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3模型图解类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672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3模型图解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3模型图解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3模型图解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模型图解类题型解读解题模板典例1.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相互结合形成的多聚体。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重要的三种多聚体,a和b为其单体。请结合此图,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B.ATP是由a连接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C.b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相同,乙、丙一般不相同解题思路解析噬菌体为DNA病毒,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埃博拉病毒为RNA病毒,主要成分为RNA和蛋白质,由图示可知,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则相应的a为核苷酸,b为氨基酸。人体细胞内a共有8种。ATP为三磷酸腺苷,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生成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为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蛋白质或多肽因为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氨基酸不能。人体各细胞中DNA一般是相同的,但RNA、蛋白质一般是不相同的,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D2.某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吸收途径如图所示。据图推测可知()A.Na+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直接消耗ATPC.该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Na+进出细胞所用的载体蛋白不同解题思路解析图示信息表明Na+进入细胞时并未消耗ATP,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依靠钠离子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并不直接消耗ATP,B错误;图示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而不是流动性,C错误。答案D32专练1.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正确叙述是()A.植物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aB.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cC.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是因为有结构iD.图的下半部分可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刺激或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B.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3.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细胞中的1与2相比特有的是(答案要全面)。(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做。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做。(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至少答出两点)。(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己、丙)决定。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丁、戊)。(5)5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通常5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5的结构有。4.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来源于(结构),其中的物质通过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3)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填“增加”“不变”或“减少”)。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精解精析3.模型图解类1.C结构a是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有此结构,故A项错误;结构c是高尔基体,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高尔基体,故B项错误;结构i是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故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图中e结构),故D项错误。2.D图中、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反射的发生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或虽然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A正确;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图中传入神经只与伸肌相连,所以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C正确;图中的神经中枢存在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先天性非条件反射,D错误。3.答案(1)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胸腺嘧啶(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基因的表达逆转录(3)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答案合理即可)(4)丙戊(5)ADP和磷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解析结合题目信息及题图中“染色体”“核糖体”以及元素组成等可推出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丁为糖原,戊为脂肪,己为磷脂,1为脱氧核苷酸,2为核糖核苷酸,3为氨基酸,4为葡萄糖,5为ATP。(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为核糖;此外,前者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2)甲为DNA,其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少数RNA病毒有逆转录酶,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由其RNA逆转录形成DNA。(3)细胞中的RNA有的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有的作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有的作为运输工具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有的作为酶催化代谢过程等。(4)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5)ATP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ADP和磷酸。由于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形成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答案(1)高尔基体胞吐(2)表达 (转录和翻译)(3)化学信号电信号由负变正(4)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AMPA)减少解析(1)突触小泡的形成和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出来的。(2)a过程是形成蛋白质类BDNF的过程,即基因的表达。(3)b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4)由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即AMPA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如果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抗体和BDNF结合,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5.C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75+200+875=1 250(kJ),故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故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故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都是高营养级捕食低营养级,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