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741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总 论,1,教学总学时分配,2,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研究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3,人 体 寄 生 虫 学,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4,医学原虫学,叶足虫纲 鞭毛虫纲 孢子虫纲 纤毛虫纲,研究寄生于人体的单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相互关系。如疟原虫。,5,叶足虫纲(Class Lobosea),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E. Histolytica trophozoite,6,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7,孢子虫纲 (Class Sporozoa),间日疟原虫冷热病(Plasmodium vivax),8,纤毛虫纲 (Class Ciliophora),9,医学蠕虫学,线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棘头虫纲,研究寄生于人体的蠕虫和人体的相互关系。,10,线虫纲 (Class Nematoda),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11,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nicum,12,绦虫纲 (Class Cestoda),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13,棘头虫纲 (Class Metacathocephala),猪巨吻棘头虫,14,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纲 蛛形纲,研究能传播疾病及致病节肢动物和人体相互关系。,15,昆虫纲 (Class Insector),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绿蝇 Lucilia sericata,16,蛛形纲 (Class Arachnida),人疥螨 Sarcopes scabiei,蠕形螨 follicle mite,17,一、寄生虫的危害性与寄生 虫病的控制,(一)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仍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18,Year 20001. 疟疾 malaria 2.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3. 丝虫病 filariasis淋巴丝虫病 lymphatic filariasis盘尾丝虫病 onchocerciasis 5. 利什曼病 leishmaniasis 6. 锥虫病 trypanosomiasis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 8. 麻风 leprosy 9. 结核病 tuberculosis 10. 登革热 dengue fever,重点防控的热带病,19,malaria 疟疾,20,schistosomiasis 日本血吸虫病,21,elephantiasis 淋巴丝虫病(象皮肿),river blindness (盘尾丝虫病,河盲症),22,leishmaniasis 利 什 曼 病,23,sleeping sickness (非洲锥虫病,睡眠病),24,- Forgotten People, Forgotten Diseases,25,病名 建国前后 2000年 疟疾 3000万 3万血吸虫病 1160万 84万丝虫病 3000万 基本消灭黑热病 53万 基本消灭钩虫感染者 2亿 3930万(五大寄生虫病),(二)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26,(三)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态势,1. 钩、蛔、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2.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3.寄生虫病对我国妇女和儿童危害严重(514岁人群中感染率最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4. 国际交往的扩大,促进了境外寄生虫病的传入; 5. 寄生虫病严重阻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27,1. 寄生现象 自由生活 共生生活(symbiosis) 共栖(commensalism) 互利共生(mutualism)寄生(parasitism),二、寄生虫的生物学,28,2. 寄生、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 剖析寄生概念 提供居留场所(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两种不同的生物(寄生与生物后代繁衍的区别) 活的生物(寄生与腐生的区别) 营养关系(寄生与其他共生生活的区别),29,3.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1. 形态结构的改变;-形体改变-消化道退化-固着器官产生 2. 代谢改变; 3. 侵入机制特化; 4. 繁殖能力增强; 5. 特殊向性的形成;,30,4. 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直接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间接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31,土源性蠕虫: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 生物源性蠕虫: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有些寄生虫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 方式才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世代和有性世 代交替进行。如疟原虫、弓形虫以及吸虫类。,32,宿主的类别,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有些寄生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而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如肺吸虫猪虎 。,33,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成虫 (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囊蚴,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经口),(痰),(水),童虫 (肌肉),(猪、野猪),34,卫氏肺吸虫的生活史终宿主人及猫、虎等肉食哺乳动物 保虫宿主猫、虎等肉食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 转续宿主猪、野猪,35,寄生虫的类别,体外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长期性寄生虫 与暂时性寄生虫,偶然性寄生虫和机会致病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寄生虫的类别,36,1)生物的分类系统,界(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科 (Family)属 (Genus)种 (Species),寄生虫的分类,37,2)寄生虫的分类,原生动物亚界无脊椎动物,肉足鞭毛门 顶复门 纤毛门,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动物界,38,3). 寄生虫命名的双名制原则,学名:拉丁文属名在前,种名在后(斜体)。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 1758( 属名) ( 种名) 命名者 命名时间中文译意:蛔 类似 蚯蚓的中文译名: 似蚓蛔线虫,39,1.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三、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感染 (parasite infection)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 长或短一段时间,临床表现不明显,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40,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人体内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同时存在的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常常出现相互制约或促进,增加或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从而影响临床表现。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IgE水平升高,41,42,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害 3.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43,蛔虫在小肠寄生,钩虫引起的贫血,夺取营养,44,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机械损伤,45,血吸虫病,蚊咬所致严重过敏,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46,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健康机体可以依靠生理屏障抵御寄生虫的侵入。如皮肤、粘膜和胎盘屏障作用;此外血液中的吞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和补体系统也起着对寄生虫的杀灭作用。 2)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即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引起人体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产生针对寄生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和IgD抗体等)及效应细胞(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等)协同作用杀伤寄生虫。,四、寄生虫感染免疫,1. 免疫应答的类型,47,48,带虫免疫:疟疾患者体内有活的虫体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对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经治愈后,免疫力亦消失。伴随免疫:血吸虫寄生在人的血管内。血吸虫患者产生的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无明显的杀伤作用,但可杀伤再感染时侵入的幼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49,2. 寄生虫抗原的特点,寄生虫抗原可分为体抗原、表面抗原和代谢抗原,后者包括分泌抗原和排泄抗原, 抗原的化学性质为蛋白质及多糖。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和同一虫种的不同发育阶段, 既存在不同抗原,又可有共同抗原,从而形成寄生虫和宿主之间复杂的免疫反应。,50,3.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寄生虫抗原激发宿主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51,* 寄生虫逃避了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而继续生存、发育、繁殖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免疫逃避,组织学隔离,抗原的变异与伪装,抑制或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4. 免疫逃避,52,5. 超敏反应,宿主感染寄生虫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一方面可表现为对再度感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可诱导宿主病理性免疫应答,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称为超敏反应。,53,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型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抗体介导,T细胞和巨噬 细胞介导,54,五、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1.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5,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水、土壤、食物、空气、媒介和直接传播,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56,2.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与地理环境 等。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等。,57,3.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58,4. 寄生虫病的防治,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59,THANK YOU!,60,海葵与寄居蟹,61,鮣 鱼,62,白蚁与鞭毛虫的互利共生,63,64,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65,66,67,体外寄生虫(蚊),68,体内寄生虫 (钩虫),上图:钩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壁。 幻灯片 32 左图:钩虫幼虫在人体肺组织内移行。,69,70,皮肤、黏膜、胎盘等生理屏障 结构。,血液及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噬酸性粒细胞、NK细胞等介导的防御机制。,体液因素对寄生虫的杀伤作用。,71,消除性免疫:人体感染某种寄生虫后所产生的获得性免疫,既可清除体内寄生虫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 非消除性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末被完全清除,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次感染。多数寄生虫感染属于此种类型。,特异性免疫,72,直接型生活史,73,间接型生活史,74,生活史基本阶段 感染人体阶段 (感染期及感染方式) 外界发育 体内移行(环境/中宿主) (幼虫移行症?) 排离人体 定位寄生,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