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2681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文档)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医学文档)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医学文档)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院感染控制系列培训之二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2,当前我国医院职业安全的问题,医务人员意识淡薄 国家缺乏有关规范与指南 职业安全尚未列入医院管理 用于职业防护的设施装备落后 职业安全监管较滞后与不到位,.,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伴随医生、护士职业的出现而发生,例如古代神农尝百草而至中毒及近代白求恩医生因手术感染破伤风等的例子不胜枚举。 1999年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和上海市职业病医院各报道一例牙科技师因长期从事镶牙抛光罹患矽肺,其中一例死于肺部感染。,.,4,2003年黑龙江省某医院同一诊室的4名口腔科医生因长期手工研磨银汞合金导致慢性职业汞中毒。 2003年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两名医务人员工作中被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而感染乙型肝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5,2004年云南省某县医院一名中年骨科医生因工作经常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整骨复位手术,13年后患白血病死亡。 2008年9月22日下午,杭州市两家医疗单位的6名医务人员先后被一名对诊疗效果不满意的青年持刀伤害,致1死5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6,三起SARS实验室感染,1、新加坡(2003年9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在P3实验室同时开展西尼罗病毒与SARS病毒的研究,使一位27岁研究员感染; 2、台湾省(2003年12月6日):国防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一名47岁的中校研究员,在P3实验室内清理SARS实验后的废弃物时,未戴手套,因而感染; 3、北京市(2004年4月22日):中国CDC病毒所, 跨室开展SARS病毒研究,两例显性感染,两例“隐性”感染,出现三代病例。,.,7,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8,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所涉及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物危害因素(实验室、森林脑炎、炭疽、布氏杆菌、寄生虫-血吸虫病、传染病)2、化学危害因素 (化学消毒剂、血压计、甲醛及二甲苯、化疗药物)3、物理危害因素 (辐射、噪音、温度、湿度、紫外线、微波、废气、锐器)4、心理损害和人身伤害,.,9,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1973年 轮状病毒 世界范围的婴儿腹泻 1975年 细小病毒B19 5号病慢性溶贫的再障 危象 1976年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急性小肠结肠炎 1976年 Ebola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1977年 嗜肺军团菌 军团病 1977年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1977年 空肠弯曲杆菌 肠炎,.,10,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1977年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1980年 嗜人T细胞病毒1型 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1981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使用阴道栓相关的 TSST 1982年 O157:H7 出血性结肠炎 1982年 嗜人T细胞病毒2型 白细胞白血病 1982年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1983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11,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1983年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1986年 环孢子球虫 顽固性腹泻 1988年 人疱疹病毒6型 突发性玫瑰疹 1988年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1989年 查菲氏埃立克体 埃立克体病 1989年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1991年 Guanarito 病毒 委内瑞拉出血热,.,12,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1992年 O139霍乱弧菌 O139霍乱 1992年 巴尔道体 猫抓病 1993年 汉坦病毒分离株 汉坦病毒肺出血热 1994年 Sabia 汉坦病毒 1995年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 1997年 TTV肝炎病毒 TTV肝炎病毒 1997年 Ebola virus 埃博拉出血热 2002年 SARS冠状病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3,再流行传染病及促发因素,.,14,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血液传播: HBV、HCV、AIDS、梅毒等 呼吸道传播: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 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 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之分泌物等,.,15,经血液、体液传播感染的病原体:,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TTV)、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B19 病 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节肢动物传 播的病毒病、登革热、埃博拉/马尔堡病毒、克雅病。 菌血症:流产布氏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淋球菌、 海洋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 脓性链球菌。 其他病原体:疟疾、巴贝虫病(Babesisos,梨浆虫 病,损伤红细胞膜致溶血)、附红细胞体病、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梅毒、回归热、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16,医院内锐器刺伤,经血液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常被忽视, 甚至未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 所谓经血传播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 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液,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 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 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目前已知的血液为载体的疾病超过20种,但仍有 一些尚未确定。,.,17,医院内锐器刺伤,美国CDC报告,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或经皮肤受 伤害的达6080万人。 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075人中有866人(80.6%) 曾发生过针刺伤,该数据高于美国Homry调查( 1983年)的61.1%。这866人在一年内共发生针刺伤 3780人次,人均刺伤3.5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 60%。,.,18,医院内锐器刺伤,台湾学者对8645名医疗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 果显示,针头伤和利器伤年发生率分别为1.3次/人和 1.2次/人,在所有刺伤中,54.8%的针头已证实被血 液污染。 美国对703例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调查,100%与 感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有关,其中95% 因利器刺伤所致。,.,19,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美国CDC报道,1985年2002年底,有139名医 务人员可能感染HIV,截止到2002年底美国医务 人员已有57人被确证HIV,其中护士24人,因皮 肤刺伤而感染的占84%(48人)。,.,20,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丙肝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健康也造成很大威胁,研究表明,最容易被HCV感染的人群是外科医生和护士。通过被空心针刺伤后感染各种疾病的危险大约为: HBV 630%,如e抗原阳性,感染的机率2743%。 HCV 310% HIV 0.3%,.,21,医务人员患者的危险性,另一项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感染了经血传播疾病后也可以通过医疗过程传播给病人,19701987年美国公开发表文献报道 ,提示9组病人的HBV感染与被患乙肝的口腔科医生的治疗有关。1990年一名患AIDS的牙医将HIV传播给了6名他治疗过的病人。,.,22,锐器意外处理方法,保持镇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接触无损伤的皮肤:用皂液及大量清水洗去血液/体液。(必须用流动的水) 利器、针刺意外损伤: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立即把血液从伤口挤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用皂液和清水冲洗,消毒及包扎伤口。 眼睛、鼻及口腔的粘膜: 用大量清水冲洗。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 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23,标准预防的概念,由于隔离方法多种多样,容易出现混淆而无所适从, 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HICPAC)对隔 离系统进行了修订;疾病分类隔离系统由以前的七类改为三类型,即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更新了某些按疾病隔离的内容,如增加了对MRSA等新出现的耐药性病原体的隔离措施;将普遍预防和BSI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 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24,标准预防的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 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 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 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 染性因子的原则。,.,25,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实施“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26,标准预防内容,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卫生部规范中要求:要有洗手设施和正确的“六步法”洗手,医疗护理活动前后等情况下认真洗双手。,.,27,指缝内易藏污垢,所以要将指甲剪短。 施行治疗护理工作时,不要戴指环。因为指环易藏細菌,且含菌量很高。 洗手時要彻底将手冲净及抹干。洗完手后,要用即擦手纸将手擦干。 洗手时,双手必須要完全沾满皂液。 如果没有擦手纸,可以用干手机或干净毛巾。切勿共用毛巾,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每日要将毛巾或手帕清洁。,洗手注意事项,.,28,手的消毒, 先洗手、后消毒 复合醇(美国CDC推荐使用,如快速手消毒剂) 复合碘(有效碘0.5%)擦拭,.,29,标准预防内容,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0,手套的屏障,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在处理针头或被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委员会(FDA)的标准允许4%的手套破损率,因此不能认为手套是完全起到保护作用。,.,31,戴手套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完全避免双手被污染。 手套绝对不能替代手部清洁。 戴手套前及除手套后,必須要洗手。因为手部可能因手套在使用过程中穿破或在除下时被污染。 当发现手套被污染,破损或有穿孔时,必须立即更换,勿再使用。 要穿戴尺码合适的手套。,.,32,戴手套注意事项,将指甲剪短,保持合适长度,以免将手套刺穿。 选择水溶性 (不含油份) 的护手用品滋润双手。含油份的护手用品,例如:凡士林或羊脂 (Vaseline or Lanolin),会损害手套(Latex gloves) 的保护功能。 避免含香味的护手或保湿用品,使戴上手套的皮肤造成敏感刺激。 不要将手套存放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以免减低其功效。,.,33,标准预防内容,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34,纱布口罩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 胶 、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外科口罩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口罩分类,.,35,医用防护口罩 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 5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接触经飞沫 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36,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 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37,口罩的应用,口罩可应用于各种情况,进行不同目的的操作,要求使用不同的口罩。保护病人:在手术室工作时,在护理免疫力低下的人时,在进行体腔穿刺时,工作人员都要戴口罩。外科口罩即能满足需要。,.,38,口罩的应用,保护工作人员:当护理由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人时,当做支气管镜或类似检查时,工作人员必须口罩。在这些情况下,推荐使用高效口罩。由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人在出隔离室时,必须戴外科口罩。,.,39,标准预防内容,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液、体 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 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 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 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 是否穿隔离衣或选择其型号。,.,40,应用操作控制,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如果用后的针不能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利器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掉手套;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41,标准预防内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丢弃。,.,42,标准预防内容,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物表处)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43,标准预防内容,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清点抖动操作,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44,标准预防内容,职业健康安全 1、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使用任何其他技术和可用器械设备,有准备、有计划的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 2、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3、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备用。,.,45,标准预防内容,隔离室对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有助维持适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当专门的房间无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协商病人的放置或其他的选择。隔离室应具备的条件:a、房间应保持负压;b、每小时换气应在612次;c、空气在排除室外或流向其他区域之前应经高效过滤器处理,有病人在房间时应保持关闭。,.,46,三大隔离系统,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47,传播途径 传染病例空气 (肺结核、麻疹、水痘) 飞沫 (SARS、流行性感冒) 接触 (MRSA、VRE),.,48,接触预防,已诊断或疑似为接触传播的疾病或因病人环境中的接触传播的严重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应实施接触隔离。接触隔离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有下列两种传播形式: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接触预防措施包括:,.,49,接触预防,隔离室把病人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可同用一间隔离室。当专门病房并未达到理想条件时,在安置病人之前,应请教感染控制专业人员。,.,50,接触预防,洗手和手套手套应参照标准预防的建议,当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敷料、创伤的引流物后及操作时,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及离开隔离室前,应及时洗手。洗手后保证不再触摸污染的环境表面,避免把微生物转移到其他病人和环境。,.,51,接触预防,隔离衣穿隔离衣应参考标准预防的规定。在隔离室时,如果预期你的衣服将与病人有实际的接触,或与污染的环境表面,或护理病人有大便失禁(腹泻)或与感染的创面渗出物接触时,应穿隔离衣。脱去隔离衣后、离开隔离室之前保证衣服不接触可能污染环境表面,以避免转移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52,接触预防,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医院传播的唯一目的。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有一定的防护,保证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的范围,以防传播和扩散。,.,53,接触预防,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在危险中,防止污染衣服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在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54,空气预防,已诊断或怀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之外,实施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所涉及范围内人员的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单人房间、专 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55,空气预防,隔离室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间隔离室;除了没有其他感染,当专用房不能有效隔离时,在病人安置前,应请教感染控制专业人员。,.,56,空气预防,口罩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染的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N95口罩);易感染麻疹的人员不应进入已诊断或怀疑麻疹(风疹)或水痘病人的房间,若一定要进入应戴口罩。如果有麻疹(风疹)、水痘免疫者可不必戴口罩。,.,57,空气预防,病人转移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在医院传播的唯一目的。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戴外科口罩,以减少感染扩散。,.,58,飞沫预防,已诊断或怀疑是为飞沫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基础措施外,实施飞沫隔离。飞沫传播通常是近距离传播,较大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一般在1米之内,通常不宜实现远距离传播。 飞沫预防的措施包括:,.,59,飞沫预防,隔离室将病人安置在专用房间。当专用房不允许时,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隔离室。但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日本要求2米),专用空气处理并不是必要的。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60,飞沫预防,屏蔽(近距离时)医务人员需依据标准预防措施实施隔离预防,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61,飞沫预防,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病人应戴口罩。,.,62,预防胜于治疗,1.实施标准预防(视任何体分泌物都有潜在传染性) 正确洗手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正确处理污染物品 正确处理利器 注意个人、环境及食物卫生 2.实施传播途径为依据的预防措施 3.维持健康生活模式,.,63,个人防护装备,口罩 护目镜 面罩,.,64,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