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4895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II)全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撰写(zhun) 盥(hun)洗 形骸(hi) 瞠目结舌(chng)B. 朱拓(t) 吮血(shn) 执拗(ni) 少不更事(jng)C. 炮烙(po) 瓦楞(lng) 间或(jin) 锱铢必较(z)D. 点缀(zhu) 笨拙(zhu) 条褥(r) 沁人心脾(q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B读书的过程,就是这样大浪滔沙的过程,经过选择和筛取后,让最后这几本书,呈现在你的生活进程和年轮中,而不仅仅只是过眼烟云,或是瞬间便迅速消失的绚烂烟花。C金岳霖先生的呢帽的前沿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低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是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清。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八年不是一个小数目,八年内的一切,难道你只凭一双肉眼,就都能辨认出来吗?B.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C. 儒家所谓的“三不朽”,首先要立德,其次要立功,最末得立言。D. 一位名为本林格曼的作家曾在纽约时报上,就他和儿子杰克关于“世界上第二大的蟒蛇是什么”的讨论写了一篇文章。4. 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B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如今已88岁的袁隆平,始终如一在求新求变的创新路上忙碌着、创造着。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而更像是一片美丽的天空、一片广袤的沃野。B.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以此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的基础。C. 某共享汽车企业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深入分析,科学合理化地布局用车网点,并在网点服务运营上不断加码。这样不仅提升了用户便捷用车的服务水平,而且提升了车辆利用率。D近日,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开播,它深受饱经沧桑的中老年观众所喜爱。作为历史档案的信件,字迹或已斑驳,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与信念。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天空已经变蓝,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 。我常常产生这个愿望:一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A. 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B. 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想疾速奔跑或大声喊叫C. 我想疾速奔跑或大声喊叫,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D. 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7、请用对偶句写出这句提醒语。要求: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符合情境。字数不超过20字。(4分)如今,大多数餐饮场所免费提供Wifi服务,方便顾客就餐期间上网。然而,浙江安吉一家面馆的墙壁却贴有醒目的提示:此店无Wifi。下有一句提醒语: , _。这句提醒语让面馆多了些许人际温暖,顾客不再掏出手机,各自为战,而是互相低声交流,和谐亲密。人民日报将这则告示和提醒语评为“最美小店铭”。8、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兼有描写和抒情的文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5分)江南 小巷 悠闲 宁静 2、 现代文阅读(共31分)(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1题。(9分)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 xx1月21日)9、下列表述不属于“微信阅读病”的一项是( )A、 不能相继呈现有争议的意见,不能及时纠错。B、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C、 沉浸在微信信息中很难受到启迪与提升。D、 易养成只图叫座不顾事实的转发癖好。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D.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3题。(8分)甲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乙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节选自祝福) 12、甲文中的三个“忙”字使用精妙,请作赏析。(4分)王夫人的“忙”: 王熙凤的“忙”: 13、根据甲文和乙文,分别概括贾府和鲁镇的特点。(4分)贾府: 鲁镇: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6题。(14分)米的恩典甘典江(1)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2)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3)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凛实而知礼节。(4)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5)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6)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抖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贩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8)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9)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顾客从一袋米中,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11)每次不得不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在猜想:假如苏格拉底看到这一切,不知还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对物质消费不屑一顾:“我们的需要越少,就越接近神。别人为食而生,我为生而食。”也就是,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来说,他只需要粮食即可生存,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与理性。(12)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提醒,我开始尽量少去超市,实在要去,也要扪心自问一番:是不是因为听从了大米的召唤?我越来越相信:过度的物质消费,是一种恶习,甚至,是对人类独立于物质的高贵精神的冒犯。(13)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见证过土地的馈赠,追逐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在此意义上,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与精气。(14)联想到米的“远亲” 麦子。西方人眼中的麦子具有神性,因为麦子经过“施洗”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有信仰的面包,荣升为基督的圣餐。我想,倘若真有神灵可以降福于诸般良善与恩惠、纯洁与正义,那么它可以启示麦子,同样也能祝福大米。(15)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16)从一粒大米的恩典中,我领受了永恒的充实与安宁。 (选自xx6月4日人民日报)14、文章由“米”主要联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试简要归纳。(5分)15、文中画波浪线一段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16、综观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中加点词“恩典”的内涵。(5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1721题。(18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选自六国论)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实际上 B、暴霜露,斩荆棘 冒着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承 D、强弱胜负已判矣 决定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有尺寸之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B、诸侯之所亡 秦之所大欲C、较秦之所得 奉之弥繁D、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C、作者把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警示人们赂秦不可为。D、选文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兼用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20、用斜线(/)为下面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 必 济 事 吾 昔 尝 与 共 在桓 宣 武 府 见 使 才 皆 尽 虽 履 屐 之 间 亦 得 其 任 以 此 推 之 容 必 能立 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这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摘自世说新语2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2-23题。(8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排闼(t ):推门,撞开门。闼,小门。22、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23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每空1分)2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 (阿房宫赋)(2)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3)呜呼!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六国论)(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念奴娇赤壁怀古)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今年1月,杭州李先生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汽车来接送孩子吗?为此,李先生被踢出了群。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箬横中学xx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试题答 案12345691011171819 CD B BAD BCDCBD1、选 C A 盥(gun)洗 B少不更事(gng) D沁人心脾(qn)笨拙(zhu)2、选D A熨帖 B大浪淘沙 C 前檐 3、选 B.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4、选B 解析 A、“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B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C项,“风声鹤唳”是指风的响声、鶴的叫声,都怀疑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此句中错误将“风声鹤唳”当做一种风景理解,错误。D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是保管别人的“吉他”,用错对象。5、选A 解析B、成分残缺,应在“强国”后加“的目标”。C、语序不当,“车辆利用率”与“用户便捷用车的服务水平”互换。D、句式杂糅,“受喜爱”或“为所喜爱”。6、选D 解答此题,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横线后面眼的是”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所以横线处所填句子的后半句应该与“劳动”有关,即“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因而排除A、B两项,“血液在涌动”,势必要“大声喊叫”,而且“疾速奔跑”与“拿起做头”有动作上的承接关系,因而选D。7、参考示例:与其键对键,何如面对面。/ 给眼睛放假,与邻居说话。8、本题属于给定词语扩写文段。根据题干要求,所写文段要使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从所给词语看,可以描写江南小巷的景,抒发对江南小巷的喜爱之情或某种感悟,也可以叙写江南小巷中发生的事,描写小巷中的人,抒发亲情友情甚至愁思。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没有使用修辞扣1分,字数不足60扣1分,四个词语缺一个扣1分,其余酌情扣分。 , 9选B B项描述的是很多人离不开微信的生活常态,与题干“微信阅读病”无关。10选C 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11.选D( D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12、王夫人的“忙”:表现了王夫人作为媳妇恪守礼法,唯婆婆贾母是从(突出了王夫人对贾母的遵从);折射了贾母在贾府中的至尊地位。王熙凤的“忙”:刻画其善于逢迎讨好的性格,同样折射出贾母地位之高。13、贾府:等级森严 注重礼法 (礼节繁复) 生活奢侈 鲁镇:封建落后 缺少变化(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14、土地 (2) 广义的“米”的类型 (3)米的交易与人们的生活 (4)米的命运 (5)米的“远亲”麦子。 (6)敬畏粮食,学会感恩15、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联想到的苏格拉底的感叹及作者的评价,启下文写每一粒大米都有不平凡的经历。 深化主题,批评了过度的物质消费,指出我们要敬畏粮食。 16“恩典”原指帝王的恩赐和礼遇,现泛指恩惠。文中的恩典有以下意义:丰富了中华文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生产稻米的梯田,给人以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17、选C 奉:进献,奉送。18、选B B 均为所字结构。A副词,才 / 介词,拿、用 C 主语和谓语之间取独/代词,秦国 D代词,这样做/连词,然而 19、D 以散句为主,兼用骈句(排比、对偶。)20、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翻译:郗超与谢玄不和睦。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已经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这时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赞赏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21、 如果凭借我们这样强大的国家,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连那灭亡的六国都还不如了。(3分) 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楚国人(项羽接着)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3分)22、庭前优美的自然风景 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23、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任答两种2分)“一水”对“二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水环绕绿色农作物,用色彩绿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结合诗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4分)24(1)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2)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3)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5)烽火扬州路 佛狸祠下2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分层理解,把握材料内容。材料共有四个层次:一是李先生开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上学;二是老师建议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因为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三是李先生未听取建议,认为自己钱来路正,没有什么不对,总不能为别人活;四是李先生因此被踢出家长群。如何评述这一事件以及所引出的相关问题,是我们每一位考生要自己选择的,这就要求我们考生针对这一具有争议的社会事件(或话题),作出自己的判断,体现自己的思考与权衡。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侧重点进行评述,比如:一个爸爸能不能开豪车接送孩子;老师的建议到底怎么看;教师和家长如何有效沟通;也可以从现实层面,整体关照这一事件本身的社会意义。我们的孩子如何应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落差”考验;所谓的家校共育到底该怎么做;如何培养健康的财富观等。参考立意:教师言行角度,(1)老师是保护学生,防止攀比心理。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育是对人心的教育,以一个高尚的名义,实施不恰当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这种“落差”。如果这位老师用用一个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正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假如由此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产生“仇富”心理,只会适得其反,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3)这位老师不容反驳的行事风格,是不是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习惯于服从权威,而不是在相互尊重和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恐怕比开豪车的危害更大。家长言行角度,(1)培养健康的财富观,挣钱代表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我们辛苦工作的回报。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通过正当渠道挣的钱,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去消费,无需遮遮掩掩。(2)家校共育来自有效沟通。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开豪车接送孩子被踢出群到底是谁“玻璃心”家长群越来越成为新闻富矿了。近日,杭州的李先生就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竟然被踢出了群。在家校关系本就敏感复杂的现状下,这件小事引起了网络的热议。孰对孰错?恐怕没那么简单。从事情的起因来说,教师保护学生,防止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教育本来就应该在孩子心里种下公平、平等的种子,假如早早地就过度重视物质的话,显然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但是,有了美好的目标,却未必能做出正确的事情。一个爸爸能不能开豪车接送孩子?当然能。正如这位父亲所说的,钱是他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了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的车来接送孩子吗?这位耿直爸爸的发言显然触怒了老师,但话糙理不糙。何况其他孩子真的有这么脆弱吗?其实,一个孩子怎么看待一件事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引导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比如说,对于开什么车的问题,影星刘烨讲过一个故事,他的太太因为保姆教孩子认识车标,就把这个保姆辞退了。因为她不想让孩子知道车的贵贱,从而生出区分之心。这种做法当然有点极端,但也不失为一个值得参考的思路。归根到底,假如家长觉得车子只是代步的工具,那么不管面对什么车,自然都能够保持平常心。但是,假如家长自己就觉得车子是财富的象征,是区分人群的标准,那么,孩子当然也免不了这么想。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各种“落差”的考验。一个社会最大的公平是机会的公平,而不可能做到财富上的绝对公平。人和人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必然是有差距的,怎么面对?这正是教育的好机会。假装差距不存在,世界已经“大同”,只能是自欺欺人。假如由此产生“仇富”心理,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培养健康的财富观,也是教育应有的内容。面对财富,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很多人一方面爱钱,一方面却又耻于谈钱,矛盾的心理导致了很多问题。其实,谈“钱”没什么可耻的,因为挣钱代表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我们辛苦工作的回报。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通过正当渠道挣的钱,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去消费,无需遮遮掩掩。实际上,一个人在获取个人财富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一个人在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所以,教师要求家长不开豪车,本来就不太合理。一言不合就把人踢出群,似乎不接受任何反对意见,是不是太专制了呢?就算是家长错了,也得给人家说话的机会啊!或许其中有什么误会呢?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可以在沟通中获得某些收益。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教师和家长之间,如果是这种服从关系的话,所谓的家校共育还怎么做?在面对家长的时候,这位老师尚且如此“不留情面”;面对孩子的时候,又会如何?这种不容反驳的行事风格,是不是也会对孩子潜移默化,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就是由一个权威说了算的,别人都没有说话的余地?习惯于服从权威,而不是在互相尊重和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恐怕比开个豪车的危害大多了。教育是对人心的养育,仅仅有美好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以一个高尚的名义,实施不恰当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