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65716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一、单项选择题。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 成正比 B. 正相关 C. 成反比 D. 负相关2.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 太阳活动强弱能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答案】1. B 2. 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从图中年轮宽度和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曲线来看,两条曲线的变化呈现出一致性,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选项B正确。.下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3. 当阳光如所示射入窗户时A. 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 北京正值昼长夜短C. 北极圈出现极昼 D.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4. 当阳光如所示射入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点,则该地的经度A. 150E B. 160E C. 105E D. 90E【答案】3. D 4. A【解析】试题分析:3. 根据图示信息,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如所示即是指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选D。4. 当阳光如所示射人窗户时,即冬至日12点时,北京时间为10点,与该地相差2小时,据此可以推知当地为150E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xx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下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下面小题。5. 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A. 13日05:OO B. 13日21:00 C. 14日04:00 D. 14日12:006. 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A. 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相阅,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 D.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7. 戴维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太阳辐射 D. 太阳活动【答案】5. D 6. B 7. 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5. 图片显示飞机起飞时间为伦敦时间13日13:00,中途飞行15小时,因此飞机抵达时的伦敦时间为14日4:00。 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因此北京时间为14日12:00,D正确。【点睛】注意时间的换算。6. 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长沙纬度低于伦敦,因此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B正确。7.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故D正确。北京时间xx年9月2日1 5时55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两南方142千米处的海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核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壳9. 地震发生时,爪哇岛的居民的感觉是A. 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8. B 9.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震波,学生要熟悉地壳的结构和内部圈层,了解地震波的传播情况。8. 震源深度60千米,超出了地壳的厚度,所以说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选择B。9. 纵波速度快先到地面,横波速度慢后到地面,地震发生时,爪哇岛的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选择D。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周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10.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圈层 B. 圈层 C. 圈层 D. 圈层11. 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12.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B. 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答案】10. B 11. C 12.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属于知识识记内容,难度较小。10.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圈层,也就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11. 五大连池景观图中出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C选项正确。据中新网报道:xx11月7日,南昌市空气质量恶化,污染指数持续超过200,达到重度污染,浓浓的雾霾笼罩在城市上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3. 下列说法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A. 城市周边部分地区秸秆及垃圾焚烧 B. 城市汽车拥有量大C. 多大风天气 D. 多晴朗干燥天气14.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面辐射增强 B. 大气保温作用增强C. 大气对流旺盛 D. 大气削弱作用减弱【答案】13. C 14.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污染:雾霾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13. 从11月7日开始,南昌市空气质量恶化,污染指数持续超过200,达到重度污染,浓浓的雾霾笼罩在城市上空。城市周边秸秆及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风尘颗粒,城市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都会加剧雾霾的形成,多晴朗的天气降水少,风力弱,都会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沉降和扩散,使得雾霾严重。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14. 雾霾笼罩时,会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A D错误;但云层增厚会增加大气逆辐射,B正确;雾霾笼罩时大气运动弱,对流弱,C错误。xx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武汉的李华发现,家里朝南的阳台在立春这夭的正午不再被南楼遮挡,开始能照射到阳光,那么她家的阳台在正午不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16. 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间隔15,但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下面节气间隔时间最大的是A. 小寒 B. 冬至 C. 白露 D. 小暑17. 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法错误的是A. 容易出现在长江流域和江淮地区B. 北方残余的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C. 清明时期,因暖湿气流还没有达到强盛期,多以连续性降水为主D. 形成和大西洋副热带商气压向北移动有关,此时其位置到达最北【答案】15. C 16. D 17.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生要熟悉二十四节气和我国雨的移动规律。15. 武汉朝南的阳台在立春这夭的正午不再被南楼遮挡,开始能照射到阳光,那么阳台在立冬之前正午也不能被南楼遮挡,正午不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从立冬到立春,约3个月,选择C。16. 小暑在7月初,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故间隔时间长。17.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形成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北进西伸有关,但其位置还没有到达最北,7、8月才达到最北,其他几个选项都正确,选择D。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8. 若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bcdaB. 气压:acbd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19. 若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 增温、增湿 D. 减温、减湿20. 若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为A. 白天的海风 B. 夜晚的海风 C. 白天的陆风 D. 夜晚的陆风【答案】18. C 19. B 20.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学生要熟悉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热力环流中气温、气压和风向。18. 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故ab的气温高于cd,A项错误;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四地的气压高低为:abcd,B项错误;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C项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项错。19. 若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绿地植物蒸腾能够增加水分,植物有吸烟滞尘作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选择 B。20. 若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则为夜晚的陆风,选择D。阅读淮北天气资料,回答下面小题。21. xx12月25日淮北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A. 大气逆辐射弱 B. 地面辐射强 C. 太阳辐射强 D. 大气逆辐射强22. 淮北这几天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23. 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A.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连绵的天气 B.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24.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B. 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东亚吹东南风D. 南亚吹西南风【答案】21. D 22. C 23. D 24. A【解析】21.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日较差的因素。xx12月25日菏泽日温差小的原因是有小雨天气,阴天,大气逆辐射强,D对,A错。地面辐射较弱,太阳辐射弱,不是日温差小的原因,B、C错。故答案选D项。22. 根据表格内容,菏泽这几天气温下降,吹北风或偏北风,有阴雨天气,应是受冷锋天气系统控制,C对。气旋、暖锋控制气温上升,A、D错。反气旋控制没有阴雨天气,B错。故答案选C项。23.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由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造成的,故D正确。故选D。24. 此时,北半球是冬季,亚洲(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A对,B错。冬季东亚吹西北风,南亚吹东北风,C、D错。故答案选A。点睛:冷锋、暖锋的判别方法(1)根据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势力强,冷空气就主动前进,这种锋属于冷锋,冷锋移动方向和冷气团前进方向相同。若暖气团势力强,则暖空气主动前进,冷气团被迫后退,这种锋属暖锋。暖锋移动方向和暖气团前进方向相同。(2)根据冷锋、暖锋符号判断:冷锋、暖锋符号不同。为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为暖锋符号,其中半 圆圆 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锋面与地面夹角大,表示锋面坡度大,一般为冷锋。锋面与地面夹角小,表示锋面坡度小,一般为暖锋。而锋面坡度大小又与冷暖气团势力强弱和锋面的移动速度有关。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运动,其上面的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冷锋的锋面坡度就大。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移动,速度较慢,故锋面坡度较小。(4)根据天气变化判断: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5)根据冷锋、暖锋的雨区范围判断: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锋线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气团一侧为锋前,冷气团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暖气团一侧为锋后。(6)根据过境时降水特点判断: 冷锋、暖锋过境时,产生了不同的降水特点。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因暖锋移动速度慢,降水强度小而历时较长,多连续性降水。(7)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暖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不同。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因而冷锋对我国天气影响大,而暖锋影响较小。(8)根据气温判定:暖锋过境后气温会升高,冷锋过境后气温会降低。(9)根据降水判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强降水现象是快行冷锋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对流雨);连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的最显著特征。(10)根据风向的变化判断: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若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则多为暖锋过境;反之,则多为冷锋过境;风向摇摆不定,多为准静止锋。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26. 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在侧视图里的正确表示是A. B. C. D. 【答案】25. B 26. C【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5.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该图极点为南极点,根据题意: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空白部分为风带,在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极点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所以图中a点所表示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项正确。26.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南半球,b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以b风带为盛行西风带,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向左偏,可得出b处的风向为西北风,所以C项正确。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7. 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气旋28. 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 寒冷干燥 B. 温和多雨 C. 炎热干燥 D. 炎热多雨【答案】27. A 28.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学生要掌握天气系统的特征,能够判断出属于何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出现的时间。27. 从图中看天气系统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所以说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冷锋,选择A。28. 从图中看天气系统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所以说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多发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选择A。下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图示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草原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30. 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表示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是( )A. B. C. D. 【答案】29. D 30.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结合图中的位置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熟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29. 从图中看气压带位于30纬度,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图示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选择D。30.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半球7月为冬季,最冷月要超过0,结合图可以判断D是正确的。二、综合题(共25分)31.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甲中,冷气团为字母_;从图中可以看出,冷锋降水集中在_(锋前、锋后)。(2)图乙中,低压中心是_;高压中心是_(填写数字符号),若此时空气中水汽充足,三地有明显降水的是_; (3)图中地吹_风,与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_。(4)预报图中地的天气变化过程。【答案】(1)B 锋后(2) , , (3)西北(偏北)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4)读图可知,地位于冷锋锋面的前面,(冷锋过境前,此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解析】(1)冷气团在锋面下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2)低压中心是闭合等压线,中间气压低;高压中心是闭合等压线,中间气压高,若此时空气中水汽充足,有明显降水的是气旋、冷锋后、暖锋前。 (3)先画出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大。(4)读图可知,地位于冷锋锋面的前面,主要回答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