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12858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总论,1,.,第一章 绪论,神经病学的地位 源于内科学而截然不同于内科学。 与诸多的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互相交叉、渗透。 神经系统最复杂最精细的系统。 影像学和其它相关检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2,.,神经病学的组成 按结构分: CNS brainspine PNS cranial nerves spinal nerves 按功能分:somatic nervous systemautonomic nervous system,3,.,神经病学的研究范围 脑部疾病 脊髓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详细的询问病史; 准确、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必要的辅助检查。,5,.,神经病学的重要性及前景 二十一世纪是“大脑”的世纪;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包括脑血管病,肿瘤等); 研究热点很多,有一些突破但突破不多; 治疗进展较少; 预防是关键。,6,.,第二章 意识障碍,7,.,第二章 意识障碍,8,.,一、概念,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功能,并通过人们的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等表达出来;或是CNS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应答反应的能力。 意识障碍:CNS对环境的刺激的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 意识的内容:即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 维持意识清醒的结构: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9,.,二、分类,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嗜睡(somnolent) 昏睡(sopor)浅昏迷 昏迷(coma) 中昏迷深昏迷,10,.,昏迷程度的鉴别,11,.,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confusion):又称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的缩小,常有定向力障碍,错觉多,幻觉少,情感反映与错觉相关。是较轻的意识障碍。多见于癔病患者。 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较上严重,定向力自治力均有障碍,错觉幻觉均常见,不能沟通。机型多见于高热或中毒,慢性见于慢性酒精中毒。,12,.,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去皮层综合征(decorticated)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13,.,4. 与昏迷鉴别的几种情况,意志缺乏症闭锁综合症,14,.,5. 脑死亡,条件 过深昏迷; 自主呼吸消失; 五种重要的脑干反射消失,持续至少12h; EEG呈一条直线,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至少维持30min;脑干诱发电位引不出波形; 腱反射、腹壁反射及颈以下对疼痛刺激反应可消失、可存在; 除外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15,.,第三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第一节 感觉系统,16,.,一、解剖生理,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感觉 浅感觉:痛、温觉、一般性触觉一般感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识别性触觉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重量觉、定位觉,17,.,(一)各种一般性感觉传导径路,1、1.痛、温觉 皮肤、粘膜周围N后根N节后根N后角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2、2.触觉后角脊髓丘脑前束 皮肤周围N后根N节后根N后索 3、3.深感觉 肌肉、关节、肌腱周围N后根N节后根N后索 延髓薄、楔束核内侧丘系丘脑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18,.,特点1)均有其末梢特有感受器 2)均由3个向心的感觉N元互连组成 3)在第二级N元换元后交叉 4)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是对侧性支 配,19,.,(二)节段性感觉支配,C2:枕 T8:肋缘 C3:颈 T10:脐 C4:肩峰 T12:腹股沟 C5-T2:上肢(由桡尺)L1-5:下肢前面(由上下) T4: 乳头平面 S1-2:下肢后面(由下上) T6:剑突 S3-5:肛周、鞍区,20,.,(三)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1、脊髓丘脑束:由内外:C、T、L、S2 、薄、楔束:由内外:S、L、T、C,21,.,二、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一)抑制性症状:感觉减退、缺失 完全性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 分离性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 而其他感觉保存。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轻强烈 2、感觉倒错:非痛疼痛 3、感觉过度:点面 4、感觉异常:自发感觉异常 5、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 灼性神经痛,22,.,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末梢型: 多数周围N损害:四肢对称性、套式 各种感觉均障碍 2、神经干型: 单一或多个N干损害:所支配皮肤区域各种感觉障碍 3、神经根型: 根痛、节段性分布的各种感觉障碍,23,.,4、脊髓型: (1)后角:节段性分布分离性感觉障碍 : 痛、触()、深() (2)前联合: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布分离性感觉障碍 (3)半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 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4)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24,.,5、脑干型: (1)延髓:交叉性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对侧偏身 (2)脑桥、中脑:对侧偏身、面部感觉障碍 常合并同侧颅N下单位瘫 6、内囊型:对侧偏身、面部感觉障碍 7、皮质型:对侧单肢皮层觉障碍,25,.,第二节 运动系统,26,.,一、解剖生理:,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 随意运动组成: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统 不随意运动小脑系统 (一)上运动神经元:中央前回运动C及其发出的 纤维 功能:支配、控制、兴奋下运动N元 (二)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纤维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极其发出的纤维 功能:保持肌张力和反射活动,传递N营养及冲动,27,.,锥体束传导通路: 中央前回锥体束内囊脑干 皮质脑干束颅N运动核颅N面,颈部肌肉 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C脊N四肢,躯干肌肉特点: a.二级神经元,一次交叉 b除面N下半核和舌下N核外,余颅N核均受 双侧支配 c锥体束与躯体是对侧支配关系,28,.,(三) 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与运动功能有关的系统 苍白球旧纹状体豆状核 壳核纹状体 尾状核 新纹状体 包括 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功能: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一定的姿势,29,.,(四)小脑,小脑半球 包括 小脑蚓部小脑三对脚 功能:维持肌张力平衡及姿势的平衡,协调随意动作,30,.,二、运动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一)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瘫痪,31,.,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鉴别,32,.,2、定位,1)皮质:刺激性:对侧肢体局限性阵发性抽搐破坏性:对侧单瘫(上运动神经元瘫) 2)内囊:对侧肢体偏瘫(上运动神经元瘫) 3)脑干: 交叉性瘫痪 同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 4)脊髓:截瘫或四肢瘫(损害平面以下为上运动神经元瘫),33,.,5)前角:刺激性: 肌束颤动破坏性:节段性分布下运动神经元瘫无感觉障碍 6)前根:节段性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瘫或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后根同时受累) 7)周围神经:受损神经支配区下运动神经元瘫相应区域的感觉障碍,34,.,(二)锥体外系损害症状,铅管样肌强直 1、肌强直: 齿轮样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 2、不自主运动:扭转痉挛偏身投掷运动,35,.,(三)小脑损害症状及定位,症状: 1、共济失调 3、构音障碍 2、肌张力减低 4、意向性震颤 定位: 同侧共济失调 1、半球损害: 意向性震颤眼震躯干共济失调 2、蚓部损害: 醉汉步态肌张力减低 3、弥漫性损害: 躯干和言语共济失调眼震,36,.,第三节 反射,反射弧组成及分类:感受器传入神经元 组成:联络神经 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浅反射:皮肤、粘膜反射 分类: 深反射:腱反射病理反射:,37,.,一、深反射:肌肉受突然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 缩反应。,肱二头肌反射(C5-6)肱三头肌反射(C6-7) 1、包括 桡骨膜反射(C5-6)膝反射(L2-4)踝反射(S1-2) 2、临床意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肌肉病变 a. 减弱或消失:脑、脊髓损害的神经性休克期其他:深昏迷、深麻醉、镇静剂等 b. 增强: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其他:神经官能症、甲亢等,38,.,二、浅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属于颅神经腹壁反射:上(T7-8)中(T9-10)下(T11-12) 1、包括: 提睾反射:L1-2跖反射:S1-2肛门反射:S4-5 1、临床意义: 减弱或消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昏迷、麻醉、深睡,39,.,三、病理反射,Babinski 征 1、包括 Gondon征 Babinski 等位征等 Chadduck征Oppenheim征 2、临床意义: 正常时不出现锥体束损害时才出现,40,.,第四节 颅神经,颅神经共12对:I、II、VIII 感觉神经V、VII、IX、X混合神经III、IV、VI、XI、XII 运动神经 神经核位置: 中脑: III-IV (2对)桥脑: V-VIII (4对)延髓: IX-XII(4对) 除舌下N核及面N核下部外,余脑神经均受双 侧皮质核束支配。,41,.,一、嗅神经:,(一)解剖生理: 双极嗅N元(鼻粘膜)嗅N嗅球嗅束嗅中枢(颞叶钩回 、海马回前部杏仁核) (二)临床症状 1、嗅觉丧失 鼻腔病变嗅沟病变 2、幻嗅:嗅中枢病变,42,.,二、视神经,(一)解剖生理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枕叶) (二)临床症状: 1、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 视神经 全盲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 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光反射消失 视辐射 象限盲或同向偏盲 视中枢 对侧视野同向偏盲,光反射存在 2、视乳头异常:水肿:见于颅内高压时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43,.,三、动眼N、滑车N、外展N,(一) 解剖生理:上丘 E-W核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中脑 眼N核 动眼N 眶上裂 上、下、内直及下斜肌下丘滑车N核滑车N 海绵窦 上斜肌 桥脑 外展N核 外展N 外直肌,44,.,(二)临床症状:,1、眼肌麻痹: (1)周围性眼肌麻痹:动眼N:上睑下垂,外斜视,向上、内、下视受限单一N麻痹 瞳孔大且光反射消失, 有复视滑车N:向下外方视受限,有复视外展N:内斜视、外视受限,有复视三N合并麻痹: 眼球固定,瞳孔大且光反射消失,可无复视 (2)核性眼肌麻痹:选择性眼肌麻痹,眼肌瘫痪不完全常合并临近组织损害症状可出现斜视、复视,45,.,(3)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侧眼外展正常 内侧纵束损害 另侧眼不能同时内收双眼会聚功能正常 (4)核上性眼肌麻痹:产生双眼同向偏斜皮层侧视中枢 刺激性病灶:视病灶对侧 水平性凝视障碍 破坏性病灶:视病灶同侧 (水平同向偏斜) 桥脑侧视中枢 刺激性病灶:视病灶同侧破坏性病灶:视病灶对侧 垂直性凝视障碍 刺激性:动眼危象(上丘) 破坏性: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无复视 核上性眼肌麻痹特点: 双眼同时受累麻痹眼肌反射活动仍保,46,.,2、复视 3、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改变动眼神经麻痹 (1)瞳孔散大:见于 脑疝(5mm) 失明Horners 征 (2)瞳孔缩小:见于 桥脑出血(2mm) 有机磷中毒等 (3)对光反射消失:反射弧损害 视网膜视N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N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47,.,四、三叉N,(一) 解剖生理 1、感觉: 头面部皮肤 眼支 眼眶 上颌支 半月N节三叉N 鼻口腔粘膜 下颌支 感觉主核(脑桥) 扇形交叉三叉丘系脊束核(延髓-C3后角) 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48,.,2、运动颞肌 三叉N运动核(脑桥)下颌支 咬肌 翼内、外肌3、角膜反射: 角膜三叉N(眼支)三叉N感觉住核面N核(双)面N眼轮匝肌,49,.,(一)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 刺激性:三叉神经痛 破坏性:面部感觉减退 周围性:同侧相应分支各种感觉障碍中枢性: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2、运动障碍: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瘫痪侧 3、角膜反射:消失,50,.,五、面N,(一) 解剖生理: 1、运动: 面N核面N出脑桥入内耳孔(经面N管)出茎乳孔支配 额、皱眉、眼轮匝肌(核上部)颊肌、口轮匝肌 (核下部) 2、感觉:舌前2/3味觉(孤束核) 3、副交感纤维:唾液腺、泪腺分泌(下涎核),51,.,(二) 临床症状:,部位:面N核或面N干损害周围性 表现:病灶侧: 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 面瘫: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中枢性 部位:皮层运动区或皮质延髓束受损表现:病灶对侧: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常伴偏瘫,52,.,六、位听N:分为蜗N及前庭N,蜗N:司听觉 (一) 解剖生理: (二) 临床症状 1、耳聋:传导性:中耳、外耳道疾患神经性:耳蜗、蜗N 2、耳鸣:主观的听到持续性声响 前庭神经:司平衡 (一) 解剖生理 (二) 临床症状 1、眩晕:周围物体或自身旋转的感觉 2、平衡障碍:易向患侧倾斜 3、眼震,53,.,七、舌咽、迷走N,(一) 解剖生理:感觉:舌后1/3味觉,咽、软腭等感觉(孤束核) l 舌咽N 运动:咽部肌肉(疑核)付交感:腮腺分泌(下涎核)感觉: 外耳道、耳廓凹面皮肤(三叉N脊束核) l 迷走N 内脏感觉(孤束核)运动:咽肌、软腭(疑核)付交感:胸腹腔内脏(迷走N背核),54,.,(二)临床症状:球麻痹(延髓麻痹),55,.,八、副N,(一)解剖生理: 延髓支:疑核 喉返N:支配声带 脊髓支:C1-5前角 入颅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二)临床症状: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萎缩,转颈、耸肩 无力,肩下垂 。,56,.,九、舌下N,(一) 解剖生理 舌下神经核(延髓)舌下N 舌下N管 舌肌 (只接受对侧支配)(二) 临床表现:舌肌瘫痪周围性(核性、核下性) 舌肌萎缩、舌肌纤颤伸舌偏向病灶侧中枢性(核上性) 无舌肌萎缩及纤颤伸舌偏向病灶对侧,57,.,第五节 大脑半球各叶损害的主要症状,58,.,一、 额叶:,1、随意运动障碍(中央前回)刺激性病灶:对侧抽搐破坏性病灶:对侧单瘫或偏瘫 2、运动性失语:(优势侧额下回后部) 3、书写不能:(优势侧额中回后部) 4、精神障碍:(额叶前部)主要表现:痴呆、人格改变 5、同向凝视:(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刺激性病灶:向病灶对侧斜视破坏性病灶:向病灶同侧斜视 6、Foster-Kennedy syndrom:(额叶底部)主要表现:同侧嗅觉减退、原发性视N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59,.,二、顶叶,1、感觉障碍(中央后回)刺激性病灶: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破坏性病灶:对侧皮层觉障碍 2、失读:(优势侧角回) 3、失用:(优势侧缘上回) 4、体象障碍:(非优势侧缘上回)表现 自体认识不能病觉缺失 5、对侧同向下象限盲:(视辐射上部),60,.,三、颞叶:,1、钩回发作:颞叶前部 表现 幻嗅、幻味、幻觉自动症、精神异常 2、感觉性失语:优势侧颞上回后部 3、命名性失语:优势侧颞中、下回后部 4、对侧视野同向上象限盲:视辐射下部 5、严重记忆缺损:双侧颞叶,61,.,一、 枕叶,1、对侧同向偏盲:(视辐射) 2、对侧象限盲:(视辐射不全损害) 3、幻视发作:(视中枢刺激性病灶) 4、视觉失认:(优势侧顶枕区),62,.,第三章 神经病学的诊断方法,63,.,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在神经内科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许多疾病仅仅通过或只能通过病史进行诊断 病史采集要有实事求是的原测,避免主观臆断。,64,.,二、病史的内容 1,1、现病史 主要包括:起病的情况:如发病时间,急缓,诱发因素 和致病因素疾病进展和演变的情况: 如:疾病的急缓常有定性意义首发症状常有定位价值,65,.,二、病史的内容 2,1、既往史着重要询问:1)外伤及手术2)感染3)内科疾病4)过敏和中毒 2、个人史 3、家族史,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