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 相对原子质量 C:12 Ne:20 S:32 Cu:64 O:16 N:14 Na:23 Cu:64 Cl:35.5 Mg:24 He:4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C物质的量是能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物理量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 A. Na和O2 B. Ca(OH)2和CO2 C. Na2O2和CO2 D. C和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 B、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精确值是6.021023C、1mol H2的体积为22.4L D、1molH2SO4的质量是98g4amolH2和2amol氦气具有相同的A分子数B原子数C质子数 D质量5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稀H2SO4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6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250 mL浓度为0.5 molL1的H2SO4溶液,选用的仪器正确的是()7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有关0.2mol/LBaCl2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500mL溶液中Cl-离子浓度为0.2mol/L B、500mL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0.2mol/LC、500mL溶液中Cl-离子总数为0.2NA D、500mL溶液中Ba2+和Cl-离子总数为0.3NA8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一个盛有NH3,另一个盛有N2、H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 B分子数 C质量 D密度9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0.4molO2 B.4时5.4mL水 C10gNe D6.021022个硫酸分子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28 g CO的体积为22.4 L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 B C D11实验室配制480 mL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容量瓶容积溶质质量实验操作A480 mL硫酸铜:7.68 g加入500 mL水B480 mL胆矾:12.0 g 配成500 mL溶液C500 mL硫酸铜:8.0 g加入500 mL水D500 mL胆矾:12.5 g配成500 mL溶液1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的是()氯气液氯新制氯水氯气的酒精溶液盐酸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 B C D13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物不可能是()ANa2O2 BNaOH CNa2CO310H2O DNa2CO3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氯具有酸性不能用钢瓶贮存 B氯水放置较长时间,最终变为盐酸溶液C过量的盐酸与铁反应时可得到FeCl3 DCl2、Cl均有毒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烟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雾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只有次氯酸钙A只有 B C D16将潮湿的Cl2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浓硫酸 NaOH溶液 水A B C 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B、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钠着火应当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成碳酸钠。D、钠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氧化钠。13将绿豆大小的方形金属钠投入足量且含酚酞的水中,根据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方形金属钠变成小球方形钠反应速率快B钠浮于水面水的密度大于钠C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有NaOH生成D钠球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22.4 L CO2含有相同的O原子数 B、1 molL1 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C、100g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2NAD、标况下22.4L O2和44.8L H2充分反应后生成44.8LH2O20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AFeCl2 BCuCl2 CHCl DFeCl321、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会存在“112”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不等于“2”的是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B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的总体积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D20101KPa,1LN2和1LO2(该条件下,二者不反应)混合后的总体积 22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含指定原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和压强不同,相同质量的N2O和CO2两种气体的总原子数B等温等压下,相同体积的C2H4和C2H2总原子数C等温等压下,相同体积的O2和O3两种气体中的氧原子数D相同物质的量、不同体积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中的氢原子数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C、1.7 g H2O2中含有电子数为0.7NA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24、将等质量的NaNa2ONa2O2NaOH Na2CO310H2O露置于空气中,最后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C. 2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g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26、(13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氯水,反应方程式为 。新制氯水呈现_色,说明氯水中存在_,在氯水中滴入数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氯水中存在_,稍振荡,颜色_,说明氯水中存在_。将过氧化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溶液先变_说明溶液呈_性,稍振荡现像是:_,说明过氧化钠具有_性。氯气可以和铁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27(28分)、填空(1)标况下22.4L SO2中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_。(2)在标准状况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3)4 g H2与 80gCuO充分反应,反应后生成 g铜,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了 g。 (4)0.01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28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体积是_。(5)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个H2O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6) 200ml 、4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为_ _。向该溶液中加入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7)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8)2.3 g Na中含电子的个数为_。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7.8gNa2O2与100ml 、1 molL1的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L,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 若反应后溶液体积还是100 ml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10)等质量的CO和C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所含碳元素质量比为_ _。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_。(比例中CO在前CO2在后)28(共15分)实验室需要0.1 molL1 NaOH溶液450 mL和0.3 molL1硫酸溶液48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需要的是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填仪器名称)。(2)下列操作中,是容量瓶所具备的功能有_。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1 molL1。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需要如何操作:_。(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0 mL,15 mL,20 mL量筒,应选用_mL的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5)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A用滤纸称量NaOH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29(共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数量可满足需要,不含制气装置)如下。(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1)若要完成试验目的,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 (2)e装置的作用为 ,该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来制备漂白粉,写出反应方程式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使用漂白粉时将其溶于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即可使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放置过长时间会导致漂白粉失效,写出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