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2947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菌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布鲁菌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布鲁菌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鲁菌病,概述,布鲁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病原学,布鲁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菌毛或荚膜。根据储存宿主、生化、代谢和免疫学的差异分类,布鲁菌病分6个种19个生物型,牛种(流产布鲁菌)、羊种(马尔他布鲁菌)、犬种、绵羊睾丸种及沙林鼠种,其中前四种对人类致病,其致病力有所差异。,病原学,布鲁菌含20余种蛋白抗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在致病菌中起重要的作用。该菌对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流行病学,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曾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鲁菌感染防治,使发病率显著降低,年发病为6000人次左右。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等牧区。我国主要以牛种菌和羊种菌为主要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宿主。与人类相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1.经皮肤及黏膜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2.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含菌的乳类、水及食物而受染。3.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4.其他 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染本病。,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续较强免疫力。因不同种布鲁菌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因此再次感染者少见。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病菌自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遂淋巴液到达淋巴结,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细胞破裂,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单核细胞吞噬,并随血液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发病机制,在机体各因素的作用下,病原菌释放出内毒素及菌体其他成分,可造成临床上的菌血症、毒血症和败血症。内毒素在病理损伤、临床症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通过细菌免疫及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或痊愈。如果免疫功能不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如此反复成为慢性感染。此外,变态反应可引起病理损伤。,病理改变,本病的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均可被侵犯,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为常见。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其他如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均常有轻重不等的病变。,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2周,也可长至数月甚至1年以上。临床上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限性感染和复发。急性感染,指患病3个月以内;亚急性感染,3个月到1年;慢性感染,1年以上。,临床表现,1.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常发生于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30%以上有高水平的抗布鲁菌抗体,不能追溯明确的临床感染史。,临床表现,2.急性和亚急性感染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睾丸痛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5%-20%出现典型的波浪热,其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发热,故又曾称本病为波状热。多汗亦可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关节痛常较剧烈,呈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占男性患者的20%-40%,由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其他尚可有头痛、神经痛、皮疹等。,临床表现,3.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而直接表现为慢性。本期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神经系统病变也较常见,如周围神经炎、脑膜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见到,如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临床表现,4.局灶性感染布鲁菌病可以局限在几乎所有的器官,最常局限在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5.复发经抗菌治疗后约10%的患者出现复发。复发往往发生在初次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发往往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细胞内的定为以及不规范治疗有关。,实验室检查,(一)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加,可出现少数异性淋巴细胞。血沉在急性期加快,慢性期则正常或偏高,持续增速提示有活动性。,实验室检查,(二)病原学检查取血液、骨髓、组织、脑脊液等做细菌培养,急性期培养阳性率高。,实验室检查,(三)免疫学检查1.平板凝集试验 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阳性,用于初筛。2.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4.布鲁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滴度1:400+及以上。,实验室检查,(四)特殊检查并发骨关节损害者可行X线检查。有心脏损害可做心电图。有肝损伤做肝功能检查。对于肿大的淋巴结必要时可做淋巴结活检。有脑膜或脑实质病变者可做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并发症和后遗症,(一) 血液系统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1%-4%。(二)眼睛可见葡萄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角膜损害,可见慢性布鲁菌病。,并发症和后遗症,(三)神经系统发生率为3%-5%。可见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等。脑膜炎时脑脊液的变化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增多,葡糖糖轻度减少。细菌培养及抗体检测均可见阳性。,并发症和后遗症,(四)心血管系统主要为心内膜炎。病死率较高。此外,偶可见心肌炎、心包炎、主动脉炎等。(五)其他妊娠妇女罹患布鲁菌病如不进行抗菌治疗,流产、早产、死产均可发生。此外,肝脓肿。脾脓肿、肺炎、肾小球肾炎、胸膜炎等均有报道。胸腔积液的改变类似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急性、亚急性感染通过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传染源密切接触史或疫区生活接触史;具有该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排除其他疑似疾病;实验室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等检查阳性。具备和第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为布鲁菌病。慢性感染者和局灶性感染者诊断有时相当困难,获得细菌培养结果最为可靠。,鉴别诊断,本病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应与长期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特别是同时有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者,如伤寒、结核、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瘤、胶原病等。慢性感染则需与慢性骨关节病、神经官能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进行鉴别。,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规范治疗大部分时可治愈的。在死亡病例中,主要的致死原因是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少数病例可遗留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使肢体活动受限。有的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因诊治不及时,不彻底所导致的慢性病例,其治疗较为复杂,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治疗,(一)急性和亚急性感染1.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在补充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2.病原治疗 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且应采用联合治疗。-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WHO首选多西环素(每次100mg 每天2次 口服 6周)联合利福平(每次600mg-900mg ,每天1次,口服,6周)或多西环素(每次100mg 每天2次 口服 6周)联合链霉素(每次1000mg ,每天1次,肌肉注射,2-3周)。如果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或效果不佳,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复方新诺明或利福平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8岁以下儿童:可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也可采用利福平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孕妇:可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如果在妊娠12周内发生布鲁菌病,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可减少妊娠中断的发生;药物治疗对孕妇存有潜在的危险,应权衡利弊使用。-并发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必须采用易于渗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同时疗程应适当延长,应用多西环素、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或复方新诺明共6-8周;合并心内膜炎,也可采用上述治疗方案,但常需同时采取瓣膜置换,疗程也应适当延长;合并睾丸炎,除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外,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脊柱炎,应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可延长疗程至8周或以上,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治疗,(二)慢性感染治疗较为复杂,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1.病原治疗 与急性和亚急性感染者治疗相同,必要时需要重复治疗几个疗程。2.脱敏治疗 采用少量多次注射布鲁菌抗原避免引起剧烈的组织损伤,又起到一定的脱敏治疗。3.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预防,对疫区的传染源进行检疫,治疗或捕杀病畜,减轻畜产品的消毒和卫生监督,做好高危职业人群的劳动防护和菌苗接种。对流行区家畜普遍进行菌苗接种可防止本病流行。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