之家”组织的活动,积极联系代表、联系群众,做到为民代言、为民解难,发挥好主体作用。(三)加强培训,增强意识。要始终把加强代表素质教育作为“人大代表之家”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人大代表之家”这一平台,开展集中培训。定时间、定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学习新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代表审议大会报告、撰写建议的专题培训和指导,有效提高代表的法律水平、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使代表能够有针对性的协调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困难,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四)完善制度,加强落实。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代表履职的刚性指标,让代表主动到“人大代表之家”来履职,参加代表活动。要利用“人大代表之家”这一代表活动基地,把“人大代表之家”作为闭会期间,既能发挥代表作用,又能进行日常考核的有效平台。对代表履职的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代表活动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开展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活动,调动代表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人大代表之家”工作人员要规范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代表活动台账,对代表接待选民记录的意见建议要及时上报,解决后要整理归档,真正做到痕迹管理,有据可查。(五)保障经费,配强人员。针对部分旗市区经费不足,“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难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足额予以保障,同时,整合建设经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年推进,分批次打造精品“人大代表之家”。针对目前部分“人大代表之家”人力不足、组织活动不规范等问题,有条件的苏木乡镇应配备人大专职工作人员,协助人大主席处理日常工作和“人大代表之家”的管理,没有条件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基层人大无专职工作人员的问题。(六)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针对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职时间不长,代表和选民了解“人大代表之家”不多等实际情况,各旗市区、苏木乡镇人大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意义和作用,及时更新“人大代表之家”网络平台工作动态,让广大选民切实了解“人大代表之家”是密切联系选民、代表选民利益、为选民服务的有效载体,从而提高代表和选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代表履职为民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营造一种“选民选代表、代表为选民”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人大代表之家”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财经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