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课件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12752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课件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神经系统课件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神经系统课件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生理,1,.,学习目标,说出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比较二种投射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 。 说出各种感觉在大脑皮层投射区的部位,描述体表感觉在第一体感区的投射规律 。 简述皮肤痛和内脏痛的特点,说出牵涉痛的概念和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2,.,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脊髓的感觉传导特点浅感觉传导路径: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传导路径:先上行后在延髓交叉,躯体感觉,浅感觉深感觉,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3,.,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感觉接替核, 联络核,1、丘脑的核团分类, 非特异投射核,4,.,2、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区别,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入神经元接替 经较少神经元接替 经多个神经元接替传 导 途 径 有专一的传导途径 无专一的传导途径投 射 特 点 点对点 弥散投射投 射 部 位 皮层的特定感觉区 皮层广泛区域主 要 功 能 引起特定感觉,并 维持与改变大脑皮激发大脑皮层发出 层的兴奋状态传出神经冲动,5,.,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6,.,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体表感觉区,第一体感区投射规律, 交叉投射,但头部是双侧的。 空间安排倒置,但头部内部正立。 投射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 灵敏度有关。, 嗅觉区和味觉区, 视觉区和听觉区,7,.,人大脑皮层感觉区示意图,8,.,4、痛觉,内脏痛特点 慢痛;(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辩力差) 对切割、烧灼等不敏感,但对牵拉、缺血、痉挛等刺激激敏感; 常伴有牵涉痛。,牵涉痛 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牵涉痛。,9,.,牵涉痛产生机制示意图,10,.,目标测试,丘脑A、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 B、是感觉的最高级中枢C、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D、感觉接替核属于非特异投射系统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11,.,对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的关系B、主要终止于皮层第四层C、阈下兴奋易于总和,产生扩布性兴奋D、引起特定感觉E、切断特异传导通路的动物将出现昏睡,12,.,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岛叶皮层D、颞叶皮层 E、边缘系统皮层,13,.,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对刺激性质的分辨能力强B、对电刺激敏感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 D、定位不精确 E、必有牵涉痛,14,.,学习目标,概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其意义,分析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说出脊休克的概念及脊休克的表现。 说明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在肌紧张调节中的作用。 简述小脑的功能。 举例说明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主要的产生原因。 说明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控制的特征,并说出主要的运动传导通路及其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5,.,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牵张反射类型,1、牵张反射,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肌紧张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16,.,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 :被牵拉肌肉的肌梭传入纤维:类纤维和类纤维中 枢 :脊髓传出纤维:传出纤维和传出纤维效应器 :被牵拉肌肉的肌纤维,17,.,膝跳反射示意图,18,.,牵张反射示意图,19,., 主要表现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骨骼肌紧张性下 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尿粪潴留等。,2、脊休克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产生原因离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 。,20,.,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 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正常情况下,易化区的活动较强,抑制区的活动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的活动略占优势,从而维持正常的肌紧张 。,21,.,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和抑制系统,22,.,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小脑的主要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损伤后的动作性协调障碍。,23,.,小脑分区模式图,24,.,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过少而肌紧张增强:帕金森病 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舞蹈病,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帕金森病症 状: 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 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常出现静止性震颤。 病变部位: 中脑黑质。发病机制:黑质的多巴胺递质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进。,25,.,黑质纹状体环路示意图,26,.,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对躯体运动控制特点, 交叉性投射。 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 (头面部正立)。 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1、大脑皮层运动区,27,.,大脑皮层运动区示意图,28,.,2、运动传导通路, 皮层脊髓束: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 皮层脊髓侧束与四肢远端肌肉精细的、技巧性的运动有关。 皮层脊髓前束与姿势的维持和粗大的运动有关。 皮层脑干束:由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主要下行通路:,29,.,目标测试,关于脊休克的下列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脊髓突然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C、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D、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E、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切脊髓不再导致休克,30,.,对肌紧张不正确的叙述为A、是维持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B、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C、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是通过网状脊髓束实现的D、脊休克时该反射的反射弧被破坏E、属于牵张反射的一种,31,.,下列关于小脑受损后的症状,错误的是A、静止性震颤B、意向性震颤 C、动作协调障碍D、肌张力减退 E、不能完成精巧动作,32,.,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有A、感觉迟钝 B、肌张力降低 C、意向性震颤 D、运动共济失调 E、静止性震颤,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