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92665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疾病的CT特点,.,.,分类:1,正常肝脏CT表现,2,肝脏外伤破裂特点,3,肝脓肿,4,肝囊肿,5,肝血管瘤,6,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7,脂肪肝,8,肝硬化,.,1,正常肝脏的CT表现:平扫肝脏实质密度均匀,CT值通常是50-70Hu,可介于40-80Hu之间,胰腺、肾脏和脾脏的CT值通常低于肝脏。平扫肝脏内可见低密度的线状、分支结构,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CT可以很容易探查胆树或门静脉内的气体。第一肝门:位于肝脏下面的中心部,是门静脉、肝动脉、肝总管进出肝脏的部位,约占3cm层面。第二肝门:位于肝顶部,肝静脉出肝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位于第一肝门上方,肝左、中、右三条静脉在接近同一层面汇入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正常CT解剖: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门静脉右支,4,门静脉左支,5,肝右静脉,6,肝中静脉,7,肝右静脉后段,8,肝右静脉前段,9,肝左叶内侧段,10,肝左叶外侧段,11,肝尾叶,12,左肾,13,脾脏,14,胰腺,15脾静脉,.,第二肝门正常CT图像:1,下腔静脉,2,肝右静脉,3,肝中静脉,4,肝左静脉,5,腹主动脉,6,脾脏,7,胃,.,正常肝脏CT解剖:1,胆囊,2,肝右叶,3,十二指肠,4,胰腺,5,脾脏,6,下腔静脉,7,脾静脉,8,腹主动脉,.,.,肝脏挫裂伤:1,肝包膜下血肿:包膜下新月形或半月形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区,临近肝组织受压呈弧形改变。2,实质的血肿:肝实质内圆形、卵圆形或星形低密度影,肝撕裂会见到单一或多发的线状样低密度,边缘模糊。CT一般能够确定其存在及范围,有非常高的特异性。,.,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肝表面撕裂,实质内见低密度区,包膜下见血肿。,.,.,肝脓肿: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病理改变为3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腔;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CT表现:1,平扫:脓肿可发生于各肝叶,但以右叶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肝内低密度占位,边界多不清楚或部分模糊,脓肿周围壁较厚。2,增强:典型“双环”征,外环为脓肿周围的水肿带,内环强化为脓肿壁,中心坏死区无强化。,.,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右后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右肝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内有分隔,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壁及部分分隔呈强化,中央坏死区域无强化。,.,早期肝脓肿,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蜂房样强化灶。,.,.,肝囊肿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单纯性肝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多囊肝常合并肾胰等其他脏器囊肿。CT表现:1,平扫:肝内圆形低密度区,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囊壁菲薄。2,增强扫描:囊内及囊壁无强化。,多囊肝:增强扫描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病变,肝实质全部被囊中取代,仅囊壁间残留少许正常肝实质,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血管瘤:肝内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占肝良性肿瘤的84%,女性多见。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CT表现:1,平扫:肝内均匀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晰,少数可见钙化。2,增强: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临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延长扫描,结节状密度降低,但范围扩大,逐渐向病变中央推进。最终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表现为典型的“快进慢出”型。整个过程持续2-10分钟。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鉴别:肝细胞癌,肝转移癌。,平扫见右肝后叶低密度病灶,增强后病灶逐渐从周边强化,延迟后病灶变为等密度灶,.,平扫肝右叶见一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密度均匀;动脉期周边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脏;门静脉期边缘强化范围增大,密度仍较高;延迟扫描,瘤灶出现全瘤强化,密度仍稍高于正常肝。,.,.,肝脏恶性肿瘤1,肝细胞癌:常见恶性肿瘤,多数继发于肝炎、肝硬化,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更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病理分型:1)巨块型:直径大于5cm,,瘤内可有出血坏死,有些可见到肿瘤周边的假包膜,2)结节型:直径小于5cm,单发或多发,分布在肝内的结节状肿块,3)弥漫性:较少见,肝内广泛、弥漫分布的小结节样病变。CT表现:1,平扫:肿瘤以低密度或混杂密度为主,部分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薄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部分肿瘤呈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肿瘤内可坏死、囊变或出血。1,增强:增强后肿瘤体积较平扫略有缩小,边界较平扫,.,清楚。动脉期肿瘤实质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很快变成低密度,强化特点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当下腔静脉或门静脉血管内有瘤栓形成时,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肿瘤边缘的“晕圈征”,膨胀性生长的肝细胞癌肿瘤边缘清楚,部分病例可见“晕圈征”,它是肿瘤的假包膜。浸润性生长的肝癌平扫边缘不清,常规增强后边缘变清楚。,肝右叶多发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肝左叶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中央有坏死,增强后病灶强化不均匀,.,平扫肝右叶可见一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内有斑点状低密度更低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灶呈全瘤不均匀强化,密度高于同层正常肝;门静脉期瘤灶密度降至低于同层正常肝,瘤内造影剂充盈呈“快进快出”的特征。,.,.,胆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少部分见于肝内胆管。分为三种病变,实质性病变;坏死性病变;混合型病变。影像学检查首选CT。CT表现:视肿瘤大小而定,肿瘤较小时,肿块本身不明显,表现为受累胆管的近端扩张,呈分支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CT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表现,开始强化低于周围肝脏密度,延迟扫描密度高于周围肝脏。,肝门区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坏死较明显。,.,慢进慢出的表现,.,.,转移性肝肿瘤: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脏器之一,转移癌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也有形成巨块的。转移灶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灶内出血以及钙化等。CT表现:1,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区,多为低密度影,病灶内存在更低密度区,边界多为模糊不清。2,增强扫描:大多数肝脏转移瘤是少血管的,增强后肿瘤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中央为坏死或囊变区,密度更低,呈典型“牛眼证”。肝脏转移瘤动态增强扫描的延迟期,瘤灶均呈低密度。,平扫肝内可见多发灶、结节状低密度病灶,病灶内有中心性密度更低区,.,肝实质内多发低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楚,.,肝实质内多发低密度病灶,呈双晕征,.,.,脂肪肝:为肝内脂类代谢异常,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CT表现:1,局限性:肝内不规则或扇形分布的低密度区,密度低于脾脏,增强扫描无占位表现,病变范围及形态不变,肝内血管走形正常;2,弥漫性:肝内实质密度普遍降低,脾脏密度高于肝脏。重度脂肪肝平扫即可显示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临近实质器官、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肝脏。,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无占位效应,增强后肝血管从其中穿过,.,.,肝硬化:是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取代正常肝小叶结构,肝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维化、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晚期肝脏萎缩变小。CT表现:1,肝叶比例失调,左叶外侧段、尾叶多增大,右叶常萎缩。肝裂增宽,肝表面凹凸不平,呈不规则结节状。晚期,肝脏可普遍萎缩。2,有部分脂肪变性时,肝脏密度不均匀或减低。肝硬化再生结节显示为相对高密度,CT动态扫描可见明显增强染色征象。3,脾大(大于5个肋单元),脾静脉、门静脉扩张及侧枝循环建立,胃短静脉、胃冠状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平扫时呈现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条虫性软组织影,增强可证实为血管影像。4,腹水形成,表现为脏器与脏器间、脏器与腹壁之间的带状水样密度影。,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裂增宽,有腹水,脾脏增大,.,谢谢大家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