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6158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渠道B. 和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C. 如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所同化能量的1/25D. 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的数量一定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据图分析是生产者、和是消费者。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详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正确;和均以为食物,同时又以为食物,因此和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在此营养结构中,既是第二营养级又是第三营养级。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是20%,同化能量传给第三营养级是20%20%=1/25,则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同化能量的1/25,C正确;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处于第二营养级,相对此前营养级降低,的数量相对此前会增加,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实验设计及纠错的能力。2.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在生物群落中,物质循环使用,能量单向流动C. 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双向进行D.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在生物和生物之间往往是双向的,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常常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详解】A.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它们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 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但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 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正确;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3.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 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 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 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详解】A. 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B. 丙为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若没有丙,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C. 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4.“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A. 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B. 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C. 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D. 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答案】D【解析】因为茱萸能驱蚊灭虫害,所以能适当使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降低,A正确。茱萸是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B正确。茱萸是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来进行驱蚊的,所以它们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C正确。群落是这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D错误。点睛:要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必须是这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这个区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传递形式是光能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D. 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详解】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应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则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B. 生物体本身的能量代谢是能量的转化和散失过程,不存在流动,B错误;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正确;D. 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可能也越多,D错误。6.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B. 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C. 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D.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答案】B【解析】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A项错误;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B项正确;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C项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将某一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误认为是该消费者的同化量;正确的理解是: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全部生物间的传递,而不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个体间的传递。7.下表表示能量流进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kJ)530330X110A. 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B. 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有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C. 表中各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D. 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40kJ【答案】D【解析】【分析】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进入分解者体内的+未被利用的。【详解】呼吸消耗量X=530330110=90 kJ,A错误。同化量=530330=200,呼吸消耗量=(90/200)100%=45%,呼吸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大约占60%),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因此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有 (90/200)60%=27%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表中各个量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是530330=200,因此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20020%=40,D正确。【点睛】1.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2.粪能不属于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属于同化量。8.下列关于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错误的是 设计要求相关分析a生态缸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某些非生物因素的干扰b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合适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c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便于观察d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某些非生物因素的干扰,A正确;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合适,使得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B正确;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C错误;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生物死亡,D正确。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 B. C. D. 【答案】A【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确;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错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正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弱,错误;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不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错误。10.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使发酵失败 ( )A. 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B. 发酵瓶先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C. 榨汁机进行清洗并晾干D.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答案】A【解析】【分析】葡萄酒制作过程中,防止污染的措施有: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将冲洗后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发酵装置定期排气,或设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详解】A. 先去除枝梗再冲洗葡萄,会使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多次会使附着的酵母菌大量减少,A正确;B. 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一,B错误;C. 榨汁机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一,C错误;D.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可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D错误。11.下列关于葡萄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B. 当缺少氧气和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 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3035,并通入无菌空气D. 发酵过程中多余的空气需要通过排气口排出【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果醋是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发酵,醋酸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035;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详解】A.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A正确;B. 当氧气充足,但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错误;C. 醋酸菌为需氧菌,因此果醋制作过程中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C正确;D. 醋酸菌发酵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发酵过程中多余的空气需要通过排气口排出,D正确。1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快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并加入适量的香辛料D. 加入卤汤后,直接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即可【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详解】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具有一定湿度,便于毛霉生长,A正确;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铺面的盐要铺厚一些,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能防腐杀菌,C正确;D. 加入卤汤后,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封口,以防止瓶口被污染,D错误。1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答案】C【解析】果酒发酵过程中是无氧呼吸,该装置用水构成了密封条件,使空气、杂菌无法进入,A正确;当内部气体压力大,水被压到球里,球状物相当于缓冲区,所以气体有通路能排出,B正确;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底层发酵液中氧气不足,大多数醋酸菌无法进行呼吸,C错误;巴斯德的鹅颈瓶是为了防止外界杂菌的进入,与本瓶的作用效果一致,D正确。14.下列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B. 将盐水煮沸的目的除了杀菌外还可以排除水中的氧C. 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D.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为了抑制其它杂菌的繁殖,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如:加盐、加白酒、加水密封等;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盐水要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泡菜变质原因很多,如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工具不卫生,或盐的比例过低等。【详解】A. 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发酵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B. 按清水与盐质量比为4:1的比例制好盐水后,需将盐水煮沸,其作用是除去盐水中的氧气和杀菌,B正确;C. 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C错误;D.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正确。15.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甲同学的发酵液将从充气管流出B. 丙同学排气时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C. 发酵过程结束后,乙同学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醋D. 若乙同学不及时排气,则会出现瓶塞被冲开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酿酒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故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为无氧的环境,所以进气口与排气口都要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口,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故甲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和丙中都能产生乙醇,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果醋、果酒、果酒。【详解】A. 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A正确;B. 丙同学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B正确;C. 发酵过程结束后,乙同学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酒,C错误;D. 乙同学由于未及时排气,导致发酵瓶中气压过大而冲开瓶塞,D正确。16.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有 ( ) 制作果酒时,发酵瓶中溶液产生较多泡沫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液面出现一层褐色菌膜制作腐乳过程中,豆腐表面发黏且长有白色菌丝泡菜在腌制过程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制作原理是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详解】果酒制作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发酵瓶中容易产生较多泡沫,正确;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液面出现一层白色菌膜,而不是褐色菌膜,错误;制作腐乳过程中,豆腐表面发黏且长有白色菌丝,正确;泡菜在腌制过程,由于产膜酵母菌的繁殖,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有,C正确。17. 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 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B. 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C. 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D. 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酸碱度变化进行鉴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果醋是醋酸菌发酵产生的,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果酒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A正确;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鉴定果酒制作是否成功,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释放热量导致发酵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因此不能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来鉴定果酒制作是否成功,C错误;醋酸发酵过程醋酸菌产生醋酸,PH肯定会下降,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变化鉴定果醋制作是否成功,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8.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 NaCl、水、蛋白质C. 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 蛋白质、脂肪、NaCl、水【答案】C【解析】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因此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故选C。19.有关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 要设置空白比色管做对照【答案】C【解析】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A正确;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实验必须设置一组不含亚硝酸盐的空白对照组,D正确。20.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B. 有H产生C. 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 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答案】B【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线粒体中,故A错误)进行的无氧呼吸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不需氧的参与,故B正确,C错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反应速度与温度肯定有关,故D错误。21. 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答案】A【解析】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固体培养基中去除琼脂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菌落。22.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属于灭菌的是A. 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B. 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C. 接种前灼烧接种环D. 通过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属于消毒,故A错误。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属于消毒,故B错误。灼烧接种环属于灭菌,故C正确。用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属于消毒,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3.有关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错误的是 ()A. 制备过程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五步B. 溶化琼脂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C. 培养基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D. 培养基灭菌后立即倒入培养皿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倒过来放置【答案】D【解析】【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灭菌、倒平板,据此分析。【详解】A.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正确;B. 溶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用玻棒搅拌,以免发生焦糊导致烧杯破裂,B正确;C. 高压蒸汽灭菌是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条件下,灭菌15至30min,C正确;D. 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倒过来放置,D错误。24.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 每次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D.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是指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后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据此分析。【详解】A. 接种前先要用火焰灼烧接种环,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A正确;B. 每次划线结束,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B正确;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错误;D.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25.下列检测某熟制食品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的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 待检测食品需要经过灭菌操作后取样检测B. 应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实验的对照C.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计数大肠杆菌的活菌数D. 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答案】A【解析】待检测食品灭菌后会将大肠杆菌杀死,则不能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超标,A错误;应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实验的对照,B正确;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计数大肠杆菌的活菌数,C正确;接种后应该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D正确。26.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 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C. 临时保藏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D.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低温4保藏的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菌种保藏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使菌种被保藏后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杂菌污染,并保持其优良性状,以利于生产和科研应用 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为了达到长期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核心问题是必须降低菌种变异率,而菌种的变异主要发生于微生物旺盛生长、繁殖过程,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微生物处于新陈代谢最低水平,生长繁殖不活跃状态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常规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等,沙土管保藏法特殊的有: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超低温保藏法【详解】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A正确;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B正确;临时保藏的菌种由于频繁转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C正确;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两种菌种保藏方法的识记与理解2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菌能在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都可直接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C. 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D. 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答案】B【解析】【分析】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噬菌体是专一性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故必须用活细胞才能培养;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平板划线法操作时,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后者更易获得单菌落。【详解】A. 细菌的增殖方式通常是二分裂,能在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A正确;B. 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B错误;C. 灭菌是消灭与培养菌相竞争的杂菌,防止污染培养物,C正确;D. 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更易获得单菌落,D正确。2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消毒可以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B. 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C.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D. 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可以直接丢弃【答案】C【解析】【分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因此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利用平板划线法不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防止培养物的扩散,造成污染。【详解】A. 消毒是能够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A错误;B. 微生物的培养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B错误;C. 微生物的接种常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C正确;D. 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D错误。29.下列关于倒平板、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倒平板时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B. 平板划线培养后,可观察到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C. 稀释涂布平板的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D. 倒平板、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纯化菌种主要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这样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分滴到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平板划线培养后,除第一次划线样品中获取菌种,以后的每次划线都是从上一次划线获取菌种,从而达到稀释分离的目的,最终得到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为菌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才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 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并放到桌面上,这样会污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A错误;B. 平板划线培养中,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B正确;C. 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微生物时,只有在稀释浓度适宜条件下才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C错误;D.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倒平板不是纯化微生物的方法,D错误。30.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种的位置,以及划线法接种的路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详解】A. 倒平板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A正确; B. 接种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B正确; C. 划线时在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进行,让菌种来源于上一次划线末端,C正确;D. 在划线法接种时,第二次划线应从第一次划线的线末开始,图中没有让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D错误。31. 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A. 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B. 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C.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用D.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蘸过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然后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A错误;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B正确;涂布器灭菌时,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C正确;涂布时,涂布器可以不动,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D正确。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32.下图是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说法 错误的是( )A. 该图最可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的B. 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C.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D. 该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答案】A【解析】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分布有疏有密,应为划线培养法接种,该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A项错误,D项正确;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对培养基和接种针等进行灭菌,对操作空间、衣着和手进行消毒,B项正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在培养基上,C项正确。【点睛】微生物培养时不同接种法的不同用途:(1)划线培养法:用于分离微生物,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33.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 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都可以用菌落数来计数活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所以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不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错误;为防止杂菌污染,操作时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错误故选:B34.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 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C. 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D. 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A正确B、涂布平板时,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B正确C、只有稀释度足够大的菌液才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C错误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故应选C35. 关于微生物的营养,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B. 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C.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 无机氮源也可能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如牛肉膏,A错误;CO2和N2是无机物,也是某些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B错误;有机碳源能提供能量,无机碳源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可以以无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同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能量,叫做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3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 从能量关系看+C. 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A【解析】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远远小于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除了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呼吸消耗及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B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为的10%20%,C正确;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正确。二非选择题37.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2)“百草园”的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不会大量堆积,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原因:_。(3)“百草园”中某昆虫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信息,说明_离不开信息传递。请再找出“百草园”中体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一个例子:_。(4)下图为“百草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B、D的含义分别是_、_。【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分解者分解(合理即可)(3)化学 种群繁衍 鸣蝉长吟、蟋蟀弹琴等(4)分解者利用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分解者可将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分解。(3)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该题干中此化学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4)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为同化量A。粪便被分解者B分解利用,D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利用,C可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38.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可分别利用酵母菌和_菌制作果酒和果醋,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后者为_(填“厌氧”“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目的是_。(3)酵母菌利用苹果汁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_,密封充气口后可用_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4)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_,并_。(5)图2中能表示装置内液体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是_(填序号)。【答案】 (1). 醋酸 (2). 好氧 (3). 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4). (5). (酸性)重铬酸钾 (6). 3035 (7). 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8). 【解析】【分析】1、果酒制作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即将葡萄糖氧化为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氧化为醋酸。醋酸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3035 。【详解】(1) 制作果酒利用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真菌。制作果醋利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型细菌。(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1/3的空间,为酵母菌提供氧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同时可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3)酵母菌利用苹果汁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因此密封充气口后可用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4)制作果酒时所需的条件是厌氧、1825,而制作果醋所需的条件是有氧、3035。因此,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3035,并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5)初期酵母菌发酵制作苹果酒时,产生CO2使溶液的pH略微下降,继续利用醋酸菌发酵,产生大量的醋酸,使溶液的pH快速下降,可用图2中的曲线表示。【点睛】识记果酒及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9.泡菜是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后具有致癌作用。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探究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出现的时期。进行了如下实验:选1、2、3三只容积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蔬菜;再在坛中加满经煮沸后冷却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封坛,并置于1520 环境中;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6天。所得数据如下表所列: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亚硝酸盐含量(mg/kg)封坛前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1号坛0.150.60.20.10.12号坛0.150.20.10.050.053号坛0.150.70.60.20.2(1)在该项研究中,要同时取同样处理的3只坛的目的是_。(2)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举出一种即可)。(3)试在下图中以坐标曲线表示上述实验结果,并根据曲线得出合理结论 _根据曲线得出的结论:_。【答案】 (1). 减少实验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2). 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3). (4). 泡菜腌制过程中封坛后至第4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少【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泡菜制作的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糖类,形成乳酸,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但都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封坛后至第4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少。(1)在该项研究中,要同时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结论更可靠。(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3)根据表中数据首先取平均值,然后再描点绘图如下:。根据曲线可知,泡菜腌制过程中封坛后至第4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少。40.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和_。(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答案】 (1). 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2). 碳源 (3). 高压蒸汽灭菌 (4). 恒温培养箱 (5). 高【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要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如蛋白胨在培养基中主要作为氮源,淀粉在培养基中主要作为碳源。实验室的灭菌方法一般有灼烧灭菌(适合于接种工具的灭菌)、干热灭菌(适合于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培养基等物体的灭菌)。【详解】(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高。【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无菌技术中的灭菌方法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内容简单属于识记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