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89639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1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2. 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A. 民贵君轻 B. 君舟民水 C. 存天理,灭人欲 D. 致良知3.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4.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进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 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5. 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 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6.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 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 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7. 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府它深?”等主张。据此可知,王阳明A主张格物致知 B反对“天人合一”C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D主张克服私欲8.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9.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10. 乾隆帝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每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别储存于华北和江浙等地,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C. 保存国粹弘杨传统文化 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11. 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A理念发生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具有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12. 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13.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4.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15.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 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16. 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C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17. 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18.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A. 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B. 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C. 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19.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材料表明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经济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议题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纤济发展 D启蒙思想家反对干预经济的发展20. 美国阿肯色州在1981年通过一个法案,“公立学校可以用教进化论同样的时间教神创论”。据一期科学杂志调查显示,支持和反对“人类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美国人大概各占40%否定进化论的比例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以上现象说明了A神创论在美国仍居于统治地位 B进化论已完全战胜神学创世论C科学的普及任重道远 D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已无分歧21.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22. 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23.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24. 甲午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A甲午战争重挫了民族自信心 B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C历史评价受到留日学生影响 D中日综合国力发生巨大逆转25.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 “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6. 晚清中国输入进化论思想后,形成了天演进化思潮。后来其倡导者们在思想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和平渐进论,反对革命突变,再一种是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说明进化论A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B得到了创新发展完善C是维新变法的直接原因 D成为民主革命的理想27.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2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9. 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30.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材料表明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的主要任务是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生主义 C实现民权主义 D颁布临时约法32.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52分)33.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7分)3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 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3分)(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2分)3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历史试题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5 AABCC 6-10 BCACD 11-15 BADCD 16-20 CBDDC 21-25 DBDBD 26-30 ABABD 31-32 BD 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52分)33.(15分)(1)关注重点:重民;仁政;富民。(每点2分,共4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找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每点2分,共4分)(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2分)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5分)34(25分)(1)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汉初选官制度的弊端。(7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6分)(2)不同:太学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培养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附庸(4分)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培养职业人员;学术氛围自由(4分)观念差异: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推崇人文精神,重视个性的发展。(4分)35.(12分)参考答案:观点一:“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观点二:“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