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97222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是A. 翻车B. 高转筒车C. 水排D. 立井水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水排不是古代灌溉工具。所以选C。3.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不包括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田庄手工业D. 公私合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是指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以及家庭田庄手工业,但并不包括公私合营手工业,因为公私合营手工业属于建国后三大改造时出现的,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4.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B. 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C. 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D. 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答案】B【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商周时期手工艺品主要是青铜器,唐宋时期手工艺品主要是瓷器,而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得到发展,棉布广泛使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5. “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但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在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负担沉重,致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往往造成农民陷于贫困,甚至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尤其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到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不利影响。6. 电视剧乔家大院描写的是晋商的故事。明清时期的商帮中实力最强的还有:A. 浙商B. 徽商C. 闽商D. 鲁商【答案】B【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明清时期的商帮中实力最强的包括晋商和微商,但不包括浙商、闽商以及鲁商,此类问题属于简单的识记题,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7. 一位宋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下列哪项活动不符合实际A. 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B. 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 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答案】D【解析】宋代的商人是有可能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的,也可以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由于市坊的打破,所以也可能在居住区开绸缎店,但宋代商业活动不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断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8.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的严重束缚B. 闭关锁国的严重阻碍C. 明清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D.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答案】D【解析】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以及封建制度均会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但均非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个经济形态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根本原因,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9.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答案】D【解析】“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农为天下之本务”均体现了重农思想,“重租税以困辱之”则体现了抑商的思想,但选D属于工商皆本的思想,并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所以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A. 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B. 与西方国家侵略无关C.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 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外国经济侵略的结果,错误;外国经济侵略促使小农经济解体,错误;外国经济入侵导致民族工业的发展,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后期受到阻碍,错误。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1.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自然经济民族工业洋务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60出现洋务企业,19世纪60到70年代出现了民族工业。因此在19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经济舞台上存在着4中经济成分。故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并存的经济成分12.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是采用机器生产,都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符合史实和题意,即C项正确;错误,二者属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洋务运动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其“直接产物”,B项含有,排除B;D项含有,排除D。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关状况及认识13. 作为一战期间的一名中国面粉商人,在中国他能感受到的是他所经营的面粉业获利较多他能接触到品种各异的中国香烟商品上到处贴有振兴国货的标语受外国资本排挤的压力有所降低A. B. C. D. 【答案】C【解析】一战期间,中国的面粉业、烟草业得到了发展,所以他所经营的面粉业获利较多,能接触到品种各异的中国香烟,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所以商品上到处贴有振兴国货的标语是可能的,当时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受外国资本排挤的压力会有所降低,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4.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A. 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B.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C. 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 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答案】B【解析】这些地区是较早的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列强侵略较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15. 近代中国涌现出一批影响巨大的著名实业家,包括:李鸿章张謇陈启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A. B. C. D. 【答案】B【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李鸿章是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但不属于实业家,而张謇、陈启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均属于实业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6. 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A. 甲方B. 乙方C. 甲乙方都符合D. 甲乙方都不符合【答案】B【解析】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基本任务。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国家富强是实现民族独立的保障。从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乃至革命派,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倾向于先推翻封建主义,追求富强,再争取民族独立,而他们的结果证明:不推翻帝国主义,不实现民族独立,中国永无富强的可能。甲同学错在误用理论,独立和富强的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不能混同。因此乙同学的观点符合实际,甲同学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故选B。17.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答案】D【解析】东北就近苏联,重工业企业多集中在东北这样就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自然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工业企业多集中在东北和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无直接的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时期抗美援朝已经结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8. 我国某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社论反映出该时期A. 完全把农民生活纳入军事化轨道B. 一大二公C. 应对战争的需要D. 加强户籍管理的非常措施【答案】B【解析】“集体生活”等字眼体现的是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所以社论反映出该时期的一大二公,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民公社化并未完全把农民生活纳入军事化轨道,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公社并非应对战争的需要才产生的,也和加强户籍管理无直接关联,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读懂材料是关键。需要考生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或主旨信息,例如本题的材料就是很长,如果材料很长就不一定要读完,可以用划分层次、简化材料的办法提取主旨信息。19.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 社会人口急剧膨胀C. 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D. 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答案】D【解析】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其实还是工业内迁的产物,即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而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人口急剧膨胀无关联,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是改革开放之后,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0. “一杯茶、一份报纸就能过一天”这是当时大多数国企职工的真实写照。“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这就是当时国营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 计划经济的弊端B. 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C. 社会主义制度的缺陷D. 国营企业病入膏肓【答案】A【解析】“计划”统一下达等字眼体现的是计划经济的弊端,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是材料所述的现象而非根本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计划经济的缺陷而非社会主义制度的缺陷,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国营企业病入膏肓也只是材料所述的现象而非根本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1. 河北省邯郸钢铁总厂是1958年建设的老厂。1990年,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1992年到1995年的4年间,产品销售收入由10.2亿元增加到50亿元;实现利润由0.5亿元增加到7亿元,平均年递增率达93.4。邯钢的改变得益于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成功B. 人民公社化的结束C. 私营经济的推动D. 经济体制的转变【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了邯钢的改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早就成功,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述现象和人民公社化的结束无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邯郸钢铁总厂属于国有企业,而和私营经济的推动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2.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3)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23. “一九九二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新的篇章,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新阶段。其新表现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发上海浦东地区中共十四大召开中共十五大召开A. B. C. D. 【答案】C【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均在1992年,是符合题意的,而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是在1997年,在时间上是均不符合题意的,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4.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A. B. C. D. 【答案】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5.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与材料不符的是A. 促进中国近代化B. 制约中国民族工业发展C. 冲击中国传统习俗D. 中国服饰观念完全西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欲尽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中国服饰观念完全西化,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因此选D。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26. 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文化观:A. 美我之美B. 美人之美C. 各美其美D. 美美共美【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图片中既有中国传统服饰的长袍马褂,也有西装、学生装,还有中西合璧的中山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中华民国时期,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共美”符合题意,故选D。27.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A.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 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C. 新旧思想冲突激烈D. 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婚姻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封建政府对男女同游持反对意见,可知在1908年这种新旧思想的冲击激烈,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普遍现象”表述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排除D项。28. “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了16世纪的西欧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C. 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使征收固定地租的大地主利益减少,也就体现了“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土地供应并未增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9.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建设占用了绝大多数农业用地B. 众多妇女被工厂雇佣,成为女工C. 大多数妇女成为家庭主妇D. 妇女地位提高,不再从事繁重劳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80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推动了英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妇女开始从事工业劳动,进入工厂成为雇佣工人。所以“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本题选B。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点评: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包括: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条件: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市场海外贸易扩大,市场需求扩大原料-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30.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 文艺复兴B. 新航路的开辟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 是在14、15世纪左右,此时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C也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或技师,科技发明主要是生产经验的积累,也不能说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D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31. 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A. 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B.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C.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D. 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答案】C【解析】“独占一业,莫之与竞”等字眼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取代了原来的自由竞争,但这种经济现象是垄断组织而非早期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以及公司制等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32.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 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 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 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并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美国提高关税来保护贸易,所以美国的这种做法只能起到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消极作用,而不能起到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的作用,也不能起到加快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和刺激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的作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材料三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铁路网密度按人口计算按国土面积计算总里程【公里】统计年份单位公里/每万人公里/万平方公里中国08411491000xx美国5555383226427xx加拿大16181009257216xx俄罗斯596991128000xx法国55336229901xx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答案】(1)原因: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传统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工业生产所需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的研制解决了铁路运输的关键技术。(2)特点:经历了从“西方铁路的知识的传播”到“外国人在华修铁路”再到“国人自主承办”的历程;列强长期主导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和运营;铁路发展艰难,建造速度慢、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3)地位: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看法:中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袤,铁路发展符合国情,空间巨大;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物质基础扎实;要处理好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的关系;提高行车速度、改进服务设施、增加安全系数;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跨国铁路运输网。(言之成理、答够二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一中“工业发展又 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得出传统的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瓦特改良章契机和斯蒂芬苏的火车机车研究解决了技术问题。(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 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得出经历了从“西方铁路的知识的传播”到“外国人在华修铁路”再到“国人自主承办”的历程;根据首先是传入有关铁路的知识;根据材料二中“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得出这一时期中国的铁路修筑主要被列强控制;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得出建造速度慢、数量少和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近代铁路建设所处的社会性质、经济、技术管理方便的不足以及社会动荡的环境等角度分析即可。(3)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分析可得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按人口和国土面积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第二小问看法,结合材料三分析可从我国的铁路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铁路的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等方面回答即可。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旨和影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启蒙运动宗旨和影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宗教改革宗旨和影响。【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问题解题方法: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苞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xx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导致生态破坏。(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一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要多角度分析,例如,新航路开辟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使美洲作物产量高利于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地矛盾等。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物种类增多、人地矛盾缓解、饮食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2)“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等体现的就是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工业革命密切全球的联系等因素。3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失业者、与煤矿工人在一起”等字眼足以证明罗斯福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危机之后的失业问题。(2)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按照材料二进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涉及社会保障问题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以便恢复和发展经济等目的。(3)“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产物即是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而建立的,本问其实是考查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来干预经济、来挽救经济危机。(4)本问其实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例如,可以认为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因为这些措施毕竟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毕竟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不得不临时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