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行外科手术麻醉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7781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前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行外科手术麻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术前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行外科手术麻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术前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行外科手术麻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术前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行外科手术麻醉,1,一、高危因素,脑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围术期脑梗塞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男性尤为突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脑梗死的先兆、前驱,2,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 赵本山因工作繁忙脑中风住院。,3,二、脑梗死患者围术期风险,围术期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脑梗死或再发脑梗死风险在一般的非心脏手术中很少发生。当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时,脑卒中发生率高。急诊手术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 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约45%发生在术后第一天,在术后第二天以后发生约55%,4,5,1术前合并症,(1)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斑块特别是软斑和溃疡斑不稳定易脱落,造成动脉血栓栓塞。必要时术前行颈部血管超声了解斑块及狭窄情况。,6,7,(2)房颤:房颤和脑卒中是紧密相联的两种疾病,研究表明20的脑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如不能接受口服抗凝剂,建议服用阿司匹林,8,(3)血液学疾病:部分患有遗传性高凝血倾向或镰状红细胞病等疾病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形成。,9,2麻醉前准备,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格外注意及了解脑梗死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控制情况,以及发生脑梗死的前驱症状,以便对于高风险因素进行控制。,10,陈旧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选择,麻醉方式的选择: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在影响围术期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上没有明显区别,有非随机的研究结果支持区域麻醉可减少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全身麻醉已被证实与增加失血及血栓性事件有关. 该类患者由于强化二级预防治疗,术前多用抗血小板药物及阿司匹林等治疗,选用椎管内麻醉应慎重。,11,(一)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对脑内循环干扰较小的麻醉药之一 异氟烷:有更强的脑血管舒张作用。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尽管循环变化相似,但相比七氟烷,异氟烷易损害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由此可见异氟烷对脑内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大。 地氟烷:对颅内循环影响较大。,12,(二)静脉麻醉药,1丙泊酚 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之一,除具有诱导迅速平稳、长时间输注蓄积少等优点外,还能降低脑代谢,能够完整保留脑神经元的活性,维持脑代谢和脑血流之间的偶联关系。 2氯胺酮 对循环系统有双重作用,既有直接心肌抑制作用,又有交感兴奋作用,使颅内压(ICP)升高。,13,3阿片类药物常见阿片类药物有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不同的药效药代学特点对脑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同的影响。芬太尼对颅内压(ICP)无显著影响,而脑灌注压(CPP)降低 28;舒芬太尼升高ICP、CPP降低24,提示舒芬太尼慎用于ICP升高的患者麻醉。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半衰期超短,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快速苏醒, 因此:临床剂量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14,陈旧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麻醉监测,(一)加强围麻醉期的循环监测动脉和深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及时了解血压的瞬时变化,及时判断、及时处理可明显降低麻醉手术期间的并发症。,15,(二)连续监测 SpO2、 PetCO2和血气 (三)体温监测术中体温降低会使血液粘度升高,血栓形成危险性增加 (四)脑电监测当BIS值与患者的麻醉深度出现明显不符时,提示可能有脑缺血发生。,16,病例讨论,患者女性,80岁,体重45kg,外科诊断为升结肠癌,拟行升结肠癌根治术。既往史:高血压 60年,口服吲达帕胺,血压维持于150160/85 90mmHg 。10年前患脑梗死,急性起病,安静状态下无诱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握物,左下肢不能站立,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经抗凝、改善循环、营养神经、降压降脂及康复等治疗,无后遗症。目前口服阿司匹林 150mgd,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17,此次入院CT:右侧基底结区陈旧性脑梗死。动脉瘤病史:8年前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 DSA造影显示为:后交通巨大动脉瘤,瘤体直径 12mm, 无夹闭或介入栓塞手术指征,未治疗。实验室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分析、生化及电解质基本正常。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 ,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示:EF 67,左房轻大,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反流(轻度),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18,1麻醉诱导时,尤其应当关注哪些问题?,19,对于此类患者,避免诱导期间动脉瘤破裂是最为关键环节。麻醉诱导要求达到完全镇静、镇痛肌松和消除应激反应。诱导期的血压骤升和呛咳是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因素,同时诱导时期过深麻醉以及持续低血压易引发围术期脑梗死。采用快速诱导,诱导期缓慢进行,20,通过BIS监测应用镇静药物,防止麻醉过深;根据有创动脉连续血压监测,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剧烈波动;应用喉部局麻药物的喷布以减少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21,2术中高血压如何控制?,22,了解患者基础血压值,并在处理高血压之前将脑血流变化因素考虑在内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性降压会导致整个大脑灌注压下降,势必造成围术期脑缺血的发生,同时如果存在脑血管痉挛,脑灌注将进一步下降。有研究发现,经受控制性降压的患者,即使降压时间不长,预后并发症的发生会有所增加。因而,在围术期,控制性降压一定要根据患者术前的状态以及术中情况及时调整,同时增加监护手段,及时发现脑缺血。,23,3如何进行麻醉维持?应当注意些问题?,24,术中血压的波动、手术牵拉、应激反应、体位变动等刺激也可能促使血栓形成或使已形成的血栓脱落,因此要注意保持一定深度的麻醉,同时血压急剧升高必将伴随动脉瘤壁压力的急剧升高,动脉瘤破裂风险增加。,25,围术期适当扩容能够对缺血脑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但对于高龄患者,同时行腹部手术,为防止围术期组织氧合及低灌注,应避免过度灌注,通过CVP监测进行容量补充,避免容量不足与超负荷;,26,监测体温,应用加温毯以及应用加温液体;监测呼气未二氧化碳及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参数,避免高碳酸血症和低碳酸血症,通过血气分析,及时补充电解质;高龄、高危患者药物应用应避免快速推注,防止重度血容量不足、失血导致携氧能力下降,27,4此类患者如何补充容量?,28,重度血容量不足将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同时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此补充液体缺失同时应补足失血。但是不能过度补充血液制品,尤其老年患者,以避免增加术后并发症。过度容量负荷可能导致脑水肿,产生脑血管痉挛,从而引发脑缺血和围术期神经系统损伤。并且高龄患者过度的容量负荷会导致第三间隙液体赌留,术后易引发肺功能异常,甚至心脏并发症。因此对于高危手术,应当完善容量监护,避免过多的液体补充。,29,5术中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应当采取哪些抢救措施?,30,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包括人员、物品、抢救用药。动脉瘤破裂后血压下降,此时可采取可允许性低血压抢救,维持重要脏器灌注前提下将血压控制在较低范围。,31,同时,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适当过度通气,头部降温,以及必要时进行扩容及血制品输注。,32,6术后是否拔除气管导管?,33,术后早期拔管能够早期评价神经系统功能,但是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应当力求平稳,过于追求早期拔管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同时肌松恢复不完全可能导致再次插管的可能,这些均会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34,术后应送患者至麻醉恢复室或是ICU持续监护,待肌松完全恢复并且意识恢复后拔出气管插管。,35,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