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县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669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华宁县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华宁县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华宁县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A 30年代后期 B 40年代中期C 60年代中期 D 70年代初期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C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3.二战之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局部战争,但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下列对这一结局出现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力量弱,且各自为战B 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 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了同盟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4.西班牙内战时,英法与美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和“中立”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A 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B 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C 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D 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5.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A 西西里岛登陆战 B 阿拉曼战役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中途岛海战6.“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 四国条约的签订 D 大西洋宪章的发布7.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机遇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A B C D 8.下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B 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C 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D 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9.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在于()A 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B 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C 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D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无效10.“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日本天皇的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明了()A 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B 日本天皇预测到日本的失败C 日本在重复拿破仑的道路D 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1.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 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 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12.下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A 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B 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C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D 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二战全景纪实材料二请完成:(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从1941年到1945年,实际给苏联的军用物资约为1 600万吨。这种物资品种繁多,总价值为102亿美元。世界历史杂志材料二罗斯福说:“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罗斯福1940年12月的演说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动机是什么?(4分)(2)材料二“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为什么要用“邻居”来比喻?(5分)(3)材料二“皮带管”主要喻指什么?罗斯福演说的目的是什么?(5分)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奇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 基辛格大外交(1)据材料一指出,三幅地图各反映了哪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在材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各国不论是战胜国如英、法还是战败国如德、意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削弱。战争结束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实际上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两极格局。世界的中心由欧洲转到太平洋(美、苏)。故选B。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关税壁垒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提高进口关税”是鼓励出口、减少进口的举措,各国在经济危机面前都采取类似措施的结果,是使得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转嫁危机,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3.【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判断A、C两项是交战的双方,故正确;B项是纵容侵略也可确定正确;而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不干涉”与“中立”的含义。该政策是指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而当时力量对比上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上起到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从英法美获得武器援助,故选D。5.【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限定是“作战方式的改变和新型武器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四个选项中,A、B、C三项无论是两栖作战、沙漠作战还是城市攻坚战,所使用的武器都是一般性的武器,只有中途岛海战,出现了大型的航空母舰作战,除此之外,还有电子破译等现代技术的运用。6.【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中三国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近代史中英美等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国的命运,排除。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取得的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判断符合题意要求。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分床睡”说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各种病症”实指二战已经爆发。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后采取“中立”政策,自认为“不会被传染”,但是美国由于在东亚与日本的矛盾激化,蒙受法西斯流感的消极影响,最终也被卷入反法西斯战争,故D项分析不正确,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取决于其国家利益。就英美来讲,二战期间他们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打败法西斯国家,而苏联在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正好符合英美的需要。10.【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根本”,B、C两项是材料本身的信息,而A、D两项中D项更能说明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11.【答案】D【解析】题干的论点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A项由于贫富差距加大、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B项福利国家的建立对社会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B、C都可以为论点提供论据。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选D。12.【答案】B【解析】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准备防卫战争的时间,在世界人民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的情况下,该条约实际上是一种中立自保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但该条约并没有使苏联免于遭受法西斯的侵略。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军事上的被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并未完全放弃对法西斯的警惕,只是对法西斯进攻的时间产生了错误的估计。13.【答案】(1)美、英、中。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解析】本题主要是在把握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内容及作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作答。14.【答案】(1)直接原因:苏德战争爆发,苏联面临着巨大压力,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根本动机:为了美国自身的安全和利益。(2)喻指英国遭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邻居着火威胁自家,喻意法国灭亡,法西斯德国侵略英国直接构成了对美国的威胁。(3)喻指武器、弹药等战争工具。罗斯福演说的目的是要争取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解析】本题围绕美国改变对法西斯的态度选取材料,解答时应注意分析美国实施租借法的原因及目的。第(1)问注意设问是对苏联实行“租借法”,围绕美国维护自身利益分析作答。第(2)问和第(3)问应注意联系美国“租借法案”的实施,去认识罗斯福的演说。15.【答案】(1)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共同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意、日为转嫁经济危机,大力对外侵略扩张;德、意、日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导致发动战争;被侵略国家国力较弱,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英、法、美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和苏联的避战自保政策,刺激了侵略气焰。(2)不同意。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主要因素有:该体系是战胜国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和平秩序”潜伏着深刻危机;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不断冲击着“和平秩序”;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了德国打破“和平秩序”的野心;大危机的出现加速了“和平秩序”的崩溃;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和平秩序”的打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希特勒正是借助了上述因素,进行了欺骗性宣传,最终打破这种“和平秩序”。因此,仅归结为希特勒个人显然是不正确的。【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