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4184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文通练二叙事说理主题解说叙事说理散文是指通过事件叙述来表明某种道理的文章。一般的文章叙述的事件多是神话、寓言、故事等,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从思想内容上看,叙事说理散文密切关注人生、社会,对现实的认识深刻,表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文风上,勇于辩证,气势充沛,个性鲜明;语言上,善于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再上龚舍人书王安石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毕:完成,结束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本来,原本C可谓至大至庶矣庶:众,众多D以说干阁下再矣干:求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B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C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D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译文:_(2)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译文:_4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汤义仍先生文集序钱谦益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骈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注王、李: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曾、王: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蕲:求B弇州信手翻阅信:随意C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勖:勉励D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属:撰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译文:_(2)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译文:_8汤义仍对王弇州(王世贞)之文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答:_答案精析1B原:推测。2B糟糠:文中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3(1)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2)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4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参考译文安抚舍人阁下: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说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创立非常的功业。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水旱灾害是常有的事,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自从庆历以来,南北饥荒相连,朝廷大臣、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无不哀怜,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饿死,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办法。他们的方法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让富户募捐,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的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给无数的灾民。我推测救活的人百不及一,而饿死的人已经白骨遍野了。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而没有取得救人祸难的实际效果。从前,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孟子评论反对这种做法。正是所谓“只有良善的心愿,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办法,也不能自行起作用”。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道的,就是单纯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办法却不能将之结合起来。况且五帝、三王之时,可以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有水旱灾害。然而却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储藏的防备。我遍观远古以来,太平之日少有,而混乱之日颇多。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四方边境最远的达到万余里,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称得上最广大、最富庶了。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而且是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现在朝廷的公卿大夫,不在此时讲求治理国家的办法,考虑富裕百姓、改善风俗的良策,来创立太平之世,反而只是干些只顾眼前的事,见到祸患再思考解决办法,见到灾害再考虑拯救措施,这正是传中所言的“车毂已经破碎,才增大车辐;事情已经不成,再大声叹息”,这样有用吗?我与您过去不太熟识,若论相知程度,确实太不亲近了。但自从您到来,已经两次麻烦您向您请教意见了。我对您并没什么个人企图。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而今您在朝廷有权力,不能说不逢时;处于可以建言献策的位置,不能说言辞得不到采用。我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屡次向您建言,正因为此。请您明鉴。王安石再拜。5D属:通“嘱”。6BB项都是介词,拿、用。A项代词,这一类/助词,的。C项副词,大概/代词,他。D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并且。7(1)(我)有志于学习曾巩、王安石的散文,但是我年纪已经老了,向他们学习却没能成功。(2)我感伤义仍的文章不能在现世很好显扬,而世上表面仰慕义仍的人,对于他写作的意图,没有能真正了解的。8批评(不满意、看不起)。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之文;王弇州去拜见,义仍将评抹的诗集散置于桌而不见。参考译文临川汤义仍(汤显祖)有文集若干卷,万历乙卯年间吴人许子洽在玉茗堂拜见义仍,手抄文集后把它带回来。义仍告诉许生说:“我年少时学习写作诗文,已经知道批评指责王世贞、李攀龙,他们非常用力地写偶句俪辞,追随六朝的文风。时间久了,也就讨厌再批评指责这样做了,如此一来,我也成了王、李之类的人罢了。我在泛滥的骈俪词曲中放纵心志好多年,才读到乡先正的书籍,有志于学习曾巩、王安石的散文,但是我年纪已经老了,向他们学习却没能成功。你回去后,把我的文章给钱谦益看,不希望他知道我成功的地方,希望他能知道我不成功的地方。知道我成功的地方,也就只能成为王、李之类的人罢了,如果知道我不成功的地方,精心思考,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那么古文之道,大概可以复兴吧?”我听了义仍的话,回去再读他的文章,没有不因感慨而深深叹息的。义仍在留都为官,王弇州仰慕他的名声,登门拜访,义仍不肯与他见面,他把自己所评抹的弇州集全部拿出来散置在几案上。王弇州随手翻阅后,合上书本(惭愧地)离开了。王弇州死后,义仍的名声更加响亮。海内批评指责王、李文风的人,无不景仰义仍,奔走至临川,但是义仍坚守自己的本分操守,恬淡无欲。凭义仍的才力,往前说,难道不能与推崇秦汉文学的人争相写文章辩论?(在各自的文章中对他人著作肆意割裂取用)往后说,难道不能与反对秦汉文学的人争相辩论?义仍心情平和,态度冷静,退回乡间,向曾巩王安石学习,但又不骄傲自满,用他不成功的地方勉励我。哎,由此可知义仍的志向啊。易经说:说话要有实际内容,不能假大空。又说: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礼记说:不能表现真实意图就会空洞无物。现在的人(写文章),只借助于所见所闻,后来更是剽窃抄袭,就像王弇州的四部,书作很多,但看看这些作品,空虚无物。义仍晚年的文章,意象萌茁,义理盘曲,文思泉涌,气势非凡,义仍对于古文,可以说是变而得正,学古而不泥古,对于词可以说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义仍向曾、王学习,谦逊不自满,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成就,这就好像炼制金丹,虽然还没有到达九转大回的境界,但火候已经达到,铅汞药物也已经具备了。如果后世有君子,好学深思,学习追随义仍的文章,学会要言之有物,并且能明察识别义仍的不足,同时探寻文章指要,那么便可知道古文复兴的机会征兆。义仍已经不在了,或许后世能有人说到他推崇他吧?我感伤义仍的文章不能在现世很好显扬,而世上表面仰慕义仍的人,对于他写作的意图,没有能真正了解的。我浏览义仍的文集,追思他郑重嘱托的话语,写了这篇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