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53304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1C(A“如果就”表示过于绝对,B“必须完好保存”于文无据,D“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与原文表述不一致)2C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3B(“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不是“活化了乡村记忆的标准”,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5.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6.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7.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4BE(选B3分,选E2分,选 C1分,A D 无分)5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意对即可)6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一旦祖国需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意对即可)7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进步。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言之有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摘自史记留侯世家)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8.D(“诸”为兼词“之于”,在山上张挂旌旗迷惑对方,郦食其,人名)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竖”,与“竖子”“鲰生”同为秦汉时骂人之语,此为对“屠者子”屠夫的贱称。B子房,为张良之字,古时称人,直接称名不礼貌,即使贵为天子的刘邦,也称张良之字。C“崩”,专指帝王之死,如出师表说刘备之死为“先帝崩殂”,皇后之死用“薨”。D史记是开创纪传体撰写史书,一般帝王用本纪,项羽不是帝王,列入世家,鸿门宴选自项羽世家。9.B(A贾竖是对商人的贱称。C皇后,为国之母,其死,仍为崩。D项羽本纪)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忠君护主。沛公时兴兵从之,汉王时献计画策,高祖时不邀功自傲,自始至终追随刘邦,护卫大汉天下。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10.B(“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 (1)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所走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没有回来争夺天下的心愿,来稳住项王的心思。(何,固,以,意)(2)之所以派遣将领镇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发生。(所以、者也、出入、非常)(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李白是盛唐著名诗人,因诗歌豪放飘逸,浪漫瑰丽,被后世称为诗仙。B诗篇首联以“谁家”设疑起始,尾联以“何人”反问承之,首尾圆合。C“散入”一词以有形写无形之声,随风散入洛城,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D古人有遇春生思之情,生美人迟暮之感,此诗也由此而咏,生发愁思。E诗人洛城闻笛一夜未睡,“何人不起”极其恼恨吹笛人搅扰其一夜春梦。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分)12.(这是绝句,不是律诗,没有首联、尾联之说;只有思乡,没有恼恨吹笛人之意,B3分,E2分)13. “折柳”是本诗的关键。(1分)一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前承“玉笛”,由声由景,且折柳之景又应“春”而来,既承笛又承春,呼应紧密。(2分)二“柳”谐“留”, 因而古人常有折柳的习俗,寄寓离别思念之意,生发下文“故园情”。(2分)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古人极其重视对自我的反思,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三思是:“_?_?_ ?”(2)荆轲刺秦王描写易水送别时,荆轲向抑郁涕泣的士人大唱道:“_,_ 。”一下提振士气,同仇敌忾,入秦而去。14.(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15. 下列各组加点的读音,正确的一项(3分)A.百舸g 偌nu大 踏莎su行 挥斥方遒qiB.青荇xn 火钵b 揕zhn其胸 按剑而跽j C.杯杓sho 颓圮p 沁qn园春 勠l力而行D.笙shng箫 彳ch亍 被八创chung 不肖xio子孙15.C(A偌ru大,B青荇xng,D不肖xio)16.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抉择 扫描 哈密瓜 额手称庆B贸然 寥阔 挖墙脚 两全其美C青睐 部署 通迅录 珠光宝气D惆怅 沧桑 捅娄子 国考入闱16.A(B辽阔或廖廓,C通讯录,D考试入围)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的天职。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17.C(“当仁不让”指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侧重于“主动承担”;“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侧重于“理应担当”;“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综合考虑,答案应为C项)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长期以来,受制于计划经济的束缚,林区经济发展缓慢,林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B镇政府投资160万余元完成中心村一期、二期工程,以及高速出口景观,江景苑社区绿化亮化工程,圩镇面貌焕然一新,也是近几年实施民生工程最多的一年。C成立县直机关、乡直机关共100名党员干部组成的连心小分队,对全乡349户精准扶贫户进行结对联系帮助。D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坚持走生态工业发展升级之路,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钨产业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8D(A项杂糅,改为“受计划经济的束缚”或“受制于计划经济”。B项结构混乱,在“也是”前加“今年”,或去掉末一句。C项残缺,改为“(成立)由组成”)19某中学文学社发函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下面的用语哪一句准确得体(3分)A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C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望如约。D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特呈请柬,敬望欣然赏光。19. A(B“荣幸”一般说自己,很荣幸受到邀请款待,“您荣幸”用错对象;C“敬望如约”带要求、强加之意,不好;D项“敬望欣然赏光”说对方,不得体)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在火星上找到可用的水源, ,这样看来我们也许能通过加热土壤来取水。 ,还可以用除湿机来抽取空气中的水。但无论如何,火星上的水是非常宝贵的。据悉,神舟十一号搭载的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无论是洗澡水还是洗脚水, ,就像一位航天员曾说过的:“我今天喝下去的咖啡,就是用昨天喝过的咖啡冲的。”20.但是火星的土壤中含有水 如果这种方式不行 都要收集起来循环利用(句各2分,句1分)四、写作(60分)21. 记忆天空群星灿烂,记忆枝头繁花似锦;记忆是陈年的老窖,记忆是经典的华章,记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曾经如花般灿烂的笑颜、曾经流淌温暖的画面、曾经深深忏悔的泪水这一切都是难以磨灭的。难以磨灭的记忆也一定是触动心灵的。请以“难以磨灭的记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