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49729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一、单选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B. 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 d细胞为浆细胞;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D. 过程是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4.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 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C 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D 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5.阿尔茨海默病(缩写为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沉积,该物质的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的抗体,能减缓病情的发展速度B 向患者体内注射兴奋性神经递质,能明显改善其病情C AD病人的A沉积在组织液中,会改变神经细胞的内环境D AD病人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和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均受到影响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电流表、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A 电流表偏转,电流表不偏转B b点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C b点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7.Akita小鼠是一种糖尿病模型小鼠,该小鼠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干扰了胰岛素二硫键的形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累积在内质网中,导致相关细胞的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的加工B 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C Akita小鼠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大量凋亡D Akita小鼠体内肝脏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减慢8.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只要按时给这些老鼠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其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它们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可能是()A 胰岛B细胞受损B 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的受体C 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 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9.如图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快速分别饮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b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尿生成速率的变化B. 曲线a迅速上升原因是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升高C. 饮用1L生理盐水后,机体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D. 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是先下降后再达到正常10.下列农业生产中,哪一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A 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B 在枝条适当部位环割,去掉树皮,伤口处容易生根C 将未成熟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D 移栽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容易成活11.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A. a、b、c、dB. a、c、d、bC. b、c、a、dD. b、a、c、d12.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组成,某生态学家通过调查得知,田鼠种群密度为80只/hm2调查时,他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次级消费者只有鼬B. 弃耕农田里发生初生演替,和弃耕前相比该弃耕地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C. 该生态学家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20只D.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大于80只/hm213.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下面有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而死亡率不变B. 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没有影响C. 会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D. 有助于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14.某草原上散养的牛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更持续尽可能多的收获该种牛,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最合适的是( ) A. 甲点B. 乙点C. 丙点D. 丁点15.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 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 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 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16.“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B. 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C. 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 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17.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1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冰川融化后的地段上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B.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C.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不同D. 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19.有关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 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 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使群落越来越复杂。D. 群落演替的原因一定是群落结构受到干扰和破坏20.下列有关调查方法或调查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用样方法可调查田鼠种群密度B. 观察计数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要用高倍显微镜C.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统计法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低21.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B. 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C. 鳄鱼与小鸟之间可能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 小鸟与小虫属于竞争关系22.下图为非洲热带草原某原始部落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该部落人的膳食结构为50%植物、30%草食动物、20%肉食动物,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人获取的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 ( )A.1/100 B. 1/200 C. 1/30 D. 1/2352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B位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B. 图1中过程1只代表光合作用,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C. 在图2中和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 在图2中,兔子和狼的数量都能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24.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会太多,其原因是()A 环境资源有限 B 被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C 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 A、B、C三项均是25.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 通过兔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 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26.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 食物链越长,越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27.分解者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A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 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产者利用 D 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28.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 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 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C 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 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2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V为大气,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B 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并将CO2释放在大气中C 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着循环流动D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能量最多30.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 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 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3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 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 灌木与其他被抑制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 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物种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 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3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 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35.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物质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B 三种生物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之间可进行双向传递D 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36.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叙述正确的是()AO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 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C 为有效防止鼠疫,最好将种群密度控制在B点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37(16分,每空2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l、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l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IV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III,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_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营养级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实现的。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III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K、K/2)值,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38.(12分、每空2分)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如果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回答:(1)该农田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快,主要原因是_优越和植物繁殖体的存在。(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捕食关系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_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3)图中曲线a、b中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变化的是_。(4)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加快,基本不变);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是_元素。39.(8分,每空2分)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用题干中给出的字母表示)(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40.(10分,每空2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一,用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如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2)图二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曲线上H点表示_。(3)图一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包铁一中xx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生物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 A 2.A 3.D 4.B 5.B6. C 7.C 8.D 9.B 10.A11.B 12.D 13.D 14.D 15.C16.C 17.A 18.C 19.B 20.C21.D 22.D 23.D 24.D 25.B26.C 27.B 28.D 29.B 30.B31.C 32.B 33.B 34.B 35.B36.D二 填空题36. (1)太阳能有机物逐级递减 (2) 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 (4)K稳定型38.(1)土壤条件(2)植物(3)a(4)草本基本不变碳39.(1)NMn/m(2)144高(3)8/9(或32/36)40. (1)向窗口弯曲生长(2)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最适生长素浓度(3)大于m小于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