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3839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b)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c)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b)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c)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2018浙江11月选考,11,2分洋务运动史料实证2017浙江11月选考,8,2分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实证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c)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c)2017浙江4月选考,12,2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为高考必考专题,几乎每次考试均有试题出现。从考查内容角度来看,重在考查民族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概况及所折射出的历史本质。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工业的产生途径、初步发展等,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之间的关系。从考查的学科素养角度分析,重在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考查。从试题题型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出现。复习本专题时,建议考生加强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注重梳理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状况及其特点。【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本专题时间上起鸦片战争,下迄新中国成立,囊括了近代中国一百余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入,不仅打破了中国封闭性的经济,还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可归纳出两条线索:主线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主线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六七十年代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采用机器生产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随之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近代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宽松,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棉纺织业、面粉业、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民族企业由于日军的摧残和破坏遭受严重损失,国统区的民族企业也遭到官僚资本的压榨;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陷入困境【考点集训】考点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11)下表为浙江部分年份生丝和丝织品出口统计。其反映了当时丝织业()年份1750185018751895生丝出口数量(担)13971500079000110000税率(%)9.433.97丝绸出口数量(担)18229120006000228税率(%)3.114.17A.仍然保持传统生产的优势B.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原料生产的均衡发展答案C2.(2018浙江高三“五校联考”,6)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72年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从创办福州船政局到创办轮船招商局最能体现()A.为了“制夷”,清政府正式开始“师夷”B.为了“自强”,清政府全力加强军备建设C.为了“求富”,洋务运动重心开始转移D.为了“自救”,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C3.(2013北京文综,18,4分)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答案D4.(2013重庆文综,6,4分)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答案B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8浙江杭州高三质检,9)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工业建设会”“一战”“纺织业”“青岛”。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A.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B.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D.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答案C2.(2018浙江嘉兴3月选考模拟,8)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锭生产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生产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A.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B.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答案B3.(2017浙江台州9月选考质评,10)下表所示是19141922年中国商办纱厂的盈利情况。(注:表中数字为每包纱的平均盈利情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有()年份1914191719181919192019211922纱价(元)139.16212.59221.68279.72271.61210.49195.50盈利(元)19.5836.9321.4370.5664.9710.21-20.6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总体较好该时期发展与国民政府的政策有关该时期发展与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有关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导致盈利有所回落A.B.C.D.答案B探史料探究一“欧风美雨”下的晚清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史料呈现史料1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2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史料3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史料2: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史料3:对洋务运动进行多角度评价史料解读唯物史观三则史料反映了要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透过历史纷繁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重点阐释陈旭麓先生认为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苦难,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更促进了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标志反映了洋纱盛行下的中国妇女传统技能荒废,被迫进入工厂打工,社会风俗堕落洋务运动作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虽没有实现自强的目标,但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史料认识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由此改变,出现了以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史料应用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史料1中“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的含义。答案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依据史料2,概括在近代历史变迁中国人“痛苦”的表现。答案传统谋生手段消失,为谋生迁往城市做工,感叹社会风气的变化。3.史料3分别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答案对清政府来说,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方向发展。探究二在夹缝中求生存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料呈现史料1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行业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数量(家)82705328602073资本额(万元)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2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2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3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8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3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19011911年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史料2:一战期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呈减少趋势史料3:19121920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1中的“19011911年”可判断此时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根据史料2中的“19131918年”和史料3中的“19121920年”可判断此时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重点阐释反映了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这一时期开办的工矿企业数量增多,资本总额增长,但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不合理。19131918年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的减少说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19121920年间工业增长率的大幅提高说明此时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史料认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特点,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答案特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成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2.概括史料2中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趋势,依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出现的原因。答案变化趋势: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民族工业发展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国际国内市场等基本要素。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7浙江11月选考,8,2分)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A.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答案D2.(2017浙江4月选考,12,2分)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答案C3.(2016浙江10月选考,9,2分)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B4.(2016浙江10月选考,27,2分)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答案D5.(2016浙江4月选考,8,2分)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18661913年)类别18661894年18951913年设厂数设立资本(元)设厂数设立资本(元)船舶修造727001651870轧花机制造3300142520缫丝机制造140095600合计1134003959990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答案B6.(2015浙江10月选考,9,2分)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答案D7.(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D8.(2015浙江文综,20,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C9.(2016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面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8分)答案(1)内: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课标,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2.(2017课标,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3.(2017江苏单科,11,3分)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D4.(2016课标,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5.(2016课标,30,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6.(2016课标,30,4分)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7.(2015福建文综,24,4分)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答案A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课标,28,4分)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2.(2015四川文综,4,4分)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答案D3.(2014课标,28,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D4.(2014天津文综,6,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答案D5.(2012课标全国,30,4分)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A6.(2015重庆文综,13,1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与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政府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材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年份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钱庄外国洋行外国在华银行合计1897年底70141241001898年底51113801001899年底850150100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2分)答案(2)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C2.(2015四川文综,7,4分)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B.C.D.答案A3.(2014安徽文综,15,4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B.C.D.答案B4.(2014安徽文综,14,4分)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答案C5.(2013安徽文综,15,4分)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答案B6.(2014北京文综,40,8分)(节选)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答案(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7.(2014重庆文综,13,8分)(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浙江温州8月选考测试,9)近代有史料记述:“近年洋货骤赢,土布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省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这种现象()A.起因于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B.加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C.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D.阻碍了城市商品市场的发展答案C2.(2019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10月联考,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轮船招商局D.江南制造局答案A3.(2019届浙江台州9月选考评估,7)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资丝厂规模较大的有美国的旗昌丝厂、英国的公平丝厂和怡和丝厂。进入90年代后,旗昌、怡和继续扩大规模,英国的纶昌、美国的乾康、法国的信昌、德国的瑞纶等厂也相继在上海设立,资本额共有531万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是()通商口岸的扩大允许在中国设厂的刺激中国人民购买力的增强列强攫取了一系列特权A.B.C.D.答案B4.(2019届浙江宁波“十校联考”,9)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D5.(2019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10月联考,14)据统计,七七事变后半年,纺织业损失70%,面粉业损失60%,国防制碱业损失82%,盐酸制造业损失80%;全国6344家工厂损失60%。看到内地工业落后,而军需民用的需求却大幅度上升,民国政府和爱国工商人士乃发起了工业大迁徙。据此结论错误的是()A.全面抗战时期西部工业逐渐强于东部B.内迁一定程度改变中国工业布局C.日本的侵略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D.内迁一定程度满足军需民用需求答案A6.(2019届浙江嘉兴9月选考测试,9)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佐证()时间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国产机制布手工棉布18400.460.4699.5418603.183.1896.82189414.1513.360.7985.5191334.8332.572.2665.17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B.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C.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答案C7.(2019届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11)历史事件之间往往一环扣一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是()甲乙A广州、上海、厦门等通商口岸开放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逐步扩大B魏源撰写海国图志轮船、电话、电报等科技传入中国C台湾巡抚唐景崧弃台内渡日军占领台湾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外国资本进一步挤压民族工业答案D8.(2019届云南昆明高三摸底,14)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C9.(2018天津十二区县一联,5)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的年产量达到15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答案D10.(2018江苏南通2月测试,9)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15分)11.(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厕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6分)(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3分)答案(1)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2分)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4分)(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2分)影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3分)(3)趋向: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