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03703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学生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沉思)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师:李白呢?生:李白被称为诗仙。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师:应该说病逝。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生:杜甫一生不得意。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师:那你想怎么说?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生:好像!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好似。生:可能是。生:如同。生:就像是。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师:谁再试试?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师:谁帮他解决?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生:用疑更好。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学生会意点头)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生:(齐喊)想!(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谁能帮忙?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生:可以。师:请你继续。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师:描述得非常生动。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生:(抢着答)包含!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生:我用读的方式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生:(轻快地)两个黄鹤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师:干什么呢?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师:什么样的绿?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生:船是土黄色的。生:房子是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总评: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1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2质疑环节落实。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 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