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篇模块三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课时强化练十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8099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篇模块三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课时强化练十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篇模块三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课时强化练十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篇模块三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课时强化练十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强化练(十)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解析:民主改革没有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人民必然选择布尔什维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其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2(2018邢台质检)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B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解析: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3(2018汕头二模)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即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江西联考)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价格等方面进行立法。例如,要求雇主不得削减工资,因为保持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甚至刺激市场需求,可危机是世界性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无法削减工资,就只好裁员,失业率而因此大增,到1933年,全国失业率达到25%。材料意在说明()A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破产B胡佛干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C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供需矛盾D世界性经济危机需要国际合作解析:材料胡佛干预措施导致“失业率而因此大增”,加重了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B5(2018沈阳模拟)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A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解析: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期间的法律被“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而后“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可见新政立法要受到三权分立的制约,体现新政的实施必须建立在遵循民主原则的基础上,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滨州模拟)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解析:材料中讲到以改善普通大众生活为出发点的罗斯福新政带动了各个阶层的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拉动了大众消费,活跃了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C7(2018清远质检)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大牲畜存栏头数变化表。从表中可知苏联()时间马(万头)牛(万头)羊(万头)猪(万头)1928年间3 2106 01010 7002 2001932年间1 7303 3503 730990A.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宰杀牲畜B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C经济顶层设计存在缺陷D忽视规律、粗暴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解析:联系教材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克扣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下降,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故B项错误;农业全盘集体化实现是在1937年,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沈阳模拟)1921年,列宁指出:“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贸易C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得出商品交换不符合市场规律,逐步恢复了市场和货币关系,说明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市场贸易存在问题,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答案:C9(2018晋中模拟)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大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斯大林承认,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立的。这主要说明()A苏联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经济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契机C西方国家主导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D美国放弃了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围剿封锁解析:此时的苏联大量购买西方技术和设备,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说明经济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契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B10(2018肇庆模拟)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A开展一五计划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成立经互会解析:苏联为了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实行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为苏联工业化积累资金的问题,不是开展一五计划,故A项错误;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提出来的,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故B项错误;成立经互会是在“冷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8皖江名校联考)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反对,却得到了凯恩斯的大力支持。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B罗斯福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有相似性C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D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的国情完全吻合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罗斯福“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体现了罗斯福在对外贸易和金融方面加强国家干预,而凯恩斯对此的支持体现出二人经济主张的相似性,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体现。答案:B12(2018邢台质检)下图为德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代表作构成第四号,画面描绘的是骑兵们的一场冲突,这场冲突通过抽象形式呈现,最后变成一种形象文字,或是变成一堆伸展开来的线条,而这些线条就像长矛样朝着战斗方向冲出去。与这一作品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自由引导人民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解析:从材料“通过抽象形式呈现,最后变成一种象形文字,或是变成一堆伸展开来的线条”中可以看出,构成第四号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拾穗者是现实主义风格,故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8鄂东南联盟学校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规定地方政府必须依照法律建立救济院,用于照料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员等。这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第一部社会救济法规。为了更好地促进赈济工作的开展,国民政府于1928年颁布了赈款给奖章程,对捐款者实行有效奖励;同时,颁布了办赈人员惩罚条例,对挪用、卷逃赈款者依照刑法加重处罚。建立仓储以应付灾荒是传统社会的主要社会救济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出台各地方仓储管理规划,对仓储的建立和管理做了详细规定,加大了国家对地方仓储的管理力度。1929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管理各地方私立慈善机构规则监督慈善团体法和监督慈善团体法实施细则等,对慈善团体的建立、经费使用、慈善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材料二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根据材料一,回答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障的内容和特点。(12分)(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哪些方面以及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救济对象、鼓励民间捐款救济、建立地方仓储救济、规范慈善团体救济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方面,根据材料二“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得出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主张回答。答案:(1)内容:规定救济对象;鼓励民间捐款救济;建立地方仓储救济;规范慈善团体救济;对办赈人员的违法行为严惩等。特点: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加大管理力度;政府救济和民间救济相结合;逐步完善保障制度等。(2)方面: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成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因素;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14(12分)(2018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美国苏联中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拟定论题,表格选取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美国遭到巨大打击,然后进行了罗斯福新政;而同一时期苏联逐渐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中国一方面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进行了币制改革,另一方面也受到苏联的影响实行了统制经济。因此,论题可从不同经济体制的影响借鉴、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等方面来拟定,也可以从经济大危机为突破,以各国应对危机为主题。其次进行论证,注意题目要求,必须是三国都有,还要相互关联。如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为论题,可从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苏联引进技术和人才、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等三个方面来阐释。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或升华。答案:示例一:论题:各国经济体制相互影响或借鉴。阐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国纷纷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出现了苏联热,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示例二:论题:世界经济联系加强。阐述: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冲击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促进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示例三:论题: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阐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美国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借机引进人才、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