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护理及职业暴露防护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2853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的护理及职业暴露防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艾滋病的护理及职业暴露防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艾滋病的护理及职业暴露防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的护理及职业暴露防护,定义,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CD4+)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然染而死亡。,病原学,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1型和2型。世界各地的ADS主要由HIV-1型引起。 HIV-1为直径约100200nm的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HIV-2在西非洲呈地方性流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射线不能灭活HIV。,流行病学,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泪液。 性行为 静脉注射吸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发病机制,HIV进入人体CD4+T淋巴细胞细胞内大量复制细胞溶解或破坏CD4细胞数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死亡。 HIV也可侵袭单核巨噬细胞,虽很少病变,但是病毒贮存场所,并携带病毒进入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损害。,CD4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种。可指挥身体对抗微生物,如病毒。HIV病毒进入人体后,病毒可识别出CD4细胞表面的特异蛋白质分子,即可识别并侵入CD4细胞。病毒侵入后,将自己的基因整合进入CD4细胞的RNA中,随这CD4细胞的复制和繁殖,病毒也完成了复制和繁殖,当病毒从CD4细胞中破壁而出时,细胞本身就被破坏。CD4计数能直接反应人体免疫功能,是反映艾滋病感染患者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 正常人CD4细胞为5001600/mm3,HIV感染者的CD4细胞出现进行性或不规则性下降。 CD8细胞是另一种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可消灭受感染的细胞,包括受感染的CD4细胞, HIV病毒感染的病人和CD4细胞数CD8细胞数倒置,比值1,正常人比值1.,病理改变,CD4+T淋巴细胞减少及功能减低。CD4+T淋巴细胞减少表现为: 感染HIV后体内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3个阶段:急性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无症状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800350/mm之间,此期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有症状期:CD4+ 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以下,并快速减少。,CD4+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1(Th1)细胞被T辅助细胞2(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病人易发生各种感染。,临床表现,HIV感染分为急性期、窗口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急性期:HIV感染后2-6周可出现一过性的发热、乏力、咽痛、肌肉及关节痛。体征有淋巴结肿大、皮疹。此期症状可持续12周自然消失。窗口期:(血清转换期)当机体感染HIV后,有一段时间血清中不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期称窗口期。输血传播时抗体转阳2-8周,性传播2-3月,95%的感染者在5-8个月之内阳转。,无症状期(HIV感染期):急性期后进入此期。 可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除腹股沟部位外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无压痛,无粘连 持续时间2-10年,艾滋病期:参照1993年美国CDC的标准:25种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只要包括其中之一者即为艾滋病同时规定:CD4+细胞200个/mm或14%淋巴细胞总数的HIV感染者也按艾滋病病例报告,WHO对成人青少年HIV感染分期临床期 无症状期,全身淋巴结肿大,生活质量评分1级临床期 体重下降,原体重的10%,轻度皮肤粘膜表现(脂溢性皮炎、痒疹、指甲真菌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角炎) 在过去5年内出现带状疱疹 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 生活质量评分2级:有症状,活动正常,临床期体重下降,原体重的10% 无原因的慢性腹泻1个月 无原因的长期发热(间断或持续)1个月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肺结核 无明显原因的贫血80g/L 中性细胞减少0.5109/L 血小板减少50109/L 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脓毒性肌炎) 生活质量评分3级:有上述症状或/和在上一个月每天卧床时间50%,临床期 HIV消耗综合征 卡氏肺孢子肺炎 弓形虫脑病 隐孢子虫腹泻1个月 肺外隐球菌病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感染1个月,或内脏感染,辅助检查,HIV抗体初筛试验(ELISA) :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HIV抗体确证试验(WB):WHO规定,只要出现2个env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HIV-RNA: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快速检测试验: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诊断标准HIV感染的诊断:流行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 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有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诊断HIV感染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的HIV抗体阳性,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HIV的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疾病的预防,预防HIV感染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 测,疾病的护理,1、体液、血液隔离 2、休息:病情恶化期间严格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活动 3、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腹泻及消化不良患者应保持足够水份摄入。不能进食者补充液体、电解质。 戒烟酒,适当锻炼,保持良好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4、对症护理 (1)腹泻的护理 (2)恶心、呕吐的护理 (3)发热的护理 (4)呼吸道症状的护理 (5)皮肤疾病的护理 (6)疼痛的护理,5、药物治疗的护理 (1)应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定期进行全血检测、肾功及肝功检测。 (2)正确服药和随访:目前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终身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控制HIV的复制,防止耐药性的出现。每天服用1次药物,需要在每天同一时间;每天服用2次药物间隔时间应为12小时。服用后2小时发生呕吐,应补服呕吐前服下的相同药物。如果发生漏服,在4小时内补服,但不要在下次服用双倍剂量来弥补。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至少三种药物,漏服或擅自换药、停药等不规范的服药方式,会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及治疗失败。应严格按0.5、1、2、3、6、9、12月及以后每3月1次或遵医嘱到医疗机构随访和复查。 6、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加强性道德教育,洁身自好。 进行有关本病知识教育,预防机会性感染,避免病情恶化。 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嘱其每36个月作一次检查。,HIV职业暴露及防护,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中引起的危害。 暴露的途径 1、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期间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 2、粘膜暴露:粘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环节,1、注射、穿刺和静脉切开 2、侵入性操作 3、产科:执行协助阴道分娩、刮宫产、处理胎盘和新生儿体表的血液和羊水及其它可以引起病人出血的操作。 4、口腔科操作 5、眼科和验光 6、内窥镜检查 7、透析 8、急救操作 9、实验室 10、病理解剖 11、遗体处理,职业暴露的预防,一、预防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5.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二、常用物品、环境的消毒,1、医疗器材:无论一次性或可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后消毒才做进一步处理,最好是高压蒸汽灭菌,适宜的消毒液浸泡:如2%的戊二醛,70%的酒精。 2、织物:床单、被物装入防水袋,外面罩上另一布袋,先行高压蒸汽灭菌或煮沸消毒后再在热水中加洗涤液清洗25分钟。 3、排泄物和分泌物:以20%的漂白粉混合后放置1-2小时。对接触污染废水应先消毒再排放至下水道。 4、餐具:加热法或微波消毒。 5、环境及居室用品: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用新配置的1%的次氯酸钠溶液擦洗,其它桌椅、床栏等可每日用0.2%的次氯酸钠溶液擦洗。 6、污染物品、废物: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污染物品或可燃废物装入垃圾袋中焚烧处理。如无条件焚烧,应先行灭菌或消毒处理后再抛弃。 7、工作台等器具上血液、体液溢出物较多时,用卫生纸将溢出物吸收,再用次氯酸钠(1:10)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一)局部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 2、如有伤口,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 4、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二)危险性评估 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为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暴露原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2、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三)预防性服药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对感染可能性很高的医护人员应建议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 对于感染危险性较低,但仍有危险的人,也可提供预防性治疗,但应权衡较低的感染危险性与药物效力及毒性二者的利弊。 对可以忽略其造成感染的危险的暴露,不宜使用预防性治疗。,1、选择是否服药的标准 (1)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2)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3)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 (4)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2.预防用药的时间 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动物研究显示24-36小时之后再进行预防性治疗可能已无效,但是还不确定对人类无效。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因为即使不能防止感染,早期治疗对HIV急性感染也有好处。 由于服用4周齐多夫定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无很大副作用,预防性治疗应持续4周。,(四)报告 1.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填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随访情况。 2.各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将本单位发生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五)预防用药毒副作用监测1、常见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不良反应: *齐多夫定(AZT):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恶心、头痛、失眠、肌痛等。 *拉米夫定(3TC):腹痛、恶心、腹泻、皮疹及胰腺炎等。 *司坦夫定(D4T、赛瑞特):外周神经疾病、头痛、腹泻、恶心、失眠、厌食、胰腺炎、。 *去羟基苷(DDI、惠妥滋)胰腺炎、乳酸中毒、神经疾患、腹泻、腹痛、恶心。2、使用预防性治疗,应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使用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六)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监测和咨询 1.监测暴露源:如果暴露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果,最好做快速实验。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2.检测职业暴露者的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分别在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监测HIV抗体结果添写在登记表内。 3、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咨询。,(七)被暴露者在生活工作中注意事项 暴露者在窗口期视为可能的HIV传染源加以预防。 措施包括: 1、生活中,被暴露者应在每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2、育龄妇女暂缓怀孕; 3、孕妇要根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权衡利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4、哺乳期女性应中断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 5、在生活中避免与他人有血液或感染性体液的接触或交换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