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03370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总目标 二、年龄阶段目标 三、教育活动目标,一、0-3岁婴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3-6岁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一、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二、常用教育方法,1,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 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2,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 健康: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 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3,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以3-6周岁幼儿园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4、45、56岁在9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一)身心状况 1 . 具有健康的体态 2 . 情绪安定愉快 3 .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 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2 .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 .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1 .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2 .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活动目标,1.促进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2.增加学前儿童健康知识水平,如:安全、日常生活、营养、卫生、预防疾病等方面。,如:,吃饭前要求小孩把手洗干净,最初属于教给行为方式,经常重复,会使其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最初要求小孩及时整理玩具,摆放到安全的固定的地方,属于教给行为方式,经常重复,会使其养成及时整理玩具习惯。,步骤:首先,培养正确的行为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步骤:引导儿童学习必要的常识;帮助儿童树立有关意识.,你认为,对幼小儿童来说,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哪个更应该作为重点?为什么?,5,一、0-3岁婴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3-6岁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6,一、0-3岁婴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参考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2008 年 ),(一)新生儿,1提供自然睡眠的条件。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洁净温馨。 2按需哺乳。面带微笑注视新生儿,经常对新生儿进行肌肤抚触,与其交谈。 3为新生儿勤洗澡、勤换衣裤和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和干燥。细心看护,经常对新生儿的皮肤、大小便、脐部、眼睛等进行观察。 4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1530厘米。,7,(二)1-3个月,1 顺应婴幼儿的生理节律,逐步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及时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剂。2 在适宜时间内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让婴幼儿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3 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无毒卫生的玩具,帮助婴幼儿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4 经常面对面地和婴幼儿逗引交流,引发其对亲近的人和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促使其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5 悉心辨析哭声,给予积极回应,满足婴幼儿不同需要。,8,(三)4-6个月,1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养成其自然入睡、有规律睡眠的习惯。2按月龄逐步添加辅助食品,逐渐形成定时喂哺的规律。3帮助婴幼儿学习翻身和靠坐,练习主动伸手抓握玩具、双手扶奶瓶等动作。4提供婴幼儿辨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的机会。5帮助婴幼儿学习辨别亲近的人的声音,呼其名字时会转向发声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6引发婴幼儿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7在盥洗中,引导婴幼儿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经常保持其手、脸等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9,(四)7-12个月,1逐步形成婴幼儿定时睡眠(白天3-2次,一昼夜15-13小时)的习惯。 2逐渐提供各类适宜的食物,让婴幼儿初步适应咀嚼、吞咽固体食品,尝试用杯喝水、用勺喂食。3鼓励婴幼儿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引导婴幼儿学习坐盆排便,对大小便的语音信号有反应,帮助其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4让婴幼儿练习独坐、爬行、扶站、独立站、扶走,以及捏拿小物件,两手配合倒物等动作。5用简单的词和指令刺激婴幼儿用表情、动作、语音等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 6 引发婴幼儿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10,(五)13-18个月,1停用奶瓶吸吮,提供杯子让婴幼儿喝水(奶),顺利度过离乳期。2帮助婴幼儿学习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大小便。提供适宜的坐盆,使其逐步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3提醒婴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饭时自己学用小勺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4提供机会让婴幼儿练习独立行走、下蹲、转弯、扶栏杆上楼梯等。5为婴幼儿提供其喜欢的玩具,让其进行摆弄和装扮等活动。6鼓励婴幼儿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7提供机会让婴幼儿感知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指指认认,初步建立实物和图片、物体和词语之间的联系。 8帮助婴幼儿充分感受色彩和形状,尝试涂涂画画。 9引发婴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动作。,11,(六)19-24个月,1让婴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盥洗的好习惯,生活有规律。 2在盥洗时帮助婴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3鼓励婴幼儿养成用餐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4提供机会让婴幼儿练习自如地走、跑,进行举手扔球、玩叠高积木、串大珠子等游戏,并学着收放玩具。5鼓励婴幼儿辨别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让其对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差别明显的特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6鼓励婴幼儿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提供机会多进行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7提醒婴幼儿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8引导婴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用各种材料涂涂画画。,12,(七)25-36个月,1养成婴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 2鼓励婴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提供婴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机会,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让婴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机会,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让婴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机会,帮助婴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7鼓励婴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提供图画书,培养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 9帮助婴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引导婴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13,二、3-6岁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参考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2012 年 )概括: 一、身体保健教育,包括 1.料理日常生活 (饮食、睡眠、盥洗)的培养训练 2.饮食营养的教育 3.安全生活的教育 4.预防疾病的教育 5.体育锻炼二、心理健康教育,14,(二)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现状相关联,3.针对每个学前儿童健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个体差异选择教育内容。,(一)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体现同一健康教育目标下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选择依据:,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1.依据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所需的教育内容。,如,0-3岁和3-6的小孩教育内容有不同。 0岁以内、1岁、2岁、小、中、大班的发展水平不同,每一年的健康教育内容也相应有区别,应该随小孩年龄逐渐增加而逐步提高要求。,2.针对学前儿童的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如,小孩中有的存在着肥胖、消瘦、任性、胆小、尿床、换牙等情况,教育者就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15,如: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给小孩一些最基本的防身策略,如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跟人走;在外面遇到事情懂得主动跟家长讲。针对家庭的现代化,让小孩了解防气、防电、防火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针对住宅小区车辆越来越多,让小孩懂得不在行车道路上玩耍,主动避让车辆。针对使用电脑成为很多年轻宅一族父母的生活、工作方式,注意避免影响到小孩也长时间盯着电脑看。,(三)与学前儿童所受的社会影响同步,16,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一、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二、常用的教育方法,17,一、应遵循的教育原则,(一)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发挥成人的主导作用,2、3岁后,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孩子已经能够自由行动,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取得的经验,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独立行动的倾向性有明显发展,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讨厌成人的帮助或干预。 被动地接受,教育效益不及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如: “一次体育活动中,我的活动目标是发展幼儿投远的能力,并纠正投掷的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我过分强调纠正投掷的动作,而忽略了游戏性,一些孩子练了一会,就径自玩起了沙包。看到一些孩子没有专心练习,我有点生气,可我有发现,他们虽然没有练习投沙包,却在踢包。于是,我结束了投掷练习,把全体幼儿日叫在一起,说一说沙包除了扔着玩、踢着玩,还有什么好的玩法。孩子们一边想着,一边玩着,一边试着。他们有的用头顶;有的用脚夹;有的用背背;有的用肩扛;还有的手心手背扔着玩。数一数,小小的沙包竟有十来种玩法。这下,孩子们可兴奋啦。他们一会扔、一会踢、一会顶、一会背。这次,练习投掷的活动,竟变成了尝试沙包一物多玩的活动。虽然,这次活动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我却看到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18,(二)整合性原则,一方面,与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健康教育理念,逐步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另一方面,增强综合教育意识,注意与其他领域的渗透与融合,实施健康教育。,例如:科学领域与健康领域的整合 -,19,(三)科学性原则,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健康知识,概念要明确,数据要可靠,不能违背科学事实。,比如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但是避免把细菌叫做虫子,让幼儿误解。,(四)系统培养,持之以恒,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培养,还必须持之以恒。 比如洗手方法可以在幼儿不正确的时候,再次示意,以巩固正确的方法。,(五)集体健康行为指导和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但是由于幼儿常常存在着个人的特殊的健康问题,若针对不同幼儿的个别问题逐一进行集体教育未免浪费时间,故必须在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为的个别指导。如,对某个常常尿湿裤子的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多提醒他(她)及时如厕。对喜欢用衣袖擦鼻涕的孩子强调要用手绢、用餐巾纸等。,(六)家园联合开展健康教育,20,二、常用的教育方法,2.生活动作与行为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随机进行,巩固正确行为,反复练习。全方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一日生活环节进行的健康教育,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3.榜样示范法,成人的自身榜样作用对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重要。,4.游戏法,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法训练为最佳。,1.创设健康、适宜的环境,提供健康服务,5.感知体验,幼儿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实际行动来认识、判别事物,进而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并逐渐改善自己的健康行为。,如,让幼儿说说跑步后身体有了什么变化,相互听听或摸摸心跳;知道运动出汗以后不要立即喝很多水,学习保护心脏。,(一)培养健康行为的方法,21,2.情境表演,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他们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或形象来理解学习内容。,如,幼儿园经常开展“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教师设计“陌生人”和“走失的小孩”,通过惊心动魄的活动情节,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活动中自然掌握了求助技巧。,如胆小先生通过讨论评议活动,增强幼儿的内心体验,有助于于培养幼儿大胆勇敢、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举例。,3.讨论评议,不便于操作或展示的教育内容,可以借助欣赏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来讨论、感知主人公的处境和内心体验。,1.讲解演示,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图示)或者动作示范,并配以口头讲解,将幼儿不容易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不便于掌握或者需要经过系统练习的行为技能等,具体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二)理解健康知识的方法,22,结束,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