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0619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试题24.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末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25.1920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宣言宣布:苏俄放弃沙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举()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B.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C.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D.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26.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A.继续合作,惩罚日本B.明辨是非,打击共党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D.避免内战,共商大计27.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28.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9.中国在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的政策B.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文化专制的政策D.闭关锁国的政策30. “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B.化工业和卷烟业C.面粉业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化工业31.1961年,中央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说明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C.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D.为了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32.据下表可知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23本23本19本8本13本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33.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理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响,以鸣于我同胞前曰:鸣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一次革命”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34.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主要是因为B.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C.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D.中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35.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xx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体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体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材料三:我国现行宪法是1954年制定,1982年修订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并概述最后一部法律的原则?(9分) (3)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新中国修宪的认识。(8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1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五口通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实业救国维新变法清帝退位新文化述动五四达动中共一大国民大革命九-八事变开国大典任选表1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名词;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12分)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驿传改革的影响。(9分)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前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甲午之役,兵破国削,朝野惟外国之坚甲利兵是羡,独康门诸贤,洞察积弱之原,为贵古贱今之政制学风所致,以时务知新主义,号召国中。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材料二康君枉议辛亥,谓其致国粹之丧失,教化之陵夷,政治之窳败,国命之分亡,诋毁共和,提倡虚君共和。吾等愤然击之。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材料三康氏支持洋务,甲午战后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力推变法,实为独主历史潮头之伟人。辛亥之后,坚持皇帝制度,有违历史大潮。就大时代而言,此两者皆为正常康君之左右,皆为人性之常态。摘编自胡英时论人的思想变迁的进步性与保守性(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陈独秀对康有为的两种态度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6分)历史参考答案24.C25.D26.D27.C28.A29.B30.C31.C32.D33.A34.C35.C41.(1)政治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共和政体;原则:制约和平衡。(2)法律名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3)特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实行法治的前提;宪法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法治的需要。 42.论题一:洋务运动的兴衰,历史名词: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逻辑关系:阐述洋务运动的成就以及甲午之战后洋务运动的失败,并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论题二:实业救国思潮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历史名词:甲午战争、实业救国,逻辑关系:阐述甲午战争战败后马关条约内容、实业救国思潮以及主要的实业家,肯定实业救国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不可磨灭的作用。论题三:中共的诞生,历史名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逻辑关系:阐述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中共一大的意义,肯定两大历史事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的贡献。首先确定一定标准,根据标准选择历史名词。可以选择性质相近的历史名词,也可以选择存在因果关系的历史名词。选择性质相近的历史名词,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来分类,如中共一大和开国大典、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等等。也可以按照存在因果关系来选择,如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五口通商和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和实业救国,等等。选定两个历史名词后,根据历史名词的内涵确定主题,如选定中共一大和开国大典,可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主题;如选定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可以确定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的主题。以此类推,通过史实论证两个历史名词之间的关系,论证所确定主题的成立。46.(1)背景:传统驿制凸显皇权,陆军把持特权;驿传程序繁琐,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近代通讯技术的影响;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的需要。(2)影响: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促成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冲击了朝廷专制政治;有利平衡多方利益;但新旧体制混杂,使改革具有艰巨性。依据材料“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专制皇权以及通讯近代化等角度归纳回答。依据材料“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和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回答。47.(1)材料一态度:肯定。原因:康有为宣传西学解放思想;甲午战争后,康有为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宣传变革政治制度救国。材料二态度:抨击、反对。原因:康有为违背历史潮流,否定辛亥革命;反对民主共和政体;主张维护君主制。(2)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一分为二评价。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前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对康有为的态度是肯定的。原因可以从“甲午之役,兵破国削,朝野惟外国之坚甲利兵是羡,独康门诸贤,洞察积弱之原,为贵古贱今之政制学风所致,以时务知新主义,号召国中”结合所学概括得之。从材料二中“吾等愤然击之”可以分析出态度是抨击的。原因可以从“康君枉议辛亥,谓其致国粹之丧失,教化之陵夷,政治之窳败,国命之分亡,诋毁共和,提倡虚君共和”和所学知识概括得之。(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康氏支持洋务,甲午战后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力推变法,实为独主历史潮头之伟人。辛亥之后,坚持皇帝制度,有违历史大潮”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不同,故可以分析出评价历史人物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一分为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