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3875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西省上饶市四校高二联合考试生 物 试 卷一、选择题1. 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氨基酸 C、H、O、N等元素 氨基脱水缩合 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多肽 蛋白质A. B. C. D. 【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化学元素()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考点定位】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名师点睛】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化学元素,由C、H、O、N等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 “绵绵的春雨,是她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树,润开了报春花。”小草被润醒、杨树被润绿、报春花被润开的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发生变化。下图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小草被润醒了、杨树被润绿了、报春花被润开的过程中细胞新陈代谢活动逐渐增强,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逐渐升高。故选:B3.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 淀粉和脂肪的水解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C. 果糖和麦芽糖均具有还原性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答案】B4.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B. 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D.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答案】A【解析】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少数酶是RNA,其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另外部分激素也不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也不是核糖体,A错误;B、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一个中心体(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C、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叶绿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能进行翻译过程),C正确;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D正确。故选:A5. 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物为动物或低等植物B.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C. 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也随之解旋【答案】D【解析】A、由于图示有核膜和中心体,所以该生物为动物或低等植物,A正确;B、核孔位于核膜上,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如DNA分子不能通过,B正确;C、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正确;D、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分裂末期,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旋进行转录和复制发生在间期,D错误。故选:D6. 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为()A. 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 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C. 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D. 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答案】D【解析】甲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a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致水柱a不再升高,AD错误;乙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差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b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所以使水柱b又下降,D正确;C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名师点睛】解题分析:图1显示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甲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致水柱不再升高。乙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差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所以使水柱又下降。淀粉遇碘变蓝,还原性糖遇到班氏试剂成砖红色沉淀。7. 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A. 淀粉溶液量 B. 温度 C. pH值 D. 唾液量【答案】A【解析】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A正确;改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B错误;改变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C错误;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8.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 框号选项12345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D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概念图可知,1包含2和3,3包含4和5,再根据表格中的选项逐一分析,得出结论。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A正确;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B正确;C、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C正确;D、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在分裂期的后期染色单体分离,但是分裂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D9. 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的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改变的分析正确的是()A. 突然停止光照 B. 突然增加CO2浓度C. 降低环境温度 D. 增加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图形可知,改变条件后C3相对含量下降,C5的相对含量升高,说明改变的条件能促进C3的还原过程,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反应速率,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和ATP增多,则C3的还原速率增大,所以D正确,ABC错误。【考点定位】环境因素改变对叶绿体中物质含量的影响【名师点睛】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ATP的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下图分析:(1)图示:(2)分析:条件过程变化C3C5和ATP模型分析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过程减弱过程减弱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减少或没有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过程增强过程增强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充足到不足过程减弱过程正常进行,随C3减少减弱,过程正常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不足到充足过程增强正常进行,随C3增加增强,过程正常增加减少减少10.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 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 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答案】A【解析】A、细胞核中有DNA,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所以细胞核呈绿色,A正确;B. 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C.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D、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形态,但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结构,因为叶绿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A.11. 在下列遗传基本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B.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的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答案】C【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A错误。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性状分离是指杂种的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基本问题【名师点睛】学生对基因与性状理解不清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如ABC,基因1可影响B和C性状。(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可能相同。12. 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A. 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C.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D.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答案】D【解析】非等位基因是指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也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选:D13. 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I2患白化病,III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 1携带白化病基因,2同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B. 4、5、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C. 5、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D. 4、5携带白化病基因、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为a),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为b)。分析系谱图可知,I2患白化病,基因型为aa,她的后代子女II-1、2、3、4都携带a基因;III3患红绿色盲症,他的双亲中II-4应携带b基因,进一步推知I-2也携带b基因。由于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AAXBXB)的概率是916,则III -2携带a和b基因的可能性均只能为1/2才符合要求,所以III -1,II-5只能为AAXBY。根据以上分析,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应用遗传规律分析单基因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4. 有关孟德尔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适合于所有生物的遗传规律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 如果在F2中不符合9:3:3:1,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 F2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是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环境中【答案】D【解析】A.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合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A错误;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C. 如果在F2中不符合9:3:3:1,符合9:3:3:1的变形,如9:6:1,9:3:4等,也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 F2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是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环境中,D正确。故选D.15. 从某种霉菌(真菌)中分离出的环孢霉素是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物质能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医学上常用作免疫抑制剂。下列有关环孢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霉菌由拟核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环孢霉素B. 不考虑R基上的氧原子,1个环孢霉素分子含有12个氧原子C. 环孢霉素合成过程中,转运RNA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相应氨基酸结合后进入核糖体D. 只有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后,霉菌才能合成淋巴因子【答案】C【解析】A、霉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细胞核而非拟核,此霉菌由细胞核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环孢霉素,A错误;B、环孢霉素是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多肽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1个,若不考虑R基上的氧原子,1个环抱霉素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数=肽键数=11个,B错误;C、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转运RNA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相应氨基酸结合后进入核糖体参与翻译过程,C正确;D、霉菌不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合成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并分泌的,D错误。故选:C16. 近年来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肆虐全球。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B. 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病毒离开细胞也可以增殖C.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病毒,从而将病毒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了标记D. 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作为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答案】D17. 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500种B. 若质粒含有2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同时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25%50%D. 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有鸟嘌呤288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50种,A错误;若质粒含有2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为质粒是环状结构,B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假设胞嘧啶都位于一条链上,则该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50%,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则占另一条链的比例为0,所以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050%,C错误;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的碱基总数是312026=1200,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26%2)2=24%,则有鸟嘌呤120024%=288个,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结构18. 如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甲、乙相同的生物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 甲:AaBb;乙:AaaBbbB. 甲:AaaaBBbb;乙:AaBBC. 甲:AaaaBbbb;乙:AaaBBbD. 甲:AaaBbb;乙:AAaaBbbb【答案】C【解析】从图可知,甲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相同的为四条,则甲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相同相同的为三条,乙生物含有3个染色体组AaBb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2次,含有2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Aaaa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aBB含有2 个染色体组,B错误;AAaaBbb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aaBB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正确;AaaBb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AAaaBbbb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组19. 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正确的是()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A. B. C. D. 【答案】D【解析】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D对。【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课本基础知识要准确记准。20. 下列有关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杂交育种中,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B. 在多倍体育种中,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 在单倍体育种中,一般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分别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D. 在诱变育种中,最初获得的显性优良性状个体一般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A、由于杂交育种要从F2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开始选种,A正确;B. 在多倍体育种中,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正确;C、在单倍体育种中,先对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植株后再进行筛选,C错误;D. 在诱变育种中,最初获得的显性优良性状个体一般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C.21.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B. 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C. 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D.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因此进化改变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A错误;B、突变是不定性的,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会阻碍其基因交流,C错误;D、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D正确。故选:D22. 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做出反应B. 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答案】C【解析】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也会作出反应,但不能叫反射,A错误;B、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错误;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C正确;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2个神经元就可完成,如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C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23.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 生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一般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B. 图2中的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并释放的C. 图3中的信息分子D会抑制信息分子C的分泌D. 图4中的信息分子E是淋巴因子,不仅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还能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答案】C【解析】A.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一般通过胞吐排出,A错误;B. 图2中的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B错误;C. 图3中的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 图4中的信息分子E是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不能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D错误。故选C.25. 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 抑制侧芽生长 B. 抑制其开花结果C. 抑制向光性 D. 促进侧芽生长【答案】D【解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抑制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木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去掉顶芽,来促进侧枝的生长。综上所述,D正确。【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名师点睛】顶端优势a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b原因:c解除方法:摘除顶芽。d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26. 关于生长素及类似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特实验证明生长素的存在,并从植物中首次提取出了吲哚乙酸B.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C. 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顶芽,从而使顶芽优先生长,表现为顶端优势D. -萘乙酸、2,4-D和生长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因此都称为植物激素【答案】B【解析】A、温特设置了一系列的对照实验来证明植物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A错误;B、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造成的,B正确;C、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积累在侧芽位置,顶芽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而侧芽处于较高生长素浓度范围而受到抑制,C错误;D、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的本质为吲哚乙酸,-萘乙酸(NAA)、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7. 基础知识填空: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与抗体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若受体蛋白识别的信号分子是抗利尿激素,那么靶细胞是_。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答案】 (1). 原生质层 (2). 内质网、高尔基体 (3). 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或便于噬菌体脱落下来) (4).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5). 0.5【解析】(1)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抗体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注意紧扣“直接”一词答题);(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或便于噬菌体脱落下来);(4)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6)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0.528. 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用字母表示)(2)B细胞正处于_分裂_期,细胞内染色单体_条。(3)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_,其细胞核中含_个DNA分子。(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答案】 (1). ABD (2). CD (3). 有丝 (4). 后 (5). 0 (6). 初级精母细胞 (7). 8 (8). ADCE【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CD;(2)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且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3)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为ADCE。29.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代谢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图甲中糖分解过程进行的场所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有_(填序号),酵母菌能进行的糖分解代谢过程有_(填序号);人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机体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填序号)。某兴趣小组发现沙尘天气影响番茄生长,分析认为:首先,沙尘天气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的_(产物)产生,其次沙尘堵塞番茄叶气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_反应阶段。兴趣小组进一步在实验室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定不同温度对番茄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乙,据图乙分析,番茄最适生长温度是_左右,在此温度下,每lm2叶面积上每分钟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是_mol。【答案】 (1). (2). (3). (4). ATP、(或ATP、O2) (5). 暗 (6). 18 (7). 11000【解析】(1)图中为有氧呼吸过程,和分别为无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人在进入高原地区虽缺氧可通过无氧呼吸供能,但供能主要来源依然是有氧呼吸;(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沙尘天气影响番茄生长,首先,沙尘天气光照弱,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导致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其次沙尘堵塞番茄叶气孔,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3)由分析可知,左图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可以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因此番茄最适生长温度是18左右在此温度下,净光合速率为800个单位,而此温度下的呼吸速率为300个单位,即总光合速率=800+300=1100,而二氧化碳的吸收摩尔数:葡萄糖的生成摩尔数=6:1,因此每lm2叶面积上每分钟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1100660=11000mol30. 玉米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若9号染色体某一区段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可育。请回答:(1)该变异会使排列在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和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2)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糯性玉米和一条9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非糯性玉米(该玉米不含w基因),请完善下列杂交实验以判断玉米的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选择上述材料进行杂交,其中_(糯性/非糯性)玉米做母本;获得F1并_;结果分析与判断若F1_,则控制非糯性基因_;若F1中非糯性:糯性1:1,则控制非糯性基因_。(3)经实验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让上述实验中所获F1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为ww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_。【答案】 (1). 数目 (2). 排列顺序 (3). 非糯性 (4). 统计表现型及比例(或统计性状分离比) (5). 全为非糯性 (6). 不在缺失区段上 (7). 在缺失区段上 (8). 1/3【解析】根据题意,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w,若非糯性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上,则染色体区段缺失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W,若非糯性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则染色体区段缺失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O,假设选取糯性玉米(ww)作为母本,非糯性玉米(WW/WO)作为父本,则F1均为非糯性玉米,无法判断非糯性基因型为WW还是WO,故选择非糯性作为母本;假设选取糯性玉米(ww)作为父本,非糯性玉米(WW/WO)作为母本,若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W,则F1均为非糯性玉米;若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O,则则F1非糯性:糯性=1:1,根据F1的表现型即可判断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数目改变导致性状变异;(2)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w,若非糯性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上,则染色体区段缺失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W,若非糯性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则染色体区段缺失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O,假设选取糯性玉米(ww)作为母本,非糯性玉米(WW/WO)作为父本,则F1均为非糯性玉米,无法判断非糯性基因型为WW还是WO,故选择非糯性作为母本;假设选取糯性玉米(ww)作为父本,非糯性玉米(WW/WO)作为母本,若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W,则F1均为非糯性玉米;若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WO,则F1非糯性:糯性=1:1,根据F1的表现型即可判断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3)经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基因在缺失区段上,则F1基因型为Ww:wO=1:1,F1自由交配,F1产生雌配于的比例为W:w:O=1:2:1,F1产生雄配于的比例为W:w=1:2,所以F2中ww基因型的比例为2/42/31/3.31. 如图1是甲、乙、丙三个同学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每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丙同学保存“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每张“激素卡”能使1张“糖卡”翻转。本实验中是模拟_(填“吃饭后”或“运动时”)的调节过程,其中乙同学代表的器官主要是_。完善建构血糖调节模型的过程:_;_。图2中胰岛素分泌增加后会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此时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作用后的胰岛素会_。【答案】 (1). 运动时 (2). 肝脏 (3). 8 (4). 胰高血糖素 (5). 胰岛A细胞 (6). 被灭活【解析】(1)正面朝上的糖卡代表 “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甲从桌子上拿走2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代表血糖浓度降低,故本实验中是模拟运动时的调节过程,正面朝下的糖卡表示糖原,乙拿出两张正面朝下的糖卡翻转成正面朝上,及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只有肝糖原能分解,乙同学代表的器官主要是肝脏;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通常是0.8-1.2g/dl,而每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即桌子上放8章正面朝上的糖卡代表正常血糖浓度的最低值,甲从桌子上拿走2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代表血糖浓度降低,分泌胰高血糖素,即丙出示两张胰高血糖素;(3)图2中胰岛素分泌增加后会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此时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A细胞,作用后的胰岛素会被灭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