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399493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71.100.40G 7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XXXXXXXX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试验方法Surface active agentsTechnical sodium secondary alkylsulphatestesting methods (征求意见稿)ISO 895:1977,MOD- - 发布 - - 实施GB/T XXXXXXXXX1前 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895:1977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分析方法(英文版)。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验室验证,本部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 D 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并增加了术语定义;c) 将正文中“石油醚可萃取物的测定”和“烷基硫酸钠含量的测定”重新编为附录 A 和附录B;将原国际标准中的附录编为附录 C。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GB/T XXXXXXXXX2表面活性剂 工业仲烷基硫酸钠 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表面活性剂工业仲烷烃硫酸钠的pH值、含水量、游离碱或游离酸、总碱度、石油醚可萃取物、烷基硫酸钠、硫酸钠、氯化钠含量等指标的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液状工业仲烷基硫酸钠,其中不含与制备无关的任何产物,不适用于粉状或浆状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275-2007 表面活性剂 含水量的测定(IDT ISO 4317:1991,ISO 4318:1989)GB/T 13173 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试验方法(IDT ISO 607:1980)GB/T 3050 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电位滴定法(NEQ ISO 6227:1982)GB/T 6365 表面活性剂 游离碱度或游离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IDT ISO 4314:1977)GB/T 6366 表面活性剂 无机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MOD ISO 6844:1983)GB/T 6368 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 pH 值的测定 电位法(IDT ISO 4316:1977)GB/T 7378 表面活性剂 碱度的测定 滴定法(MOD ISO 4315:1977)QB/T 2739-2005 洗涤用品常用试验方法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试验溶液的制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实验室样品 laboratory sample为了送至实验室检验或试验用制备的样品。3.2 试验样品 test sample由实验室样品制得,从中可直接称取试验份。3.3 游离碱或游离酸 free alkalinity or free acidity用酚酞作指示剂测定的碱度或酸度,视情况可表示为“碱值”或“酸值” ,即存在于 1g 产品中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或中和 1g 产品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4 GB/T XXXXXXXXX3碱度 alkalinity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于各种分解反应呈现弱碱性,中和一定量的产品所消耗的盐酸,以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表示产品的碱性程度。4 pH 的测定按 GB/T 6368 规定的方法,以实验室样品的 10%(质量分数)溶液进行 pH 值的测定。注:若分析的 pH 值低于 7.0,试样及其所代表的批样将不稳定,因而大部分试验结果随时间而变。在此情况下,通常弃去该批样不再做进一步分析。5 含水量的测定按 GB/T 11275-2007 中 7.2 规定的方法,采用共沸蒸馏法测定含水量。6 游离碱或游离酸的测定按 GB/T 6365 规定的方法测定游离酸或游离碱。7 总碱度的测定当样品按照第 4 节方法测量 pH 值时,测得的结果远大于 7,用第 6 节方法测量碱度,碱度值远大于 0.3,在此情况下,建议按 GB/T 7378 所规定的方法测定总碱度。8 石油醚可萃取物的测定石油醚可萃取物包括无硫产物以及虽含硫但水溶液中不离解的产物。按附录 A 测定石油醚可萃取物。9 烷基硫酸钠含量的测定按附录 B 测定烷基硫酸钠的含量。10 硫酸钠含量的测定按GB/T 6366规定的方法测定硫酸钠含量。11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按GB/T 3050规定的方法测定氯化钠含量。12 试验报告试验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GB/T XXXXXXXXX4a) 完全鉴别样品所需的所有资料;b) 所用测定方法(本标准编号的引用) ;c) 结果和所用的表示方法;d) 试验条件;e) 本标准未规定的或任选的任何操作细节,以及会影响结果的任何情况。GB/T XXXXXXXXX5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石油醚可萃取物的测定A.1 原理从试验份的醇水溶液,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可萃取物,蒸去石油醚后,干燥,称量。产物的挥发性应予以考虑。注:石油醚可萃取物包括未磺化(硫化)和不能磺(硫酸)化物以及虽含硫,但在水中不离解的产物。A.2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 GB/T 6682 的三级水。A.2.1 无水硫酸钠。A.2.2 95%乙醇溶液。A.2.3 石油醚,沸程3060。蒸发残余物应不大于0.002%(质量分数) 。A.2.4 氢氧化钠,约0.1mol/L溶液。A.2.5 酚酞,1g/L乙醇溶液,按QB/T 2739-2005中5.1配制。A.3 仪器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各项。A.3.1 平底烧瓶,250mL,带有磨口玻璃塞。A.3.2 玻璃冷凝器,长度300mm。A.3.3 分液漏斗,500mL。A.3.4 容量瓶,500mL。A.3.5 锥形瓶,250mL。A.4 试验程序A.4.1 试验份称取约 4g(称准至 0.01g)实验室样品,于 100mL 烧杯中。A.4.2 测定A.4.2.1 用50mL水溶解试验份(A.4.1) ,并将溶液转移至500mL分液漏斗(A.3.3) (A)中。用水洗涤烧杯,洗涤水并入分液漏斗,最终体积约125mL,加入50mL乙醇溶液(A.2.2) 。GB/T XXXXXXXXX6A.4.2.2 用酚酞(A.2.5)检查溶液是否呈弱碱性,根据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A.2.4 )调至碱性,摇匀,冷却,加入50mL石油醚(A.2.3) ,振摇30s,使之静置分层,必要时加入少量乙醇(A.2.2)破乳。A.4.2.3 将下层醇水相放至第二分液漏斗(A.3.3 ) (B)中,加入50mL石油醚萃取。将下层收集并转入第三个分液漏斗(A.3.3) ( C)中,上层移入第一个分液漏斗(A.3.3) (A) 。如此用三只分液漏斗交替萃取共三次,每次用50mL石油醚。合并石油醚相于分液漏斗中(A.3.3) (A) ,在最后一次萃取后将醇水溶液转移至400mL烧杯中,并用20mL 水或乙醇溶液(5%10%)洗涤分液漏斗(B)和(C )三次,将洗涤水加入烧杯中的醇水溶液相。A.4.2.4 每次用15mL水洗涤醚相,至洗液不呈碱性。将洗液并入醇水溶液相,将醇水溶液相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15min,使石油醚蒸发,冷却。用酚酞(A.2.5)检查溶液是否呈弱碱性,根据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A.2.4)调至碱性。将溶液转入500mL容量瓶(A.3.4) ,用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水转入容量瓶,稀释定容至刻度,此溶液L 1,用于测定烷基硫酸钠含量。A.4.2.5 将石油醚萃取液放置干燥的锥形瓶(A.3.5 )中,加入10g硫酸钠(A.2.1 ) ,振摇,静置30min。用滤纸过滤已恒重的放有少量玻璃球的平底烧瓶(A.3.1)中,用50mL石油醚分3次5次洗涤锥形瓶、硫酸钠、漏斗及滤纸,洗涤液并入平底烧瓶。A.4.2.6 将冷凝器(A.3.2)与烧瓶连接,在电热板或水浴中加热蒸发石油醚,待溶剂基本蒸干,拆去冷凝器,冷却烧瓶至约30,缓缓通入冷的干燥空气流以除去痕量溶剂,用手转动烧瓶,使烧瓶离开电热板或水浴,处于倾斜位置。这样,烧瓶中液体扩展成薄膜状,以利除去最后痕量溶剂。为避免挥发损失,在驱赶溶剂,特别是在吹空气流时要注意,当还能察觉一些溶剂气味时,就要将烧瓶冷却至室温。仔细擦干,然后称量。A.4.2.7 重新将烧瓶加热至约30,并吹空气流,擦干,冷却,称量。重复操作,直至相继两次称量只在第三位有效数字上。A.5 结果表示A.5.1 计算方法石油醚可萃取物含量 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A.1 )计算:=m1100m0 ( .1)式中: 试验份(A.4.1)的质量,单位为克(g) ;m0残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A.5.2 再现性同一样品,在两个实验室所得结果之差不超过 1%。GB/T XXXXXXXXX7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烷基硫酸钠含量的测定B.1 原理将附录 A 中 A.4.2 中得到的醇水溶液(L 1)蒸发至原体积的 1/10,加入乙醇,蒸发至干,加乙醇蒸发至干,再加乙醇蒸发至干(重复此操作的目的在于除去醇水溶液中的水分) 。用热乙醇在干残余物中萃取烷基硫酸钠。通过蒸发溶剂,将烷基硫酸钠析出。残余物中可能含有一些氯化钠和碳酸钠,测定其含量,从萃取残余物总量中扣除。注:在测定时,溶液始终保持碱性很重要。B.2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 GB/T 6682 的三级水。B.2.1 丙酮,蒸发残余物不应大于0.005g/100mL。B.2.2 95%乙醇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微碱性。B.2.3 硫酸,0.1mol/L标准溶液。B.2.4 氢氧化钠,约0.1mol/L溶液。B.2.5 酚酞,1g/L乙醇溶液,按QB/T 2739-2005中5.1配制。B.3 仪器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各项。B.3.1 平底烧瓶,250mL。B.3.2 移液管,100mL。B.3.3 烘箱,温度可控制在8590。B.3.4 真空干燥器。B.4 试验程序B.4.1 试验份用 100mL 移液管(B.3.2)吸取测定石油醚可萃取物(A.4.2)后剩余的醇水溶液 L1,至 250mL 烧杯中。B.4.2 测定B.4.2.1 通过在水浴上蒸发和通入空气流,减少试验份(B.4.1)体积至约10mL 。B.4.2.2 加入20mL乙醇溶液(B.2.2)并蒸发至干,再加 20mL乙醇溶液蒸发至干。然后加50 mL乙醇溶液,用玻璃搅拌棒使残余物分散开,并置于水浴上使之沸腾3min ,同时加以搅拌。GB/T XXXXXXXXX8B.4.2.3 静置沉降乙醇不溶物,倾斜上层热液,通过滤纸过滤到放有少许玻璃珠的已称重的250mL烧瓶(B.3.1)中。将烧瓶置于沸腾水浴上,蒸发滤液。B.4.2.4 加25mL乙醇溶液于烧杯中,使之沸腾,并微沸2min 。然后静置,通过同一滤纸将上层液体过滤到烧瓶中。重复萃取两次以上,每次用25 mL热乙醇溶液,最后一次加入乙醇溶液,将大部分不溶物转移到滤纸上。用热乙醇溶液洗涤烧杯、滤纸和滤纸上的内容物,特别注意滤纸边缘,不应有任何油脂的痕迹。B.4.2.5 缓缓通入空气,除去最后痕量溶剂。加入10mL丙酮(B.2.1 ) ,继续蒸干,在进行此项操作时,持续通入空气,用手转动烧瓶,使烧瓶离开水浴处于倾斜位置。这样,烧瓶中液体扩展开成薄膜状,以利除去最后痕量溶剂。将烧瓶置于烘箱(B.3.3)中5min,烘箱温度控制在8590。取出放在真空干燥器(B.3.4)中冷却,称量。重复以上干燥、冷却和称量操作,至恒重,即在15min 间隔内,两次相继称量值之差不大于0.005g。B.4.2.6 将残余物溶解在水中,必要时,可温热至完全溶解。用酚酞(B.2.5)检查溶液是否呈弱碱性,根据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B.2.4)调至碱性。测定在萃取过程中带入的碳酸钠含量(如果总碱度和游离碱度测定结果没有差别,则不需要再测定碳酸钠含量) ,测定方法是以酚酞溶液(B.2.5)为指示剂,用硫酸溶液(B.2.3 )滴定。然后对剩余水溶液测定由氯化钠带入的Cl 离子含量。以余下的全部水溶液为试验份,用电位滴定法(见“11氯化钠含量测定” )测定。B.5 结果表示B.5.1 计算方法仲烷基硫酸钠含量 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B.1)计算:=m1(0.01060-0.005851)500100100m0 =m1(0.01060-0.005851)500m0 ( .1)式中: 试验份(A.4.1)质量,单位为克(g) ;m0残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测定碳酸钠含量时消耗硫酸溶液(9.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0测定 Cl离子含量(见 11“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时,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单1位为毫升(mL) 。注 1:假若使用的标准溶液浓度不完全与试剂表中所列浓度相同,在计算结果时,需计入校正因子。注 2:如果总碱度测定结果和游离碱度测定结果不同,系因碳酸盐的存在必须作适当校正。B.5.2 再现性同一样品,在两个实验室所得结果之差不超过 1.2%。GB/T XXXXXXXXX9A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分析总方案图解在乙醇存在下,重复蒸发至干,然后用乙醇萃取pH 值游离碱或游离酸离子24水分醇水残余物L1烷基硫酸钠原物料实验室样品的制备石油醚可萃取物配制实验室样品试验份的醇水溶液用石油醚萃取离子总碱度GB/T XXXXXXXXX10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与有关 ISO 标准的对应信息D.1本标准的章与有关的ISO标准对应信息本标准中引用标准与国际标准ISO 895:1977的差异见表D.1。表D.1本标准中引用标准与ISO 895:1977的差异及原因本标准章号 本标准的内容 ISO章条编号 ISO 895:1977内容原因4 pH测定按GB/T 6368规定的方法6.1 按ISO 4316所规定的方法它们具有等效性5 含水量的测定按GB/T11275中7.2规定的方法6.2 按ISO 4318进行测定它们具有等效性6 游离碱或游离酸的测定按GB/T 63656.3 按ISO 4314进行测定它们具有等效性7 总碱度的测定按GB/T 73786.4 按ISO 4315进行测定它们具有等效性10 硫酸钠含量按GB/T 6366规定的方法测定6.7 按ISO 6844进行测定它们具有等效性11 按GB/T 3050规定的方法测定氯化钠含量6.8 按ISO 894中6.8进行测定原理相同,操作性更强D.2本标准附录与ISO标准的差异本标准中附录A、附录B分别修改采用了ISO 895:1977的不同章节,附录A 、附录B 与国际标准对应信息分别见表D.2、D.3。表D.2本标准中附录A 与ISO 895:1977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附录A章号 章节中的内容 ISO章条编号ISO 895:1977内容 原因A.2.2 95%乙醇溶液 6.5.3.2 乙醇,96%(V/V )溶液 按国内使用习惯A.2.3 石油醚,沸程3060 6.5.3.3 石油醚,沸程4060 按国内使用习惯A.3.1 平底烧瓶 6.5.4.1 圆底烧瓶 按国内标准习惯A.4.2.1 A.4.2.1 用50mL水溶解试验份(A.4.1) ,并将溶液转移至500mL分液漏斗(A.3.3) (A)中6.5.5.2 将试验份(6.5.5.1)置于500mL 分液漏斗(6.5.4.4)(A)中更具操作性A.4.2.6/A.4.2.7 为避免挥发损失,在驱赶溶剂,特别是在6.5.5.2 为避免损失,需小心驱赶溶剂,特别是在通空气驱赶时,简化描述,操作未变GB/T XXXXXXXXX11吹空气流时要注意,当还能察觉一些溶剂气味时,就要将烧瓶冷却至室温。仔细擦干,然后称量。重新将烧瓶加热至约30,并吹空气流,擦干,冷却,称量。重复操作,直至相继两次称量只在第三位有效数字上。更需注意,因此,当还能察觉一些溶剂气味时,就将烧瓶冷却至室温,仔细擦干,然后称量。记录质量,然后重新将烧瓶加热至约 30,以使内容物液化,在其上通空气流 1min。然后冷却,擦干烧瓶。并再次称量,记录称得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并将各次称量结果作图,可以注意到,图中曲线在快速下降后,达到几乎水平的最低值。水平部分的第二个称量点,即视为操作终点,此质量即为最后干燥残余物之质量。最后两次称量只应在第三位有效数字上有变化。表D.3本标准中附录B与ISO 895:1977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附录B章号章节中的内容 ISO章条编号ISO 895:1977内容 原因B.1 将附录A中A.4.2中得到的醇水溶液(L1)蒸发至原体积的1/106.6.1 取一整分份6.5.5.2测定中的醇水溶液L1,蒸发至其体积的1/10将“一整分份”具体化B.2.2 95%乙醇溶液 6.6.2.2 96%(V/V)溶液 按国内使用习惯B.2.4 氢氧化钠 / - 实验中需要,国际标准中未标明B.3.1 平底烧瓶 / - 实验中需要,国际标准中未标明B.4.1 用 100mL 移液管(B.3.2 )吸取测定石油醚可萃取物(A.4.2)后剩余的醇水溶液 L1,至250mL 烧杯中。6.6.4.1 用移液管(6.6.3.1)吸取测定石油醚可萃取物(见 6.5)后剩余的醇水溶液 L1 的 100mL的整分份,其量相当于 的试m0验份,至 250mL 烧杯中。描述精简,不影响计算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