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9397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中国早期胃癌筛查专家共识胃癌流行病学u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 40万,死亡约 35万,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的 40%。u2007年,在我国前 10位癌症中,胃癌 患病率 为第二位( 仅次于肺癌 ),死亡率为第三位。u农村的发病率是城市的 1.6倍,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 1.9倍。u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居首位,占消化系统肿瘤死亡人数 50%。胃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恶性肿瘤(一)筛查对象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多数亚洲国家设定 40-45岁为胃癌筛查起始年龄。我国 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 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以下符合第 1条和 2-6中任一条者应列为 胃癌高危人群 ,建议作筛查:( 1)年龄 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 H.Pylori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德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二)筛查方法1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检测 : PG I浓度和 (或 )PG I/II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使用 PG I浓度 70g/L且 PG I/II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 PG I浓度 70 g L且 PG I/II7.0。2胃泌素 17(gastrin-17, G-17):血清 G-17检测可以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3幽门螺旋杆菌抗体( H.Pylori IgG) :血清 HP抗体检测可以检出 HP现症感染情况。4内镜筛查 : 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尤其是对平坦型和非溃疡性胃癌的检出率高于 X线钡餐等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 17、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 -)萎缩( -)幽门螺杆菌( +)萎缩( -)幽门螺杆菌( +)萎缩( +)幽门螺杆菌( -)萎缩(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每 5年重复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 17和幽门螺杆菌检查每 3年内镜检查每 2年内镜检查每年内镜检查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 2014年长沙)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 7月, Vol.31, No.7胃癌高危人群“胃泌素 17联合胃蛋白酶原的血清检测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 ”启动与交流会圆满成功2015年 4月 18日至 19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 “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启动与交流会 ”在美丽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召开。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部长致开幕词,陈刚主任主持会议。在会议中宣布启动 ”胃必素 17联合胃蛋白酶原的血清检测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 “的课题,参与会议权威医院有: 四川华西,西京医院,长海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各省级医院合计 90余家 ,广东出席医院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南方医院,广州军区陆军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番禺疗养院。临床研究发现 :u 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 10年存活率可达 100%u 早期胃癌术后 5年生存率为 90%u 进展期胃癌术后 5年生存率低于 30% 期为 66% III期为 51% 晚期胃癌仅为 14%,末期胃癌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不足 5%胃癌的早期诊断,无疑是提高胃癌 生存率 的关键 !胃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p 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p 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胃蛋白酶原 I/IICA724 CA50 CA199胃泌素 -17幽门螺旋杆菌 IgG抗体 HP IgG胃癌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胃癌标志物,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标志物消化道系统肿瘤标志物,胃癌的标志物胃癌高风险的独立因子胃癌实验室诊断指标胃蛋白酶原 PG胃蛋白酶原 PG 胃蛋白酶原 I 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 胃蛋白酶原 II 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虽然 PG II 的浓度相对较低,但其分泌区域比 PG I大 胃蛋白酶原 I、胃蛋白原 II的分泌部位根据胃蛋白酶原的 生化和免疫化 学 特性分 为胃蛋白酶原 I和胃蛋白酶原 IIPGI/PGII的变化uPGI是检测胃底腺细胞(分泌胃酸)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 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 PGI降低u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 (相对于胃窦粘膜 ),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u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胃蛋白酶原 通常 存在于 消化道內 , 但是有 1%会渗 入血液中 ,胃蛋白酶原在 pH5.0 时活化为胃蛋白酶( pepsin),发挥消化食物的生理作用。PGI/PGII的变化总览胃蛋白酶原 PG1 Miki K et al. In Aspartic Proteinases, Ed. Takahashi K, Plenum Press, N.Y.1995, p139-1432 Kodoi A, Yoshihara M, et al: J Gastroenterol. 1995;30:452-60. 受试者测定血清 PG水平血清 PG水平低于截断值通过胃镜进行进一步检查PG I 70 g/L 且 PGI/II比值 3Miki-K等 1提出的截断值 Cut-off Value确诊萎缩性胃炎(胃癌高风险)诊断截断值PG I浓度和 PG I/II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所有受试对象的 PGI和 PGI/II ratio的分布图。白点表示确诊胃癌病例。以 PG I 70ng/ml、 PG I/II ratio 3作为胃癌高风险 Cut-off Value:确诊的 13例胃癌病例中,通过 PG血清学检测, 11例能被检测出来。1F Kitahara et al.Accuracy of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using serim pepsinogen concentrations.Gut 1999;44:693-697.胃蛋白酶原 PGPG I/ II比值用于胃癌的风险分级胃癌风险正常人群PGI 50 and PG I/PG II 3PGI 70 and PG I/PG II 3PGI 30 and PG I/PG II 21Shotaro Enomoto et al.Novel risk markers for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present,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World J Gastrointest Edosc2010 December 16;2(12):381-387.血清 PG浓度可作为胃癌术后复发的灵敏指标胃癌病人胃部切除后, PG I与 PG II的浓度显著下降癌症复发时,血清 PG I与PG II的浓度明显回升胃泌素 17胃泌素( Gastrin)主要由胃窦黏膜的 G细胞分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人体中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 95以上是 一酰胺化胃泌素,其中 80 90是胃泌素 17( G-17), 5 10是胃泌素 34( G-34)。生理作用: 调节消化道功能及维持其结构完整 促进胃酸分泌 胰酶分泌 胃肠道平滑肌蠕动 消化道黏膜生长胃泌素 17临 床意 义 :( 1) G-17 水平升高:老年萎缩性胃炎、胃癌、萎缩性胃体胃炎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2) G-17 水平下降:萎缩性胃窦胃炎、全胃多灶性萎缩( 3) G-17浓度变化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萎缩性胃炎胃泌素 17与萎缩性胃炎对 照 组 与萎 缩 性胃炎不同萎 缩 部位 G-17检测 结 果比 较显 示 : G-17水平与萎 缩 部位相关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1. 在 胃 窦 萎 缩 组 ,胃泌素 17浓 度明 显 降低 ;2. 在 胃体萎 缩 组 ,胃泌素 17浓 度明 显 增加 ;3. 在 合并胃 窦 和胃体的全胃多灶萎 缩组 中,胃泌素 17浓 度仍然会 降低 ;胃泌素 17与萎缩性胃炎胃泌素 17的 值 在 胃癌 组 明 显 升高 ,与正常组 和萎 缩 性胃炎 组 相比较 ,有 显 著差异性(P0.0001)。血清 G-17检测 近年也 应 用于早期胃癌的 筛查 ,胃泌素17在胃癌患者中 显 著升高 。胃泌素 17与胃癌幽门螺旋杆菌 IgG抗体HP感染u 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状杆菌,在胃上皮细胞定居繁殖,在健康人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35.5%-59.4%)。u HP感染与多种消化道疾病相关,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黏膜相关的淋巴细胞瘤,甚至导致 胃癌 。u 胃癌 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高达 90%。吴向东,刘东林 . 血清 HP抗体检测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价值 . 赣南医学院学报 , 2005, 25(6): 824-825.HP感染与胃癌Hp感染会大大增加胃癌的发生。统计结果显示, 胃癌组(69.1%)的 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2.4%)( P 0.001)。男性稍高于女性,按年龄变化,显示出感染率先升高又降低的趋势。临床病理分期显示: I期、 II期胃癌患者( 73.6%)的 HP感染率高于 III期和 IV期患者( 63.7%)( P=0.02)。曹雪原,贾志芳,马洪喜等 .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 Ig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 中国实验诊断学 . 2012, 16( 6)糖类抗原CA724 CA50 CA199临床意义n CA724在 胃癌 中阳性率高达 65-70%,有转移者更高。n 可用作 胃癌治疗后随访的指标,以及复发和预后判断指标。n CA724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粘膜受累、肝转移和腹膜侵犯有关n CA724在少部分良性和感染性疾病中升高影响因素糖类抗原糖类抗原 724( CA724)CA724于 1981年发现于胃癌组织中。临床意义n CA50在胰腺癌( 87%)、前列腺癌( 80%)、 胃癌( 68.9%) 、肝癌( 88.2%)肺癌( 66%)、子宫颈癌( 88.5%)和结 /直肠癌( 70%)等恶性肿瘤中升高,可用作辅助诊断指标。 n 可用作恶性肿瘤的预后,放化疗、术后疗效观察,复发及转移的早期检测n CA50在少数良性肝脏疾患、肠炎患者以及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升高n 在近 5%Lewis抗原阴性人群中无法检测到 CA50影响因素糖类抗原 50( CA50)CA50于 1983年被发现,是广谱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n CA199主要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胰腺癌、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n CA199对胰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达到 70%-93%; 对胃癌阳性率为 50%;对结直肠癌阳性率为 60%;对肝癌阳性率为 65%n CA199是反应患者预后及术后是否复发的重要指标。在放化疗期间,动态监测血清 CA199水平可以判定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或继续生长n 在慢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肝脏疾病中 CA199可见升高n 约 5%良性疾病可见升高影响因素糖类抗原 199( CA199)CA199于 1979年被发现,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 。各指标联合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