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5425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版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版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是真核细胞产生ATP的场所B. 蛋白质、核酸和糖原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C. 有氧呼吸时,产物水中的氢全部来自于丙酮酸和参加反应的水D. 动植物细胞都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叶绿体内膜上不能产生ATP,A项错误;蛋白质、核酸和糖原均属于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B项正确;有氧呼吸时,产物水中的氢全部来自于葡萄糖和参加反应的水,C项错误;动植物细胞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项错误。【点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是遗传物质”不同:前者的含义包括RNA也是遗传物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只是DNA。2.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 蓝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分子中均含有硫元素C. 蓝藻细胞没有内质网,不能将多肽链加工成蛋白质D. 控制蓝藻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叶绿体内【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以蓝藻为核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细胞的边界就是细胞膜,蓝藻细胞也不例外,A正确.核酸不含硫元素,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硫元素,B错误.蓝藻细胞没有内质网,但也能将多肽链加工成蛋白质,C错误.蓝藻没有叶绿体,D错误.【点睛】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蓝藻没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蛋白质的合成。3.如图为葡萄糖和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胰岛素能加速小肠上皮细胞摄取葡萄糖B. 小肠上皮细胞运出Na+与运出葡萄糖的方式相同C.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D. 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答案】D【解析】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浓度,但不能加快小肠上皮细胞运输葡萄糖,A项错误;Na+运出细胞时,是通过Na+-K+泵的转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项错误;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的,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成熟的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项错误;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也是协助扩散,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名师点睛】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4.用、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罝(APP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TP的、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DNA的复制B. 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ATP的、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D. ATP的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光解【答案】C【解析】ATP 的、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ATP 的、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转录形成RNA,可以作为RNA的原料,C正确;叶绿体中水的分解利用的是光能,D错误。【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名师点睛】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ATP的结构如图所示(虚线框表示腺苷):注意:不同化合物中“A”的含义5.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二倍体植物的花粉 初级精母细胞 极体 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 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等位基因的概念,考查对概念的内含和外延的理解和应用,结合具体选项解答试题的能力。【详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有等位基因,正确。二倍体植物的花粉含一个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无等位基因,错误。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有等位基因,正确。 极体是减数分裂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错误。 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 含两个染色体组,有等位基因,正确。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都是纯合子,没有等位基因,错误。选A .【点睛】等位基因的定义为: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所以有等位基因的两个条件是:有同源染色体;是杂合子。6.某种牛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基因型为HH的个体呈红褐色,基因型为hh的个体呈红色,基因型为Hh的个体中雄牛呈红褐色,而雌牛呈红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体色为红褐色的雌雄两牛交配,后代雄牛可能呈红色B. 体色为红色的雌雄两牛交配,后代雌牛一定呈红色C. 红褐色的雄牛与红色雌牛杂交,生出红色雄牛的概率为1/2D. 红色雄牛与红褐色雌牛杂交,生出红色雌牛的概率为0【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考查根据分离定律对子代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题干信息确定表现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能力。【详解】体色为红褐色的雌牛基因型HH与雄牛H 交配,后代雄牛不可能呈红色hh,A错误.体色为红色的雌牛Hh或hh和雄牛hh交配,后代雌牛一定呈红色Hh或hh,B正确.红褐色的雄牛H 与红色雌牛Hh或hh杂交,由于亲本是各种基因型的概率无法确定,所以生出红色雄牛的概率无法计算, C.错误红色雄牛hh与红褐色雌牛HH杂交,生出雌牛的概率为1/2,全部是红色,所以概率是1/2,D错误.【点睛】前提是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关键是紧紧把握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雌牛红褐色HH、红色Hh、hh;雄牛红褐色H 、红色hh.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82B. 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C.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详解】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A-T共6个含氢键12个,C-G4个含氢键12个数 共有24,总共需要订书钉82,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提供的X射线衍射图谱为基础,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不是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奥地利生化学家查戈夫提出在DNA中A、T数量相等,C、G数量相等,D错误.【点睛】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8.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C.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即细菌的遗传物质就是DNA,A项错误,C项正确;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项错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A. 前者与后者不同,前者各时期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B. 后者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和四分体,而前者没有C. 前者仅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还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分裂时前者细胞质DNA平均分配,而后者细胞质DNA随机、不均等分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全过程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和四分体,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B正确;等位基因分离与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后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都平均分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B. 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C. 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D. 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 900个【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DNA分子复制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详解】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A错误。从题意可知,该过程都是从一条链5端为起点进行复制的,B错误. 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由于1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中含腺嘌呤300个,所以含鸟嘌呤70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要鸟嘌呤7004=2800个,D错误。【点睛】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m个,第n次复制需要(2n-1)m1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 B. 基因中含有遗传密码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DNA的关系、密码子的概念,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详解】基因有的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生物的在拟核中,故A错误。遗传密码是mRNA上的碱基,故B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脱氧核苷酸序列,故C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但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故D错误。【点睛】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位于核中染色体上,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DNA上呈线性排列。12.在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A. 用化学方法把 DNA和蛋白质分开B. 用32P 和35S 分别标记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 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 T2噬菌体D. 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 T2噬菌体【答案】D【解析】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将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没有用化学方法分离,A错误;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错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两组T2噬菌体,然后分别实验,C错误;由于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利用培养基培养,因此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获得具有标记的噬菌体,D正确。【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取侵染大肠杆菌,最终证明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中,DNA是遗传物质。13.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 )A. 2,16 B. 2,8 C. 4,8 D. 4,1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一个细胞含有的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个DNA分子、共8条脱氧核苷酸链都被32P标记。将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4次有丝分裂,共形成16个子细胞。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可推知,8条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分别进入到8个DNA分子中,最多分配到8个子细胞中,最少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综上分析,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为2个,最多8个,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14.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15.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A. 从时期上看,都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 从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C. 从原则上看,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从场所上看,都能发生在细胞核中【答案】B【解析】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转录和翻译在细胞任何时期都能发生,故A错误; DNA复制以DNA单链为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也是以DNA单链为模板,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mRNA为模板,20种氨基酸为原料,三个过程都需要能量,故B正确;三者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但模板和产物不同,故C错误; DNA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均能发生复制、转录和翻译,故D错误。【考点定位】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16.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 该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为8条C. 与精细胞甲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只有一个是正常的D. 与精细胞乙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3,3,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由此推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和Y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所以,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项正确。果蝇正常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为8条,B正确.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由此推知,减一分裂正常,含aY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含AX减二正常。所以与精细胞甲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有两个是正常的,C错误.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和Y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所以精细胞乙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3,3,5 ,D正确.【点睛】异常精子中若有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异常精子中若出现相同基因或相同染色体,说明减二异常。17.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一些杂合子女性的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患病。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育有一个既患蚕豆病又患色盲的男孩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蚕豆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若男性发病率为q,则女性患病率为q2B. 男孩甲的蚕豆病基因若来自外祖父,则色盲基因也一定来自外祖父C. 若这对夫妻再生一女孩,则可能患蚕豆病,但一般不患色盲D. 若对男孩甲进行基因治疗,则正常基因的受体细胞应为受精卵【答案】C【解析】【分析】涉及性别遗传、伴性遗传和基因治疗,考查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理解性别遗传和伴性遗传概率并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详解】“因为一些杂合子女性的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患病” ,所以女性患病率大于q2 ,A错误.男孩甲的蚕豆病基因若来自外祖父,其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可能是其母亲产生卵细胞时,由于X染色体交叉互换从来自于外祖母的X染色体得到,所以不一定来自外祖父,B错误.若这对夫妻再生一女孩,可能携带蚕豆病和色盲的致病基因,由于“一些杂合子女性的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患病”,所以可能患蚕豆病,但一般不患色盲,C正确.若对男孩甲进行基因治疗,则正常基因的受体细胞应为患者的体细胞,如某些干细胞,D错误.【点睛】交叉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来源不同;由于当前基因治疗技术还不成熟,以及涉及一系列伦理学问题,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仍属禁区。在现有的条件下,基因治疗仅限于体细胞。18.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如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能发生碱基A与T配对的过程有,能发生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有B. 利福平抑菌是通过影响图中过程实现的,红霉素抑菌是通过影响图中过程实现的C. 人体神经元的细胞核中可发生的过程有,细胞质中可发生的过程有D. 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的途径,病毒的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的途径为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表示DNA分子复制;表示转录过程;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表示翻译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详解】过程DNA上的T与RNA上的U配对,DNA复制过程碱基A与T配对;DNA与RNA之间、RNA之间能发生碱基A与U配对,即过程,A正确.利福平抑菌RNA聚合酶活性,因而影响图中转录过程,RNA复制过程是在RNA复制酶催化下进行的,B错误. 人体神经元不进行DNA复制,细胞核中发生过程不发生;细胞质中有DNA,所以可发生的过程有,C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的途径是转录和翻译即,病毒的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的途径为或或,D错误.【点睛】细胞不分裂,DNA不复制;同样是RNA合成,转录是RNA聚合酶、RNA复制是RNA复制酶;病毒的遗传物质有的是DNA,有的是RNA,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也不一致。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 利用基因型为AARr的水稻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植株C. 某表现正常的夫妇所生的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的病因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 细菌产生的抗药性突变对细菌个体生存有利,决定抗药性的基因可随着细菌繁殖而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变异,考查对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利用基因型为AARr的水稻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RR,但不会得到aaRR的植株,B错误.某表现正常的夫妇,所以父亲无致病基因;所生的孩子XXY是红绿色盲,所以母亲是携带者。色盲基因纯合,只能来自于母亲,是母亲初级卵母细胞减二分裂异常造成的,C错误.细菌产生的抗药性突变是可遗传变异,可随着细菌繁殖而传递,D.正确【点睛】当异常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时,是减一异常;当异常配子中有相同染色体时,是减一异常。20. 下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的体细胞,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 图中是单倍体的细胞有三个B. 图中的D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C. 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A、B、DD. 与B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bc、AaaBBBcccDDd、aabbcc等【答案】B【解析】同一形状的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由图可知A含有3个染色体组,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中含有1个个染色体组,故是一定是单倍体的是D,故A错误,B正确。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B、C,故C错误。与B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aaBBBcccDDd,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所示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a为3个,b为2个,c为1个。21.下列叙述中最确切的是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B. 由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原因,某些家庭兄弟姐妹甚多,但性状不尽相同C. 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D. 某基因的一条链上有2个(占碱基总数的0.1%)C变成了G,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基因连续复制4次后,突变基因占50%【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有性生殖中变异的主要来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无籽西瓜的培育程序和DNA复制,以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某些家庭兄弟姐妹性状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B错误.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西瓜,瓜内结有三倍体种子,C错误.基因是半保留复制,以突变链为模板连续复制的子代DNA都是突变基因,所以该基因连续复制4次后,突变基因占50% ,D正确.【点睛】“根本”原因一定从遗传物质水平分析;有性生殖的变异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四倍体上长的是四倍体有籽西瓜,三倍体植株接三倍体无籽西瓜。22.下列说法中,有几项是错误的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移接都属于染色体变异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人类遗传病和变异类型,考查相关概念的理解和通过分析比较把握区别并根据所学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详解】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错误。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常常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正确。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错误。选C。【点睛】易混点:单基因遗传病的“单”不是一个而是一对;交叉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互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2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B.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C. 一个男性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母和女儿均患病D. 多基因遗传病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人类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考查遗传病的特点和基因组概念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详解】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所以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是遗传病,A错误.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22对常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两条性染色体,即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一个男性患病则其母和女儿均患病,C正确.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常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传递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点睛】易错点:遗传病不一定先天发病,先天的不一定是遗传病;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的基因组是测各对常染色体中的一条和两条性染色体。24.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先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靶核酸序列,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TATGCAATCTAG(过程见图1)。若靶核酸序列与八核苷酸的探针杂交后,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如图2所示,请分析溶液中靶序列为A. AGCCTAGCTGAA B. TCGGATCGACTTC. ATCGACTT D. TAGCTGA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仿照图1,图2中杂交探针组TCGGATCG-CGGATCGA-GGATCGAC-GATCGACT-ATCGACTT,可以得到重组的互补序列为TCGGATCGACTT,则溶液中靶序列为AGCCTAGCTGAA,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5.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相同B. 酒精:可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C. 蒸馏水: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D. 盐酸: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的作用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低温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相同,A正确;酒精可洗去多余的染液(浮色),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B正确;蒸馏水用于解离后的漂洗,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C正确;盐酸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溶解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盐酸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D错误。二、非选择题26.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酶,B是_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4)乙图中,7是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原则。【答案】 (1). 半保留复制 (2). 解旋 (3). DNA聚合 (4).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5).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6). 磷酸与脱氧核糖 (7). 氢键 (8). 碱基互补配对【解析】试题分析: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2)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4)乙图中, 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考点:DNA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7.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1)甲细胞内有_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_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试剂和_试剂。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4 (2). AaBb (3). 丙 (4). (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5). de (6).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或碱性染料) (7). 甲基绿(或二苯胺) (8). 双缩脲 (9).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和2没有分开 (10). 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1)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染色体组数加倍,因此含4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相同为AaBb。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已无同源染色体。(2)可以看出丙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属于极体,且处于后期,对应丁图的de段。(3)需用碱性染料染色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可用甲基绿和双缩脲检测,分别呈绿色和紫色。(4)A、a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乙图同源染色体正联会,故正发生减数分裂,A、a出现在同一子细胞,可能的原因是A、a所处的同源染色体1和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开。(5)因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复制来的两条染色单体基因应相同,现一条是B、一条为b,可能的原因是其中的B突变成了b;还有可能是B、b所处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点睛】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数量等特征,判断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图甲细胞移向细胞两极的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着丝点分裂,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图丁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a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8.某双链DNA分子中,作为模板链的部分碱基的排列顺序是:GCAGTACCGCGTCAT已知某些氨基酸及相应的密码子如下:精氨酸(CGU)、缬氨酸(GUA)、丙氨酸(GCA)、组氨酸(CAU)、脯氨酸(CCG),甘氨酸(GGC)。(1)写出由给出的DNA链转录形成的信息R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_。(2)写出由给出的DNA链最终决定形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种类及排列顺序:_。(3)写出运载精氨酸的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的组合_。(4)题中给出一片段DNA分子链中A+T的比率是_,相应DNA分子片段中G+C的比率是_,信使RNA中,A+U的比率是_。(5)若DNA分子进行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碱基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与亲代DNA分子相同,这是因为_,而且子代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_。【答案】 (1). CGUCAUGGCGCAGUA (2). 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3). GCA (4). 40 (5). 60 (6). 40 (7). 子代DNA分子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复制而成的 (8). DNA的复制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解析】【分析】考查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利用这个原则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详解】(1)模板链是G-C-A-G-T-A-C-C-G-C-G-T-C-A-T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录的mRNA上的序列为: C-G-U-C-A-U-G-G-C-G-C-A-G-U-A(2)依据3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氨基酸链为: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所以为GCA。(4)一条链中A+T的比例和分子中含的比例相同,计算可得这一片段DNA分子链中A+T的比率是40,相应DNA分子片段中G+C的比率则是140=60,信使RNA中A+U的比率和模板链中A+T的比例相同,是40。(5)若DNA分子进行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碱基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与亲代DNA分子相同,这是因为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且子代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A与T配对,C与G配对。【点睛】两个关键:解答第(1)题,即先正确写出mRNA上相应片段的碱基组成,然后依据所给出密码子完成第(2)题的氨基酸序列;要明确能够直接决定氨基酸种类的mRNA的密码子而不是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29.果蝇染色体异常的性别、育性如下表所示。XXYXOXXXOY性别雌性雄性育性可育不育死亡死亡(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产生Xr、XrXr _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 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N”)。N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N果蝇出现时由哪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让N与_杂交,分析子代的情况结果预测:1若_,则是_;2若_,则是_;3若_,则是_;【答案】 (1). 2 (2). 8 (3). Xry (4). y (5). XRXrY (6). XRXr (7). 3:1 (8). 1/18 (9). 若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10). 则是环境改变 (11). 若子代皆为白眼 (12). 则是基因突变 (13). 若无子代产生 (14).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常染色体及伴X染色体遗传的相关计算及有关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由于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与正常细胞完全相同,为2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分开,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是8条。(2)白眼雌果蝇(XrXrY)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有三条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同源染色体分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Xr在一极、XrY在一极;或者XrXr在一极,Y在一极,结果会出现四种配子, Xr、XrY、XrXr、Y。红眼雄果蝇(XRY)产生两种配子XR和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Y或XRXr。(3)aaXrXr和AAXRY杂交,F1基因型为AaXRXr(灰身红眼雌)和AaXrY(灰身白眼雄),F1雌雄交配,F2中灰身红眼的基因型为A_XR_,比例为3/41/2=3/8,黑身白眼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比例为1/41/2=1/8,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4)根据题目给出的三种可能分析,N的基因型有三种情况:XRY(是由于环境导致其为白眼)、XrY(是由于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Xr(由于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使得该果蝇只有父本遗传的一条X染色体引起的)。所以设计杂交实验探究是哪一种原因,实际上就是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该果蝇的基因型即可。由于该果蝇为雄性,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正常隐性的雌性果蝇杂交(相当于测交),根据后代表现型推测其基因型即可。分析可知,若是环境改变,后代雄性均为白眼,雌性均为红眼;若是基因突变,雌雄均为白眼;若是X染色体不分离则不育。答案略。【点睛】(4)题技巧:首先分析产生异常个体分基因型;再分析产生异常的原因、鉴定方法和结果。变异的类型有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改变)和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鉴定方案的另一个亲本一般用隐性个体。30.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抑制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杂交结果,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判断依据是_。(2)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填“显性”或“隐性”)。【答案】 (1). 不能 (2). 无眼 (3).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才都会出现有眼和无眼性状分离 (4). 无眼与有眼杂交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5). 8 (6). 隐性【解析】【分析】本题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判断显隐性的方法,能准确掌握根据子代特殊比例来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方法。【详解】(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E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eXe 和 XEY,子代的基因型为XEXe 和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 和aabb ,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22=8种。F2中黑檀体(Aa Aa=1/4)长翅(Bb 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点睛】解答第(4)题,要学会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基本思路为: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