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48876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近来中国文艺界中发生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新体诗怎样作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才能作出好的真的新体诗?我想诗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就是“形”同“质”。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这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表写的“意境”,就是诗的“质”。换一句话说: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质”就是诗人的感想情绪。所以要想写出好诗真诗,就不得不在这两方面注意。一方面要注意诗人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一方面要注意诗的艺术的训练,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协和适当的词句。但是要达到这两种境地.即完满诗人人格和完满诗的艺术有什么方法呢?这个问题我本没有做过具体的研究,不过昨天同康君谈话当中偶然得了些感想,自己觉得还有趣味,所以就写出来,请诸君看可用不可用?现在先谈诗的形式的问题: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1)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2)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现出空间的形相与彩色。所以优美的诗中都含有音乐,含有图画。他是借着极简单的物质材料纸上的字迹.表现出空间、时间中极复杂繁富的“美”。那么,我们要想在诗的形式方面有高等技艺,就不可不学习点音乐与图画(以及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刻、建筑),使诗中的词句能适合天然优美的音节,使诗中的文字能表现天然画图的境界,况且图画本是空间中静的美,音乐是时间中动的美,而诗恰是用空间中闲静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现时间中变动的情绪思想。所以我们对于诗,要使诗的“形”能得有图画的形式的美,使诗的“质”(情绪思想)能成音乐式的情调。以上是我偶然间想的训练诗艺的途径,不知道对不对。以下再谈点诗人人格养成的方法。康白情君主张多读书,这话不错。我所说的诗多与哲理接近也有这个意思。不过我以为除读书穷理而外,还有两种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所不可少的:(一)在自然中活动。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所以在自然中的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的前提。因“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这种直觉灵感是一切高等艺术产生的源泉,是一切真诗、好诗的(天才的)条件。(二)在社会中活动。诗人最大的职责就是表写人性与自然,而人性最真切的表示,莫过于在社会中活动.人性的真相只能在行为中表示.所以诗人要想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最好是自己加入社会活动,直接的内省与外观,以窥看人性纯真的表现。以上.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我觉得是养成健全诗人人格必由的途径。诸君以为如何? 总上所谈,撮要如下:“诗”有形质的两面,“诗人”有人艺的两方。新诗的创造,是用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节,表写天真的诗意与天真的诗境。新诗人的养成,是由“新诗人人格”的创造,新艺术的练习,写出健全的、活波的。代表人性、人民性的新诗。 (有删改)1.下列关于“诗”和“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用具有音律美和绘画美的文字,来表现意境、表达人的情绪的一种文体。”B.诗不外乎由两部分组成,即“形”和“质”:“形”指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质”指诗人的感想、情绪。 C.诗凭借文字表达 ,所以文字很重要,从中既要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又要表现出空间的形相与彩色。D.新诗有别于传统诗歌,它是用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节,来表达抒写天真的诗意与天真的诗境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要想写出好诗,必须在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诗的文字,一是诗的意境。简言之,就是诗的“形”和“质”。B.诗的“质”,源于诗人人格的涵养。所以做一个优秀诗人, 首先要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C.诗的“形”,自然离不开作诗的艺术训练。只有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协和适当的词句,才能达到完满诗的艺术。D.只要学点音乐与图画以及一切造型艺术,就能使诗歌语言适合天然优美的音节,表现天然画图的境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能让诗的“形”有图画的形式的美,使诗的“质(情绪思想)能成音乐式的情调,就具备了诗的形式方面的高等技艺。B.“诗的意境”是诗人的心灵,是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因此养成诗人人格离不开在自然中的活动。C.表现人性与自然是诗人最大的职责,所以诗人要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必须加入社会活动,才能直接窥看到人性纯真的表现。D.健全诗人人格的养成离不开读书穷理、自然中活动和社会中活动;新诗人的养成离不开“新诗人人格”的创造和新艺术的练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碗馄饨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服务员送上莱单。男的直接递给女的:“你点吧。”女的看也不看:“来碗馄饨。”男人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只要一碗!”服务员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女人很意外:“怎么会没有呢?”酒楼老板觉得很奇怪,小声吩咐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回来多收一倍的钱。”说完开始观察这对奇怪的夫妻。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轻轻搅拌着,好像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男人一把拿起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才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男人气红了脸:“老子会没钱?”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到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男人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女人却一脸平静:“急什么?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女人继续说:“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候的天,比现在还冷呢!”男人不由得瞪直了眼:“你,你说什么?”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有了几个钱,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被人骗了个精光,经过这儿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只剩五毛钱了”男人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男人默默低下头,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另一只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儿走回家!”男人过了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儿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男人默默无语,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叭嗒”往下掉。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吗?”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女人微笑地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吃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又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女人说:“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饿一回,苦一回!”男人居然号啕大哭:“我真被好日子冲昏了脑袋啊!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在旁观看的老板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过去。“既然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当年那碗馄饨,就是我妻子做的。”老板回到办公室,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婚姻伦理问题,对读者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B.从全文看,酒店老板叫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收一倍的钱,这充分反映了这个老板唯利是图的本质。C.小说中的妻子为了报复提出离婚的丈夫,背着丈夫把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扔进了水里。D.小说利用特殊的地点来解决矛盾,二十年前两人在这里吃过馄饨,如今仍在老地方吃馄饨。所以性质相同,意义也一样。5.小说中“女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答:6.小说中间部分写二十年前这对夫妻曾在同一个地方吃过馄饨,这一情节在前文已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并分析。(6分)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1990年11月下旬,位于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深处的西夏方塔被不法分子炸毁。第二年,考古人员在现场清理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等一批重要文物。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不仅是孤本,而且是木活字印本。后经专家鉴定,这些西夏文佛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改写了我国的印刷史,将我国的活字印刷提早了一个世纪。然而,作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事件的见证,也是出土珍贵文物的载体,本身也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拜寺沟西夏方塔却变成了一堆废墟,长期无人理睬,没有任何防护设施。专家认为,在原址恢复重建西夏方塔是可行的:第一,西夏方塔原来的建筑材料基本都在原地,且大部分都可以再用,只需补充部分材料即可;第二,在西夏方塔完好时,专业人员曾到现场考察并测量了尺寸、拍下了照片,恢复重建有比较充分的依据;第三,重建方塔并不复杂,技术要求不算高,施工难度也不是很大:第四,西夏方塔修复后,可以为宁夏增加一个富有特色的文物景点和旅游景点。(中国社会科学网1月22日)材料二:经过两年多努力,一幅珍稀(绢地星宿图9月26日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简称“丝博”)完成修复。这是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可移动文物纺织品修复资质”的丝博首次用托裱方式“诊疗”宋代文物。修复前,绢地星宿图的绢绸颜色已被墓葬中多种物液侵蚀,失去了原有色光,绘制的星宿图颜料脆化、多处脱落。绢绸更是脆化严重,出现了近10处大缺损和20多个破洞,而且一碰就会增加破碎。经反复研究,丝博决定采用托裱的方式修复绢地星宿图,将这幅作品裱在一块织物结构、经纬密度与原件相仿的底绢上,缺损部分则通过在底绢上染画的方式解决。(中国经济网10月4日)材料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在2月19日正式签署了科研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开展采用激光技术保护和修复文物的科研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学术与科技交流合作关系,成立联合研究实验室,合作开展石质文物修复和激光清洗技术研究与培训。(光明日报)2月21日)材料四:一直以来,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师徒相承模式。不仅仅在民间,博物馆内老-辈修复人员也大多是由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近三十年来,似乎受到在职培训和高校教育的冲击,“拜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对于文物修复这一实践性超强的技艺来说,不动不摸不知精髓,更何况其中还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巧妙。以“手口相传言传身教、因人施教”为特点的传统师承方式所具有的优势,远非科班教育和短期培训可以比拟。经过审慎统筹规划,国家博物馆第二批文物修复技术岗位“师承制”正式启动。文献复制(仿旧装潢)、文献复制(字迹临摹)、文献复制(印刷)、书画装裱与修复和金石传拓五个工作岗位上的年轻人分别与相应领域的专家建立师徒关系,踏上了学艺路。(新华网)7.下列关于文物修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绢地星宿图都是传承文化、印证历史的载体,具有极高的修复价值。B.文物修复的具体方式,要结合文物自身的特点和破损程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最终形成可行的修复方案。c.北京故官博物院和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的科研合作,既是学术交流,也是科技交流。D.文物修复是一种实践性超强的技艺,只有多用手触碰才会知道其精髓,懂得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巧妙。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材料一重点报道了西夏方塔的文物价值和专家对西夏方塔的修复的可行性的论证。材料二具体报道了文物修复的现状分析和具体操作的内容。B.材料二主要报道了绢地星宿图的修复过程和一些追求极致的细节,充分说明了文物修复工作具有烦琐、耗时长、难度大等特点。C.积极开展文物修复的科学研究,以拓宽文物修复的渠道。是文物修复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D.文物修复技术岗位“师承制”阶段考核,是经过审慎统筹规划后的决策,打破了“口传心授”的师徒相承模式。E. 西夏古塔被不法分 子发现后变成一堆废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没有做到以传承文化为己任。9.结合材料,请简要分析“文物修复”的现实意义? (4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一)文言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 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C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译: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已经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扩张D夫晋,何厌之有 满足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B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C文中涉及到三个秦、晋、郑三个集团的领导人,他们的称谓是:秦伯、晋侯、郑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D“执事”原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可翻译为“您”。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4分)阅读古诗,完成1718题(4分)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释】(1)明卿:作者的好友。 (2)楚:楚地 (3)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17、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环境 _ 、_ 的特点。(2分)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句子是:“ , ?”(2)荆轲刺秦王中作者用“ , ”两句从侧面表现了荆轲的“慷慨羽声”极富感染力。(3)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4) 指点江山, ,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20.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 耕耘在幼儿园, 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B.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而今的芳华,票房令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C.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地籍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发新停旧”。D.“全国向上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对他的作品的过奖之词,不仅体现出大家慧眼识珠的才能,而且对他今后的创作很有帮助。B您对问题的看法很有独到之处,您的高见我们会俯允。C些许小事让您屈驾光临,内心惶恐,对您的莅临再次表示感谢。D我与您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您是高山仰止,我不过是足下而已。四、写作(60分)23.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第一次月考答案1.C(以偏概全。原文说“优美的诗中都含有音乐,含有图画”,不是所有的诗,2. D(强加条件关系。)3.C(必须加人社会活动”说法绝对。原文是“最好”.)4.A(B项,是为了与后文对比,深化主题,C项,是为了教育丈夫D项,是性质不相同,意义也不一样.)5.机敏聪慧。为了使丈夫回心转意,想出了再回馄饨馆忆苦的主意。重情重义。十分珍惜与丈夫二十年的婚姻感情.宽厚隐忍。对丈夫的背叛给予原谅。吃苦耐劳。二十年前与丈夫做生意被骗后与丈夫共同创业。(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5分)6.女人不看菜单,直接说“来碗馄饨”,说明二十年前在这里吃过。女人只要一碗馄饨,说明二十年前两人曾共吃一碗馄饨。女人感到意外.说明她以前在这里吃过馄饨。看到馄饨.女人眼睛都亮了,说明女人在回忆二十年前吃馄饨的情景。(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酌情给分)7. D(说法过于绝对。)8. BC(A项,材料二只介绍了绢地星宿图的修复情况等,并未分析文物修复现状。D项,混淆概念,并非“打破了口传心授的师徒相承模式”.而是“承袭了口传心授的师徒相承模式”。E项,以偏概全,除此以外还有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缺少政策保护等因素。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9.文物修复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历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印证:使文物更好地体现出其古文化研究的价值增加富有特色的文物和旅游景点。促进文物修复技艺的更好传承。(每点1分)10.C 11.C( 祖,临行祭祀路神) 12.A(此处“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13.(1)如果真能够得到范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诚、说、乃、有以各1分,句意1分)(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把、揕、然则、见陵各1分,句意1分)14.B( 鄙,名词活用做动词,把作为边邑) 15.A(左传为编年体)16.(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有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想要的土地?(第一个封、肆、阙、焉各1分)(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它,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因、敝、所与、知、易各1分,判断句式1分)17. 凄清(萧瑟)(1分)、迷蒙(1分)18. 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2分)20.D 21.D(A否定失当,去掉“不可”;B中途易辙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前加上“影片”;C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新停旧”后加上“任务”) 22.C A项中过奖是谦辞,过分的表扬或夸奖,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B项,俯允,敬辞称对方或上级允许。D项,足下,对对方的尊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