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09922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1 3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电器 气 时代 的顺序构成的 这一理论最先由丹麦的汤姆逊提出 经过他的学生沃尔赛完善后 成为了西方文化学的 经典理论 第十二章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 广州大学公选课 宝石鉴定与贸易 2020 1 3 2 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 使得诸多专家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 在中国的原始社会 有着无比灿烂的玉雕艺术和玉器文明 它们以北方的红山文化 南方的良渚文化和中原的龙山文化为代表 构成了一个环东南沿海的月牙带 大量的物质遗存足以证明玉器在当时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不但渗透到当时的各个领域而且存世长达千年之久 其制作工艺之精良 制作水平之高超 早已超越了新石器时代的定义 又远远落后于青铜器时代 因此 有的学者把这段时期称为 中国玉器时代 第一节玉器概论 一 中国玉器时代及其原因 2020 1 3 3 1 首先是玉器的大量遗存 材料证明 当时的玉器使用已非常普遍 代表军事武器的有玉斧 玉钺 yu 玉刀等 是统治者拥有权力的象征 代表祭祀礼仪性质的有玉璧 玉琮 玉璜 玉璋 它们是伴随巫术盛行而产生的伴生物 是通神的工具 也是祈求上天保护的精神寄托 代表农业工具和实用玉器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玉铲 玉锛 玉锥形饰 玉带钩 玉纺轮 不胜枚举 形式繁多 中国玉器时代原因 2020 1 3 4 还有大量的肖生艺术品 玉佩饰 玉敛葬器和各种不知名器 以上所举也仅指建国以后的出土器物 尚有大量精品散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其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 2020 1 3 5 2 其次 便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玉雕艺术 以良渚文化在大批琮 壁 璜 杖 冠等玉器上刻划神人兽面纹为例 它们的表现手法均大小相同 具体地说 仅在指甲盖那么大的徽铭上 用浅浮雕和细阴线两种方法刻划出极其复杂的形象 并且琢纹一般宽 毫米 刻纹宽 最细的仅有 丝米 在那个尚未进入文明社会的原始社会 用粗陋的工具琢制出如此精美的花纹 不能不说是一奇迹 2020 1 3 6 显然 中国的发展史上确实有一段不同于别国的发展时期 它们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器时代早期之间 具体说就是在距今 年间 许多专家承认这是一个 铜石并用时代 实际也不完全正确 因为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 迄今没有发现铜制品的报导 1986年 美国哈佛大学张光直先生提出了 玉琮时代 的观点 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其后 试述中国玉器时代的文章屡见报端 1991年 曲石先生的论文集 中国玉器时代 付梓出版 1997年 牟永抗的论文 试论中国玉器时代 发表 尽管认识不同 但 玉器时代 的问题似乎已成为玉器专家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2020 1 3 7 一 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 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 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1 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 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 罕有一件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几经兴衰 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2 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 3 玉从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 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 其传统绵延不断 传承至今 二 中国玉文化 2020 1 3 8 4 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 她能为不同文化 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 5 宗教功能图腾崇拜 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龙 龙 良渚文化中的人兽纹玉器 道家用玉 佛教用玉 玉佛像 二 中国玉文化 2020 1 3 9 二 玉 玉器 古玉器的定义1 古人对玉的认识 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中定义 玉 石之美者 有五德 旧石器时代 玉与石不分 新石器时代 区分了玉与石 甲骨文中出现了 宝 玉 的概念 古代 宝石与玉是不分的 如水晶水玉 红宝石红玉 牙乌 雅姑 雅琥都是波斯语的 宝石 如紫牙乌 1863年AlexisDamour将和田玉称为软玉 将翡翠称为硬玉 三 中国玉文化 2020 1 3 10 2 现代定义天然玉石 指自然界地质作用形成的 具有美观 稀少 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玉就是特殊的岩石 玉器 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 古玉 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 即清末及以前的玉器属古玉器 又分为传世古和出土古 春秋时期 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春秋战国以后 佩玉也多 如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 隋唐以后 佩玉品种发生变化 主要为耳饰 腕饰 手饰 头饰 唐宋以后 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占据玉器的主要地位 三 中国玉文化 2020 1 3 11 三 主要文化遗址 中国历史年表 三 中国玉文化 2020 1 3 12 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1 距今6000年前的2 距今6000 5000年间的3 距今5000 4000年间的4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三 中国玉文化 2020 1 3 13 兴隆洼文化 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 还分布于辽宁阜新查海等地 公元前6000 5000年 玉器有玉玦 玉环等 工具 玉质为碧类 新乐文化 发现于沈阳新乐 公元前5000年 玉器有珥珰 玉珠等小型玉器 玉质为青玉 墨玉 碧玉 玛瑙 煤精 1 距今6000年前的文化遗址 兴隆洼文化 距今约8000年 2020 1 3 14 裴李岗文化 70年代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 公元前5700 6000年 玉器主要有绿松石 水晶质珠 仰韶文化 分布于黄河中游 发现于渑池县仰绍村 公元前5000 3000年 玉器有璜 环 珠 坠 管 镯 笄 鱼形饰等饰玉和产斧刮削器等工具 玉质主要为绿松石 绿色玉 2020 1 3 15 大汶口文化 1959年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代 据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4500年 有男女合葬 向父系社会过渡 玉器以玉环 耳坠 指环等饰玉和刀 铲 斧等工具为主 玉质以绿松石 蛇纹石为主 河姆渡文化 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 位长江下游 公元前4800年 玉器有玉璧 璜 环 珠 玦 管等饰玉 玉质有莹石 粗玉 马家浜 崧泽文化 1959年发现于浙江嘉兴一带 据碳同位素测定为公元前4700 3700年 继承了河姆渡文化特征 玉器有1件铲和玉玦 璜 环 珠 玦 管 镯 坠等饰玉 以上文化遗址出土玉器150多件 均为小型玉器 以工具和饰玉为主 玉质有绿松石 蛇纹石 碧玉 水晶 莹石 姆渡人当时的劳动情景 2020 1 3 16 8 红山文化 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东部的赤峰红山 分布于辽宁 内蒙十几处 属北方文化 玉器以龙和动物题材的玉器群为特征 如龙 龟 鱼 鸟 猪等 有少量饰玉 也有斧 刀 凿 刮削器等工具 没有琮 璋等礼器 玉质主要是岫玉 有绿松石 9 青莲岗文化 1951年首次首次发现于江苏淮安县青莲岗 分布于长江 淮河下游 江苏新沂花厅 苏州 常州 吴县等地 江苏新沂花厅出土了150件玉器 吴县张陵山出土57件玉器 主要有琮 璜等礼玉 玦 管 珠 镯 指环等饰玉 玉质除玛瑙 蛇纹石玉外 有白色玉 青色玉 10 大溪文化 位于四川东部 玉器以玉玦 环 璜 刀和小型坠饰为主 玉器质地光滑细润 雕刻精美 11 凌家滩文化 1985年发现于安徽含山县凌家滩 据碳同位素测定为距今5560 5290年 大墓内随葬品以玉器为主 陶器较少 中小型墓葬内则以石器和陶器为主 玉器较少 现已发掘出土上千件玉器 主要有石质和玉质工具 饰玉 也有礼仪用玉 其中 玉人 玉龙 玉猪鸟 玉冠状饰等的形制和纹饰在当时当属精美之作 2 距今6000 5000年的文化遗址 2020 1 3 17 12 龙山文化 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山西 陕西 山东 河南 江苏 湖北一带 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800 2300年 是大汶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玉器以刀 铲 戈 钺等工具为主 其次为琮 璧 圭 璋 璜等礼玉和环 镯 坠 头饰 串饰等饰玉 玉质有绿松石 蛇纹石玉 莱阳玉 蛋白石等 3 距今5000 4000年的文化遗址 2020 1 3 18 13 良渚文化 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 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3300 2250年 分布于江苏南部 浙江北部 是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发展和继续 遗址多达百十余处 出土玉器数量多 种类较丰富 仅余杭反山和瑶山出土玉器就达三四千件之多 且许多是前所未见之品 玉器琢制较精美 以饰玉 礼玉为主 少有工具 20066710 1000多件文物都是自2001年以来在良渚遗址新近出土的 主要包括卞家山遗址 石马兜遗址 庙前遗址以及前几天刚发掘的后杨村遗址等出土的罕见文物 大量精美的玉器 瓷器 陶器 木器 骨器 漆器等器物琳琅满目 令人叹为观止 最近刚在后杨村出土的玉琮 玉璧 玉钺以及玉 耘田 器等瑰宝将带着数千年泥土芳香第一时间向世人展出 2020 1 3 19 14 屈家岭文化 1954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 分布于江汉平原 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750 2650年 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器有镯 坠 珠 方形饰 龟头形饰 璜 刀 玉质有碧玉 玛瑙 粗质玉 15 齐家文化 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齐家坪 分布于甘肃大夏河 渭河上游 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000年 玉器有玉珠 玉片饰 璜 璧 铲 玉质有绿松石 玛瑙 粗质玉 16 石家河文化 发现于湖北天门石家河 属长江流域文化 距今4600 4000年 玉器共有300多件 基本上是小型饰玉 如玉鹰 玉鹿首 玉人首等 玉质较好 工艺较精 2020 1 3 20 4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17 二里头文化 1959年发掘于河南偃师二里头 时间上位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文化之间 有学者认为就是夏文化 玉器制作较精美 与稍早的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和稍晚的商文化可以衔接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玉器可以分为五类 1 生产工具 2 礼器 3 武器 仪仗器 4 饰玉 5 杂器 18 二里岗文化 发现于郑州二里岗 晚于二里头文化 属商代早期 还包括湖北黄陂盘龙城 河北藁城等商文化遗址 玉器有三类 1 兵器占多数且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2 礼器中有璧 3 饰玉中有璜 笄 即ji 4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2020 1 3 21 4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文化遗址分布示意 2020 1 3 22 古玉器一般都有装饰 纹饰与工艺 纹饰是玉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有的纹饰 工艺具有断代的作用 纹饰 工艺是玉器命名的要素之一 古玉的命名往往采用 纹饰 玉质 器形 如谷纹青玉璧或工艺 纹饰 玉质 器形 如高浮雕蟠螭纹白玉璧 第二节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 2020 1 3 23 一 常见的重要纹饰1 谷纹 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 象谷牙 流行于战国秦汉 各种谷纹 2020 1 3 24 谷纹环汉代 2020 1 3 25 排列整齐 清晰的谷纹谷纹璧 战国 2020 1 3 26 玉璧龙凤纹乳钉纹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2 乳丁纹 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 常见于战国秦汉 2020 1 3 27 金玉相连龙带钩 龙纹乳钉纹 西汉 2020 1 3 28 3 云雷纹 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 方形专角的称雷纹 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 云纹 云纹 2020 1 3 29 双头云纹 T型云纹 双线云纹 2020 1 3 30 西周阴刻线云纹 云雷纹 2020 1 3 31 双阴线 菱形纹 皿纹 云龙纹 商代龙鸟佩 2020 1 3 32 人字纹雷纹皿纹云纹龙鸟佩商代 2020 1 3 33 蒲纹璜汉代 4 蒲纹 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蒲纹 谷纹璧汉代 2020 1 3 34 5 蟠螭纹 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头 无角 四支脚 圆形长卷尾 三蟠螭纹系璧浮雕 2020 1 3 35 双螭纹 玉璧 浮雕 双螭剑格 明代 浮雕双螭纹 2020 1 3 36 6 虺 hui 蜥蜴 纹 蛇状纹饰 无角 无腿 2020 1 3 37 7 夔龙纹 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 圆眼 方嘴 方形卷尾 龙形玦 商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2020 1 3 38 夔龙纹 2020 1 3 39 8 饕餮纹 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2020 1 3 40 8 饕餮纹 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2020 1 3 41 9 兽面纹 怪兽的脸 兽面纹阴线刻浅浮雕西周 2020 1 3 42 神人兽面纹细如毫发的阴线刻良渚文化 2020 1 3 43 二 剪影状动物纹饰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 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鹰纹环形器龙山文化早期的镂雕 2020 1 3 44 玉冥器主要品种有 2020 1 3 45 龙形玦 商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2020 1 3 46 琥形佩 春秋早期河南光山出土 2020 1 3 47 玉双鸟双兽璧形器 商对尾双鹦 2020 1 3 48 三 几何形纹饰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几何纹青玉佩饰 2020 1 3 49 四 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 如玉舞人 妇人 翁仲 仙女 汉人 胡人等 图略 2020 1 3 50 五 工艺与组合纹饰 宋透雕云龙纹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020 1 3 51 汉龙凤玉佩 清雕白玉扭绳环 2020 1 3 52 宋白玉透雕孔雀衔花佩工艺精湛造型新颖 2020 1 3 53 白玉双螭带扣 清中 长6 9cm 市场参考价9000元 白玉双螭带扣 清中 长11cm 市场参考价9000元 2020 1 3 54 白玉云龙纹盖瓶浮雕清 2020 1 3 55 纹饰繁杂龙纹云雷纹鳞纹兽面纹镂雕方形牌饰春秋 2020 1 3 56 翡翠龙纹带钩清镂雕 2020 1 3 57 白玉精雕饰物清末长15 6cm成交价 34500元纹饰多种 动物 树 写实云 楼阁 勾云纹 2020 1 3 58 镶宝玉器 2020 1 3 59 玉器嵌金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