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1118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 ) 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2、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 )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4、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B、“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巩固了封建统治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7、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8、关于蒙恬主持修筑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 ) A、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B、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C、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D、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9、贞观政要记载:“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或有护己之短,忌 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这表明三省设立的目的是( ) A、相互监督,合理分工B、相互监督,检讨政事,巩固专制皇权C、相互监督,确保民主施政D、相互监督,加强中央集权10、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A、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1、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12、国际关系研究专家王建朗在评价某一条约的影响时说:“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这一条约应该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13、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14、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B、倡导戊戌变法C、领导义和团运动D、领导辛亥革命15、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其( ) A、由资产阶级领导B、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C、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16、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17、近代中国某理论被史学家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生、计划的社会、福利经济,以及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全部掺杂在一起。”下列口号与此对应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排满兴汉光复河山”C、“打倒列强除军阀”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8、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改变1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资*源%库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新特点20、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21、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22、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来华留学( ) A、 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B、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C、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D、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23、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周恩来阐述的是( ) A、 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重要性B、东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必要性C、“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性D、邻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可能性24、“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 A、隋唐的科举B、雅典的民主制C、罗马的法律制度D、欧美的代议制度25、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6、对现在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特蕾莎梅表述正确的是( )梅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梅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梅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A、B、C、D、27、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B、君主立宪体制有待于完善C、权利制衡机制卓有成效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2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英国制度有如下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指( ) A、首相B、内阁C、法院D、议会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 )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30、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3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32、下列各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原因的是(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 山多地少封闭式的农耕经济平民与贵族问的斗争 小国寡民和独立的城邦制度 A、B、C、D、33、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门面”是指( )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议会拥有立法权34、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 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临时政府迅速地步沙皇政府的后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它没有改编沙皇旧军队建立自己的武装B、它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C、它继续沿用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D、它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3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Europebecamea“powderkeg”,waitingforthesparkthatmakeitexplode。点燃欧洲“火药桶”的这颗“火星”是( ) A、德奥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D、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二、非选择题36、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材料二: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美)詹姆斯罗伯特 (1)根据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图2说明新生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37、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各是哪一年颁布的?(2)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3)你能分析出上述两文件有哪些突出不同吗?一、选择题 1、【答案】 A【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行官员直接选拔制度,郡守、县令们享有原先诸侯手中的权力,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而不是分封制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排除B;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的封建制指的就是分封制,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所以选A2、【答案】 B【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与材料中不符,故A项错误;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与井田制的性质不符,故D项错误;周初也分封功臣和先代贵族,与材料中“唯一依据”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与材料中“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相符,故B项正确。3、【答案】 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择D。4、【答案】 D【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著作只是强调了“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却没有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作用,故选D。5、【答案】 C【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维新思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线索、规律的总结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6、【答案】 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C不对;B不对,材料的隐含信息说明部分官员仍来自社会上层;D不对,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A符合,说明科举制的根本目的和作用。【点评】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新情景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要求进行判断、论证或者评价。解答此类选择题一般的能力要求是:1: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有关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一般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出现,易不解其意而造成错答。2:对号入座。任何试题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将试题中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挂钩”,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3:对照设问。也是明确试题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7、【答案】 A【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制度”为秦朝开创的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官员“都是皇帝的雇员”,皇帝可以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故A项正确。 答案:A8、【答案】 B【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材料主要是针对蒙恬修长城一事的评价,不是对当时迷信思想的评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蒙恬修长城,秦二世、司马迁和郭嵩焘从不同的职务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故B正确;材料中是对蒙恬的行为进行评价,不是对长城的评价,故C错误;评论历史应从历史的史实出发进行分析,并非完全辩证而为,故D项错误。9、【答案】 B【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相防过误“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强调监督,反映出不仅要监督,还要敢于批评和检讨,最终目的是巩固专制皇权。10、【答案】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政治。解题关键要读懂漫画的深刻含义,根据题干“1907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末期,民族危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由此可见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本题选择B。 11、【答案】 D【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维新思想【解析】【分析】材料提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12、【答案】 A【考点】两次鸦片战争【解析】【分析】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13、【答案】 D【考点】抗日战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解析】【分析】D项与题意苏联援华相符,应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中国是亲美政策,所以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14、【答案】 D【考点】维新思想【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说明了近代中国三中政治势力的对外态度,即守旧党代表了顽固派,中立党是指维新派,维新党实际是指革命派,所以结合史实可知晚晴革命党发动了辛亥革命,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和史实不符。【点评】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西方殖民者试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独立和解放的进程。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密度较大,难度也较深,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总结历史进程的特点和各种革命力量及理论的对比。15、【答案】 B【考点】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解析】【分析】主要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概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从它的斗争任务反封建的角度来说的。16、【答案】C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民国四年是 1915 年,1915 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不符合历史史实,清朝覆亡后,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B D项错误,立宪派和革命派并未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都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7、【答案】 C【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特点。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因此出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生、计划的社会、福利经济,以及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全部掺杂在一起”。“打倒列强除军阀”为该时期口号。故本题选C。“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主张,B说法为辛亥革命口号,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十月革命后,故不选A、B;D说法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8、【答案】 D【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所学,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全国人大召开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即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D。19、【答案】D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都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类似北约的结盟性质的军事组织。依据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一个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题干的两种观点反映的其实是一种冷战思维,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选D项 20、【答案】 D【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分析】材料中的“求同”是指:面临的问题相同。中美之间关系的缓和是源于两级格局下苏联对美国的战略攻势以及中苏关系的恶化;而中日邦交正常化则是在两极格局下寻求自我发展的要求。所以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的变化均是国际战略力量发展的结果,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也起到平衡国际力量的作用。故选D。A项错误,求同并非要淡化意识形态,而是要坚定的信仰社会主义;BC项错误,明显不符合题意。21、【答案】 C【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分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认同市场经济模式,更不是导致他提出“历史终结论”的主要依据,故A项错误;根据“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可知之所以提出历史终结论是从政治角度出发,而不是由于经济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故B项错误;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符合“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故C项正确;和平发展成为共识不能代表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束,故D项错误。22、【答案】 C【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2年9月”和“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得知,当时来华留学的主要是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这体现了浓厚的“冷战”色彩,故本题选项C正确;A、B两项表述与材料不符;D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23、【答案】 D【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分析】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两国关于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故选D。24、【答案】 B【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析】【分析】材料中“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说明材料批判的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度,联系所学可知,只有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轮番而治,但这导致了材料所述的弊端,即民主权利的滥用,选B。科举制跟民主无关,排除A;材料所述是民主,而不是法律,排除C项。D项代议制跟材料中“每个公民”矛盾,排除。25、【答案】A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故选A。BD项不符合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C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中西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由此能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一国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古代的雅典和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和传统文化的差异,走上了专制和民主之路。近代西方国家的政体也是同中有异。 26、【答案】 B【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分析】,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无实权,做一些表面工作,比如新首相上台形式上要经过国王任命,18世纪中后期以后英国内阁和首相权力膨胀,实际上控制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所以布朗作为首相不会受到国王制约,只受内阁和议会制约,一的说法错误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案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首相内阁集体辞职,二是提请国王解散议会,提请国王是形式而已,其实是议会中各个派别商量的结果,二的说法是一定首相内阁辞职错了,还有一种情况是解散英国下院议会,重新选择,有两种选择,所以二的说法错误英国国王虽然是国家象征,无实权,但是英王个人还享有崇高荣誉和尊严,以及其他诸如不纳税、不被起诉等特权,所以你想议会如果通过议案让国王缴税,那么国王可以依据英国法律否决, 三说基本无否决权,说法正确 说可以宣布解散议会,说明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是内阁首相集体辞职 四说法正确所以此题选。27、【答案】 B【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说明英王仍然有较大的权力,必须对王权用法律加以约束。故选B。28、【答案】 D【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思想的萌发【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可以看出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受到“巴厘满”的限制,故“巴厘满”应该是议会。29、【答案】 A【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当时中国的实际是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已成定局,必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他专制,因此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规定国民权利,三权分立都是西方的东西,没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故选A.【点评】关于中华民国的责任内阁制,还可以考查其内容:总统要办的事项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方能生效。30、【答案】 D【考点】共产党宣言【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848年,A错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B不正确;反对私有制适合当时的实际,反对私有制,符合无产阶级的使命。故选D。31、【答案】 C【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知识分子)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点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史学习重点包括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以及从汉至远的政治制度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在考试过程中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出现。复习时重点关注:历朝政治制度的沿革;商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表现、内涵;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正确认识其远历史影响、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考试形式以主观性试题为主。32、【答案】 D【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析】【分析】古代雅典地理特征之一是山多地少,所以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海外贸易是其主要的经济活动,不属于农耕经济,所以排除掉含有的选项,故选D。33、【答案】 D【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分析】考点:德国君主立宪制。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是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政府保留有明显的封建残余。故选D。34、【答案】 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虽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武装,但没有陷入被推翻的危机,故A项错误;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不是临时政府迅速被推翻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沿用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继续参加一战,与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土地和面包的愿望相违背,是临时政府被推翻的最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是临时政府不得民心的表现之一,但继续参加一战是激起民众反抗的最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35、【答案】 B【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B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二、非选择题 36、【答案】(1)职能: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特点: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2)观点:对政府权力必须进行制约。措施:制定1787年宪法,对国家职权实行三权分立。影响: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3)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本质上不相同。理由: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美国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分析,“每事先由中书省”,“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说明其政务流程是中书、门下、尚书。从其职能看,中书拟诏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第二小问要联系所学解答,主要是加强君权。(2)分析材料二,阐述了希腊的地理特点,没有大块平原,陆地被隔成小块,这使希腊很难形成统一的大帝国。解题时就此点展开论述。(3)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材料一呈现的政治模式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之下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呈现的是一种掌权者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联系史实,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分权”。第二小问要求学生进行跨时空的比较,主要应该从民主制的实现形式、性质等方面比较。【点评】此题跨越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大,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异同。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史实的掌握程度。 37、【答案】 (1)措施: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2)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3)过程: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政党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分析】(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表现,从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即回答,如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的第一层要求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此问题可直接找到答案,具体变化是从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第二层要求论证“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这一观点,依据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入手,即可得解,如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等。(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回答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文件是什么,这类问题属于识记型的题型,直接回答即可,文件是权利法案;要简述英国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具体过程为先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其次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最后为议会改革。38、【答案】 (1)材料一是法国的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材料二是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2)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3)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分析】本题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为背景,以179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为载体,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第(1)题要明确1791年宪法为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宪法为共和政体;第(2)题要从异同两个方面找出比较项,然后逐一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