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疾病和常见症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03049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种疾病和常见症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6种疾病和常见症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6种疾病和常见症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卫生基本知识,1,心理行为 问题,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精神健康,常见精神 障碍,严重精神 障碍,精神愉快 情绪不稳 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 精力充沛 效率下降 人格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社会适应良好 人际冲突 适应障碍 等等 一种理想和追求,几种状态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可以相互转化,2,患病率:精神卫生服务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5岁以上成年人 1 常见精神障碍患者15岁以上成年人 17 心理行为问题者 例如:互联网使用问题 灾后心理援助 促进心理健康全民动员,13亿人口,3,基本概念,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 精神卫生法第八十三条 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国际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分类 第10版(ICD-10) 精神障碍包括 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4,精神障碍分类,F0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F1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依赖,吸毒 F2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发作 F4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F5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F6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F7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F8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F9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儿童多动症,5,基本概念,严重精神障碍 psychosis 精神卫生法第八十三条 本法所称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 精神残疾 mental disability 指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愈,影响其社会功能,阻碍其在家庭中与社会上行使应尽的职责。,6,严重精神障碍的特点,以精神分裂症为主 占90%以上 高患病率 15岁以上成人:1% 全市现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2万 目前在管:61869人(2016年3月31日) 高致残率 需要康复治疗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个人生存能力降低,需救助,7,严重精神障碍的特点,有危险性行为 10有肇事肇祸、自杀自伤,需监管治疗 呈慢性化,治疗依从性很差,复发率高 首次发病,不坚持服药,2年后80%复发 疾病严重时不承认有病 社区非在管患者服药率:30 社区在管患者服药率:60.77% 社会家庭负担重 拖累家庭,连累社会,8,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状态,严重精神障碍:三高一低 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低治疗率 2015年湖南常德人大代表调查115名精残人员 生活困难,2.1%基本没有工作,70%以上贫困 基本都是单身,或离异,或单身,大多随父母生活或独自生活,有配偶的也多是智障、侏儒、聋哑、盲人、肢残人, 生活境遇凄凉 医疗开支大,费用报销少,基本无力承担药费 相当一部分病情不稳定,没有服药,9,4省调查(2001-2005年):总时点患病率: 17.5% (如1人多病,按1人计)最常见类别: 心境障碍 6.1%焦虑障碍 5.6%物质使用障碍 5.9%其中,最常见单个疾病: 酒精滥用 3.5%酒精依赖 2.3% 抑郁症 2.1%心境恶劣 2.0%,不同精神疾病的患病情况如何?,10,总体患病情况如何看?,总的来看 精神疾病总体高发 重性精神病患病率相对稳定 高在哪里? 抑郁症的认识和发现大大增加 老年痴呆患者随人口老龄化而剧增 酒依赖、毒品滥用也不在增加,11,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 反复发作,但可治可愈 目前就诊率不高 正确治疗率更低 终身患病率 1320 % 危害性:高自杀风险 关注抑郁症就是关注自杀 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28.563.7% 15最终死于自杀 防治要点 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意识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正确治疗 建立有效的自杀危机干预机制,12,什么是老年期痴呆?,在老年期常见,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位置 病因:是由于慢性进行性大脑器质性损害所引起 主要表现:智能减退,有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 危害性: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 包括: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 患病率: 60岁及以上人群4.2%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有老年期痴呆患者约748万人 成都市约有7.8万人,13,老年期痴呆我们能做些什么?,目前的问题 家庭负担过重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被老年人占满 防治的要点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康复训练,延缓发展 良好社会风尚,要有社会关爱 正名/改名不如“黄腕带行动”实际 建立专业托养机构,减轻家庭负担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老年精神科的建设要加大力度,14,严重精神障碍的服务需求,要有精神障碍防治网络 具有社会管理特性,公益性强 通过治疗疾病、管理患者,从而减轻社会危害、维护稳定、改善民生 要有全程服务意识 急性期:紧急住院治疗 恢复期:社区管理,家庭康复 慢性期:长期照料 要有医防一体的专业防治队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从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职公共精神疾病从业人员,15,基本概念,精神障碍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与精神疾病概念基本相同 严重精神障碍 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 严重精神障碍与过去工作规范和服务规范表述的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基本相同,16,主要严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17,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严重精神障碍病种 在社区所有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中占8090% 本病病因不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 主要表现为基本个性的改变,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经过有效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好转,但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也有些患者的病情迁延不愈,呈缓慢进展,导致精神残疾,18,偏执性精神病,以被害或者夸大等某一种妄想为主要表现 妄想内容相对固定 症状呈迁延性 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很少有幻觉 情感和行为与妄想相配合 社会功能多保持完好 较少导致精神残疾,19,双相(情感)障碍,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 只要及时治疗,急性期多症状大多能控制良好 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20,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在癫痫发作前、发作时、或发作间隙期都有可能表现出幻觉、妄想以及其他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 精神症状可以呈发作性 也可以持续存在 严重程度与癫痫发作的形式和频率有关 应采取抗癫痫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的综合治疗措施,21,分裂情感性障碍,介于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之间的过渡性诊断 很少见 二组症状 可以同时存在 也可以先后在发病中出现 病程呈间歇发作 缓解期相对正常,22,精神发育迟滞,生长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智力发育停止 表现 出常人无法理解的言语和行为异常 各种精神病性症状 严重程度与智力低下的程度成正比 分类 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 不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或者未标明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 按照工作规范,社区精防人员可以每年至少一次随访,23,常见精神症状,幻觉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客观上根本不存在任何相应的刺激,患得却能够感知其存在 如听到现实中并没有的声音(幻听) 如看见现实中并没有的东西(幻视) 妄想 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病态信念,患者对此坚信不疑,不能以其文化水平或社会背景来解释,也无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其放弃 如,毫无根据地认为被跟踪、迫害(被害妄想) 如,没有事实基础地声称自己拥有超常的能力、地位或财富(夸大妄想),24,常见精神症状,思维联想障碍 表现为明显的语量减少和语速缓慢(思维迟缓) 或者明显的语量增多和语速加快(思维奔逸) 或者问东答西、词不达意(思维散漫) 情感障碍 表现为与现实不符的兴高采烈(情感高涨) 或郁郁寡欢(情感低落) 或突然出现令人不解的暴怒(情感爆发) 或在本应悲伤的场合大笑(情感倒错),25,常见精神症状,意志行为障碍 表现为一反常态地举止(低级意向亢进) 或者吃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异食症) 或者机械地重复某些毫无意义的动作(刻板动作) 或者跳动不安、行为杂乱(精神运动性兴奋) 或者完全不语不动(木僵) 思维贫乏 交谈中只有“是”、“还可以”、“不知道”等简单词汇 缺乏完整的语句,显得思维空洞无物 情感淡漠 患者几乎对任何事物缺乏情感体验 终日面无表情,讲话单调、目光茫然 与周围的人或事似乎断绝了情感联系,26,常见精神症状,意志缺乏 患者对自己的现状和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 或者虽有计划,却从不实施 对周围人的劝说也无动于衷 注意障碍 患者终日发呆发愣 做事说话都显得心不在焉 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事情,27,自知力,概念 不是一个精神症状 只是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意义 反应患者精神障碍病情的严重程度 可以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分类 自知力缺失 自知力不完全 自知力完全,28,自知力,自知力缺失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受精神病态的影响,通常都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接受治疗 表示患者病情很严重 或治疗还没有效果 自知力不完全 或称为自知力不全、不完整、部分存在等 患者在疾病的初期,或是经过一定地治疗,部分承认自己有病,但又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不完全的患者缺乏服药的主动性,需要督促。 自知力完全 或称自知力完整、存在 患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病态,并能透彻地进行分析,愿意配合治疗,并担心精神障碍的复发 自知力完全提示精神障碍或处于疾病的初期,或是表示经过治疗,病情已经有所缓解,29,谢谢!,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