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84955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1.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说明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皇权至高无上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 秦律严苛细密D. 丞相大权独揽【答案】A2. 西周规定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A. 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 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秩序C. 儒家学派的伦理纲常思想D. 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大小【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权力尚未能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表明西周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时期,与材料中“西周规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天子”“公国”“侯伯”“子男”是政治等级,没有涉及经济实力,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表明类选择题,该题型是历史高考选择题中的主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现象是“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反映出等级森严的本质问题。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 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 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汉以后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这体现了宗法血缘制度是在逐渐瓦解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和分封制度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选官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制度是的瓦解。4. 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A. 西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封建主义的含义是封君对封臣授予土地和保护;封臣效忠封君,并履行赋税徭役等义务,这种封建主义和中国西周的时期的分封制相似,周王对贵族、功臣授土授民成为诸侯,诸侯服从周王统治,并承担各种义务,故A项正确。秦朝、隋唐、明清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与题干不符,排除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5. 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的准则,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强化等级观念,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A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而不是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排除B。礼乐制度是强化等级观念,排除C。题干强调礼乐制度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而不是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即可知道答案。6.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B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时期选官制度,不符合“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信息,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会导致战争,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属于官僚政治,不符合“亲属等差递减制度”,故D项错误。7. 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当吋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晋、卫、宋、鲁、齐、燕等诸侯国,其中卫、宋、鲁、齐、燕都在政治中心东部,正确。图示显示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无法推断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晋、卫、宋、鲁、齐、燕等诸侯国的位置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故周文化扩展至黄河中下游,正确。晋、卫、鲁都是姬姓诸侯国,地处中原地区,而燕国则处偏远地区,排除。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示意图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意思,逐一排除选项即可得到答案。8. 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A.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度,说明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度,排除B。题干强调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没有涉及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排除C。题干强调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没有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9. 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A. 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B.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C. 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D.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进行三司会审”说明明朝司法与监督部门的监察进行有机结合,故D项正确;最后由皇帝裁负责审核,决,说明不是直接控制,故A项错误;监察机构负责审核,并不是没有独立性,故B项错误;明朝司法制度仍然是封建社会的司法特点,不具有近代司法特点,故C项错误。10.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因为皇帝违反规定,宰相没有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说明当时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宰相是按照原则办事,不是因循守旧,故A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此事并不能说明君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11.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答案】A.12.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A. 汉B. 唐C. 宋D. 明【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三司”是在宋代设立而非在汉代、唐代、明代设立,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13. 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据此可知汉初A. 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B.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C. 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D. 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和“反似贬逐”等信息可以看出在汉初中央集权有所强化。所以本题选B。“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说“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违背了材料的意思,可排除A;材料中的“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说明郡县制得以推行,可排除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14. 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 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 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三省制到中书门下制,尚书省的职权弱化,逐渐退出决策机构,政事堂成为掌管具体政事兼有决策职能的机关,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直接指挥和处理日常政务,由此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题干涉及政事堂制度的演变,属于中央官制,与地方无关,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是强调政事堂制度演变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排除C。强调政事堂制度演变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而没有涉及六部,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5.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A.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B.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 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D.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设转运使等职将地方财政收入大半运至中央,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不能体现宋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代,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军事权集中于皇帝,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财政方面的问题,也不能说明宋代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除支度给用外悉数送往京师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从削弱地方的财政权的角度分析,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6. 以下是对明朝内阁首辅一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内阁首辅的设置削弱了君主专制B. 内阁首辅一直位居百官之首C. 内阁首辅是中枢机构的决策者D. 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答案】D【解析】内阁首辅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其权力的来源是皇帝个人的信任程度,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内阁首辅的设置加强了而非削弱了君主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首辅并非一直位居百官之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首辅不是决策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7. 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B. 主体不同,内涵相反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D.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答案】B【解析】尚书多方中的“民主”是“民之主”的意思,主体是最高统治者,由他来做人民的主人,行使国家的权力;伯利克里眼中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即主权在民,其主体是雅典的公民,公民来行使城邦的权力;综上所述,两者主体不同,内涵相反,正确答案为B。18.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C.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答案】C【解析】决定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是经济因素,即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不是地理因素,A错误。B、D材料未体现,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这种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即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重要影响,C正确。19.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 妇女B. 外邦人C. 全体公民D. 奴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有关内容的识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在国王伯里克里当政时,全体男性成年公民都可参加国民大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是雅典公民,所以不享有这项权利。故选C。20.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项规定的目的是A. 对公民参与内争进行惩罚B. 鼓励公民参与反贵族的斗争C. 雅典城邦事务公民不得置身事外D. 培养雅典公民尚武好斗的品质【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城邦事务,即雅典城邦事务公民不得置身事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内争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鼓励公民参与城邦事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培养雅典公民关心城邦的品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1. 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A. 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B. 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C. 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D. 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公民大会的代表性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在于雅典民主范围是否狭隘,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也是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的表现,故D项错误。故选C。22. 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答案】B【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在雅典“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如果不能通过,提议人会受到惩罚,这说明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故答案为A项。公民不仅形式上平等,在事实上也是平等的,排除B项;CD与材料信息的主旨不符,排除。23. 下表为雅典历史上某次重要改革所涉及的部分内容。据此,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应该是取消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A. 梭伦B. 克利斯提尼C. 伯里克利D. 苏格拉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废除债奴制和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来看,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应该是梭伦。故答案为A项。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排除B项;伯里克利时期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排除C项;苏格拉底没有主持过雅典城邦的改革,排除D项。点睛:梭伦改革废除债奴制、确立财产等级制,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4.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A. B. C. D. 【答案】C【解析】: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是梭伦改革的内容,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是罗马法,可以排除,所以选C。25. 柏拉图说:“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意在强调A. 法律约束了自由B. 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C. 雅典人崇尚自由D.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强调”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以及受不了的表现,甚至不把任何法律放在心上,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弊端:过度强调个人自由,而忽视法律,故答案选B。题干强调的是泛滥的直接民主过度强调自由,不是法律约束了自由和雅典人崇尚自由,排除AC;理性”是指分析问题的方法具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D。26. 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这表明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B. 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C. 罗马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D. 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形式,体现了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财产纠纷,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C。题干反映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受罗马法形式主义的影响,而不是公民意识的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7.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法律”是指A. 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权利法案D. 万民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罗马法适用的对象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即罗马法调整的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此时的法律应该是万民法,故D项正确;AB两项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D项是英国颁布的。点睛:对材料“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8.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一直以撤离和暴动为主,很少有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这样的局面到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平民通过第三次撤离运动,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A.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B. 维护了平民的公民权C. 体现了贵族与平民的妥协D. 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由原来的“撤离和暴动为主”到“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可知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应该是贵族和平民互相斗争并互相妥协的成果,故答案选C。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十二铜表法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排除A;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公民权,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十二铜表法诞生的过程,D项没有体现,排除。29. 有学者指出,由于英国议会在1688年之后获得了立法、征税和支出权,因而它的权力比欧洲任何国家的议会、等级会议或国会都要大。下列不能直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 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B. 议会掌握法官决定权C. 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D. 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材料给出的观点是英国的议会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议会拥有更大的权力,我们要选择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A、B选项支持了这一观点;C选项不满足“直接”二字;D选项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点有两点:一是认清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而是本题关键词“直接”,我们要找到不能直接证明材料中观点的一项,而不是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弄清楚这一点本题就很容易解答。30. 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 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 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D. 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答案】A【解析】据材料“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土地贵族仍然占重要地位,说明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政体的问题,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王没有实权,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也获得了一定成果,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阅读31. 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反映了秦代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简述该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2)图2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指出图4中机构设立的影响。(3)与图2相比,图3所示是统治阶级内部哪一矛盾激化的反映?并说明这一矛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演变的趋势。【答案】(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答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均可) 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图2:三省六部制。图4影响: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解析】(1)根据图片可以很容易看出,图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结合所学从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进行回答即可。(2)图二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图四指的是军机处,在清朝雍正帝是所设,军机处设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皇权。(3)图3与图2相比,废除了三省,皇帝直管六部,可知是明太祖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的措施,废除丞相,加强了皇权。点睛:图片材料题,要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同时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答题语言时,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很关键,最后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问题中“根据材料”,即需要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结合所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并整合一起解决需要回答的问题。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民主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的不同。【答案】(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虚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权力至上。 (3)不同:英美属于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雅典属于直接民主;英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雅典属于奴隶主民主。【解析】(1)根据材料一“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的特点;根据材料“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可得出轮番而治的特点。(2)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一“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确立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国王成为国家象征,统而不治。两党轮流组织内阁执政,政党政治发展起来。(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雅典是直接民主,城邦的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选举权、发言权和表决权。英国是代议制民主,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或国会),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再结合二者的阶级属性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