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名解及大题WORD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232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名解及大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流行病学名解及大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流行病学名解及大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就是指疾病的群体现象,它包括疾病的人群分布、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即“三间分布” ) 。疾病的流行强度:疾病流行的强度是指某病在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病例数量规模的变化特征。常用散发、爆发及流行等表示。 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病例与病例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呈散在或零星出现。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水平。隐性流行:某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当它流行时虽显性病例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称之为隐性流行。大流行(pandemic) :某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流行时的水平时称大流行。其特点是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受影响人口比例大, 短期内可超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称之为世界性大流行。 爆发(outbreak)指在局部地区(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 ,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相同病例的现象。特点:小范围、短时间、大量病例。短时间 多数病例发生在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内; 原因 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的传播源或传播途径。疾病的三间分布:指疾病或健康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空间(地区),不同的人群间的动态分布。 移民流行病学: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三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以探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概率论的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流行病学的病因观: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初始阶段,常为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资料,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三间分布情况进行简单描述。现况调查:在某特定的时间对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以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这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称为现况调查。 普查(Census)指对特定时间内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所有个体全部进行调查。特点:设计简单;可避免抽样误差和选择偏倚;能得到实际“率”;耗费时间、人力、物力;总体范围较大时,难以保证调查质量。 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Sampling)是对目标人群中一部份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论总体特征。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又称前瞻性研究、定群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差异(发病率或死亡率) ,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思想是比较某病患者人群(病例组)与非患者人群(对照组)暴露于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差异,从而检验该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间是否存在联系。暴露(exposure)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术语。它是指研究对象接触于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状态即为暴露因素。暴露因素可以是有害的(危险因素) ,也可以是有益的(保护因素) ,有人称之为研究变量(variable) 。配比(matching)采用特殊的限制性方法,强制对照与病例在某些特征上保持一致,达到控制混杂偏倚的目的。偏倚是指由于在研究的设计、实施、以至结果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当而造成的研究结果系统性的偏离真实值的情况。特点: 1)偏倚是一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2)偏倚使结果产生系统性 的偏离。 分类:1)选择偏倚 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传染过程的结局感染谱.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疫源地(epidemic 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潜伏期指病原体从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盲法观察(blind observation)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有目的地使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一方或双方不知道实验设计内容和分组情况,即让其处于“盲”的状态。筛检(screening )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找出那些未被识别病人或有某种缺陷的人,并进一步确诊和及时治疗。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强调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IR=某期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罹患率(attack rate):是测量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但主要用于较小范围,短时间内某病的流行,时间以日,周,旬,月为单位。AR=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口K。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强调的是某人群中某时间断面上患病者的比例。时点患病率(一个月内)=某时点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当日人口数K ;期间患病率= 某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与联系:本质含义不同,发病危险与现患频率; 计算方法不同,分子差异;观察方式不同,纵向与断面; 应用范围不同,急性与慢性。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 P=ID;P 患病率,I 发病率,D 病程。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称续发病例(有时称二代病例) 。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数。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用于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按某一特定疾病、性别、年龄而计算的死亡率,称为疾病别、性别,年龄别死亡专率。死亡率=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总数 K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 ,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例。它既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出当地的医疗水平(可比性) 。病死率= 一定时内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100%累积发病率 CI=观察期内新发病人数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平均人口数) x K 。条件: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无明显的迁入或迁出,各成员被观察时间较为一致。发病密度 ID=观察期内新发病人数 观察人时数 其中观察人时数=观察人数观察时间,常用人年作单位。以人时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有瞬时频率的性质,因此区别于累积发病率而称之为(incidendce density) 。 条件观察人口不稳定,观察对象变动较大,每个观察对象随访时间不同。 标化比:条件发病率或死亡率较低。以全人口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标准,计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或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 人数,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数与预期发病(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比。标化死亡比 SMR=观察人群中死亡数 (O)按全人口的死亡率计算出的预期死亡数(E)。标化比例死亡比 SPMRSMR 要求有较准确的人口资料,若仅有死亡情况的数据,可计算 SPMR 。计算方法与 SMR 类似,只是预期死亡数(E)是以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乘以该人群实际总死亡数而得到。相对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也称率比。反映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及其病因学意义的大小。RR= IeI 0=a(c+d)c(a+b) 。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反映暴露人群中由于暴露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归因危险度:又称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反映暴露因素使疾病发生率所增加的绝对数值,即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AR = Ie - I0 AR%=( Ie - I0) Ie100% .RR 与 AR 同为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但意义所不同:RR 说明暴露对于个体发生危险增加的倍数,具有病因学的意义。AR 则主要针对人群来讲,由于暴露使疾病发生率增加的绝对数值大小,即去除该因素能使疾病发生率下降的数值,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 It - I0 ;It 为某具体人群或某实际人群某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反映由于暴露使该人群发病率增加的数值。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反映某人群中由于暴露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AR%=( It - I0) It100%。真实性(Validity )又称准确性, 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评价指标有:灵敏度(sensitivity):又称真阳性率指在实际有病者中,被诊断试验正确判定为有病的比例。它反映该项试验正确判断病人的能力。灵敏度= aa+c100%;特异度(Specificity) :又称真阴性率 指在实际无病者中,被该试验正确判定为无病者的比例。它反映该项试验正确排除患某病的能力。特异度= bb+d100%。假阳性率 false positive:即误诊率指在实际无病者中,被该试验错判为有病的比例。其值越大,反映该项试验误诊者越多。特异度和误诊率互补。假阳性率 =bb+d100%=1-特异度。假阴性率( false negative ):即漏诊率指实际有病者中,被该项试验错判为无病的比例。其值越大,反映该项试验漏诊者越多。灵敏度和漏诊率互补。假阴性率 = ca+c=1-灵敏度。正确诊断指数或约登指数(Youden index)用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 1 表示。越接近 1 越好。一致性(agreement)符合率,越接近“1”,真实性越好。一致性=a+ba+b+c+dx100%似然比 likelihood ratio 指诊断试验结果(阳性、阴性)在患者与非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之比。阳性似然比 =灵敏度 /(1 特异度) ,越大越好;阴性似然比 =(1灵敏度)/ 特异度,越小越好。可靠性(reliability):即可重复性。指用同一种诊断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对相同的人群进行一次以上的检查,获得试验结果的稳定程度。常用的指标有:计量资料:如 S、CV计数资料 1 观察一致率:对同一事物两人观察或同一个人两次观察,结果相一致的百分比。观察一致率=观察符合例数/观察总例数100%;2 卡帕值指实际一致率与最大可能一致率之比。 影响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测量仪器、试剂等实验条件中所致的变异;观察者的变异; 被观察者的变异。诊断收益指诊断试验结果能正确判断患病与否的能力。评价指标有预测值、成本效益分析、决策分析等。阳性预测值指试验结果阳性中,实际患病者的百分率。阴性预测值指试验结果阴性中,非患者的百分比。阳性预测值= a/a+b100%; 阴性预测值= d/c+d100%。预测值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1.诊断试验本身的特性(灵敏度、特异度)的影响。2.受试人群患病率高低的影响。当患病率不变时:灵敏度升高阳性预测值下降;当灵敏度、特异度不变时:患病率升高阳性预测值升高。实用性:灵敏度高、特异度高,重复性好;可行性好 即简单、易行,易于操作者掌握;能被受试者接受 即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价格便宜;出结果周期快。筛检的目的:1、早期发现疾病,早治疗以达到二级预防 的目的;2、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措施,预防发病;3、达到疾病监测的目的。截断值(cut-off value)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值。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界值 、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选择:为确诊某种疾病时,需尽可能减少误诊,应提高界值;如要尽可能无遗漏地发现病人,即要减少漏诊,则应降低界值水平;一般情况下,可将界值定在误诊率漏诊率的位置上。联合试验及其影响:为提高筛检的灵或特,可采用多种筛选试验方法检查或重复一种检查方法,此种形式称为联合试验。当误诊能造成严重后果时,可用串联(系列)试验;当漏掉后果严重时,则可采取并联(平行)试验。串联全部为+ + ,特;一项为- - ,灵;并联一项为+,灵;全部 - - 特。流行病学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科特点:群体特征;研究对象:健康-所有疾病 ;研究内容及基本任务:描述流行的分布特征(揭示现象)影响流行的因素(找出原因)如何控制流行(提供措施) 。 .方法:观察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 ;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理论性研究 :流行病学模型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最本质的特征;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3、对比的特征,即设立对照;4、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观点,率、假设检验等。临床试验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因素;受试对象; 效应指标。散发判断:与当地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水平相比较,未明显超过既往一般水平即可称 散发。散发是在同一地区,同一病种历年发病率之间比较的结果。散发原因: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人群已具有一定的免疫水平;某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某些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某些长潜伏期的传染病。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描述分布:描述 e.p ;形成假设:比较组间分布的差异,结合逻辑推理; 检验假设: 分析 e.p 病例对照(回顾性), 队列研究(前瞻性) 实验 e.p(干预试验) ;病因推断:判断关联性质,并应用因果判断标准进行因果推论。关联性质的判断统计学关联:病例组的暴露率对照组,差异显著;暴露组的发病率对照组,差异显著。E 与 D 存在统计学关联。 统计学关联:假关联;因果关联。假关联:即虚假的联系,它是由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偏倚(包括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所引起的。排除假关联,才可能是因果关联。间接关联:E 与 D 同 C 都有关联,从而 E 与 D 之间也存在关联,这 是一种间接关联,为避免与间接因果关联相混淆,现称之继发关联。 所谓的直接因果关联的歪曲,是指 E 与 D 之间既存在直接因果关联,也同时存在间接因果关联,这时一旦中间因子控制不好,则可产生混杂效应而造成 E 与 D 关联的歪曲。病因的判定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 “因” 在前, “果”在后,这是判断因果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在先的却不一定是因,如两者之间还要有一定的潜伏期。怀疑病因 X疾病 Y,则 X 必须发生于 Y 之前;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研究横断面研究 ;慢性病需注意 X 与 Y 的时间间隔。2.关联的强度:OR、RR; 强度越大,因果关联可能性越大,偏倚所致可能性越小。3.剂量-反应关系:当某因子可以定量或分等级,且因子的量变或等级的变化带来人群发病率的相应变化,则二者之间因果关联的可能性更大。但剂量反应关系有时只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存在。4.分布的一致性指暴露因子的分布应与疾病的三间分布相一致。5.关联的可重复性(联系的一致性):可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重复观察到; 有重复性的证据更能支持因果关联的成立,而少数或个别研究的不同并不能简单否定因果假设,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6.关联的合理性 :指两者的关联在医学和生物学上是否言之有理。7.终止效应 (实验证据) 即当可疑病因去除或减少,可引起疾病发生率的下降。这是因果关联的一个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8.关联的特异性指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是传染病病因认识中的一个观点。因此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因此,该标准应放弃。 总之,以上标准符合越多,则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高,其中时间顺序是必要条件,而特异性则应该放弃。抽样调查方法:单纯随机抽样: 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先将被研究对象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等进行抽样。只能用于对象较少的情况。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又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指先将研究对象按某特征如年龄、性别等分成不同层次,然后在各层中再作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以某些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如如一个生产队、居委会、班级或工厂等作为抽样单位,从研究人群中抽出一些这样的群体进行调查称为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又称多阶段抽样、整群多级抽样,是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实质上是上述抽样方.法的综合运用。 队列研究设计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 队列是在研究开始时才确立的,研究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又称即时性队列研究,这是其基本形式。2、历史性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资料进行分组,由该时点的暴露开始追溯到当前的结局情况。优点:能很快得到研究结果,花费较少,易于实施。3、双向式队列研究,又称混合型,即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指征 病例对照研究 E 与 D 之间存在关联,还应考虑:是否有明确的病因假设;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不应低于 5;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是否能明确规定,相关资料有无把握获取;能否获取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且能被长期随访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历史性队列研究除以上几点外,还应考虑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记录或档案材料.) 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E 与 D 的联系强度,E 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疾病的潜伏期长短,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对照组的选择(1)原则:有代表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总体; 有可比性,除研究因素外,其他条件尽量与病例组一致。 (2)来源 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代表性的非病例;医院内其他疾病患者; 病例的同胞、亲属、配偶、同事、同学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整理:查漏补缺,去除不合格资料,并进行分组、归类。(二)数据的分析 1、描述性分析(1)一般特征,如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 (2)均衡性检验,针对主要混杂因素,评估偏倚可能性。 2、统计性推断:基本步骤:三步曲 判断 E 与 D 之间有无关联 ,比较组间暴露率差异有无显著性,若有则有关联,常用卡方检验; 估计 E 与 D 的联系强度,用OR 来反映;总体 OR95%CI(可信限)的估计。 比值( 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比值比(odds ratio, OR)含义与 RR 相同,反映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ac)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bd)=adbcOR1 “正关联” ,危险因素。OR1 无关联。OR1 “负关联” ,保护因素。 描述性研究特点: 不需要事先设立对照组; 能对 E 与 D 之间联系作检验分析,但仅提供病因线索不能做因果联系的推断。 队列研究特点: 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E 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有别于实验性研究。必须事先设立对照组,与描述流行病学相区别,有均衡的对照组。研究方法是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时间顺序明确。检验效能强于病例对照研究,能确证因果联系,能确切计算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病例对照研究特点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中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必须设立比较组;从时序上看,是一种回顾性的,从果至因的研究;只能分析暴露与疾病是否存在联系,不能证实该联系是否是因果联系。现况调查的优点能在短期内获得结果,并且容易进行;样本来自人群,有较好的代表性;既能对疾病和暴露现况作描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暴露与疾病的联糸进行分析;一次研究同时调查多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缺点:不适于调查罕见病或急性病;在一个断面中,疾病与因素同时存在,难以区分谁在前,谁在后,故不能直接作因果联系的推断;调查人群或样本规模较大,花费亦大,且分析比较时非病例数过多,造成统计效率低。 队列研究的优点可以直接计算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可以更充分、更直接地分析病因的作用;检验能力较强,可证实因果联系;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可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缺点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样本量太大) ;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研究花费高、设计及实施难度大。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节省人力、物力,较易于组织实施。得结果快,适用于慢性病的研究所需样本量较少,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可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疾病间的关系。缺点容易产生各种偏倚,选择病例时容易发生选择偏倚,收集资料时容易出现信息偏倚。由于是从果到因的回顾性研究,并且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有时难以判断,不能直接得到因果联系的结论。.流行过程“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两个因素”流行过程表现为群体现象,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传染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纯生物现象。决定疫源地范围的因素:1.传染源活动范围;2. 传播途径的特点;3.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消灭疫源地必须具备的条件:(1)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3)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无新病例、新感染发生。潜伏期其流行病学意义:可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它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或未被认识) ; 它与研究因素间必须存在统计学上的联系;它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环节或中间变量。具备以上条件的因素,如果在研究的比较组中分布不均,即可导致混杂偏倚。 偏倚的控制 1.设计阶段-主要预防选择性偏倚和某些混杂偏倚。设计方案的选择 ;研究对象的选择:1)对研究对象进行限制的方法 即针对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设计时通过限制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以达到控制混杂偏倚的目的。2)匹配的方法 即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使对照组成员在可能引起混杂偏倚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上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的影响。3)随机化分组 目的是尽量保证可能的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均衡,特别是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4)多途径选择病例和对照。 2.资料收集阶段-主要是控制信息偏倚。 运用正确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同样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态度、对所用仪器、试剂等要标准化、要培训调查员等。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尽量采用客观指标。尽可能减少无应答和失访。做好宣传工作、调查手段要简便易行,易被接受。3.资料分析阶段-主要是控制混杂偏倚。标准化:选择一个标准的混杂因子构成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标化死亡比。分层分析:采用 Mantal-Hazenszelw 分层分析法。 多因素分析:如多元相关与回归,多元Logistic 回归等。配比分析:配比设计的资料应按配比分析法分析。爆发调查(outbreak survey)指对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例的事件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查明疾病爆发的流行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疾病继续传播蔓延。爆发类型:同源性爆发:指某易感人群中的成员暴露于某共同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连续传播性流行:指病原体从一个受感染者转移到另一受感染者身上。转移可通过直接接触,也可通过中介的人、动物或媒介节肢动物而实现,还可以通过行为传播。混合型 以上两型都有。通常先发生一次同源爆发,然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继续流行。调查步骤 :核实诊断:临床、实验室、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证实爆发:计算罹患率,与历年同期发病水平比较,且符合小范围、短时间。初步调查:描述三间分布。提出病因假设。进一步详细调查分析与检验验证假设:应用多种方法检验。得出结论,采取措施,并评价措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