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昆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117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卷1卷(选择题共60分)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A. 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B. 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C. 大小诸侯与周王室宗法关系不同D. 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仆仆于晋、楚之廷”说明诸侯国之间形成同盟,即分封制受到破坏,故本题选择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破坏。3.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 夏、商、西周B. 春秋、战国C. 秦、汉、三国D. 两晋、南北朝【答案】B【解析】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4.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 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B. 贵族政治衰落C.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D. 宗族势力上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士也不再为主效死”可知春秋末年分封制遭到破坏,贵族政治衰落。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诸侯国”、“卿大夫”、“封邑”等信息可知题中说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建立的;C选项错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始的,而此时已经是西周时期,家天下已经建立;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卿大夫向诸侯国挑战和“士无定主”等信息可知宗族势力衰落。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 郡县制B. 皇帝制度C. 分封制D. 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驰道通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全国的统一,因此也有利于驰道的畅通。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代的政治制度郡县制6.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各级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不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而有利于贵族政治项官僚政治的转变,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中“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的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A。7.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B.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 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D.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正确。刺史制度的设置加强对地方监察制度,与题干的附益之法无关,排除A。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与题干的附益之法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附益之法”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8.“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A.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立嫡以长不以贤”D. “举孝廉,父别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史实判断,材料中描述的是科举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九品中正制;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科举制;C “立嫡以长不以贤”是宗法制;D “举孝廉,父别居”是察举制。故此题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9.唐前期由1名宰相长期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保证议政公允B. 防范个人擅权C. 提高行政效率D. 加强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1名宰相主持议政并负责报告,容易造成个人权力较大,轮换制可以防范个人擅权。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做法的改变不能保证议政公允,排除A项;这种改变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做法不能体现权力制衡,排除D项。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朝通过中书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用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用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由此消弱相权加强君权,所以本题选C,A与材料不符,B是清朝军机处,D材料没体现。11.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知州”、“知县” 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说明宋朝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正确;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A、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关键是对信息“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准确解读。12.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九品中正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科举制与其它制度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察举、荐举、门族第望为标准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步,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科举制的以文取士并不是重视科技素养,所以此题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1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C.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对官员权力的约束,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员横征暴敛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君主控制臣属,故B项错误;“严密的反腐机制”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C。14.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央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这些举措A. 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重B. 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C. 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D. 有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的贪腐情况,且朱元璋时期厉行重拳治贪,官吏不敢贪而清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非分割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了两个机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故D项正确。15.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主要惩罚对象事不法官吏。这主要说明朱元璋A. 强化专制皇权B. 实行轻罪重罚C. 注重整顿吏治D. 强调以法治国【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朱元璋对于贪官和不法官吏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主要目的是整顿吏治,故C正确;材料目的是惩治贪官,故A错误;材料显示刑罚和违法的官员,故B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故D错误。16.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 中央集权的加强B. 科举制度的成熟C. 贵族制度的衰落D. 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朝禁止皇室与大臣联姻,目的在于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实际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7.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 中书省B. 内阁C. 军机处D. 礼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清代军机处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谕旨,有起草谕旨之权。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军机处1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答案】D【解析】“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等字眼意在强调官员们的拘泥规制,这是由于政治体制僵化而造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既未涉及内阁职权下降也未涉及官员无所事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员不是唯命是从而是拘泥规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事务繁忙而是强调官员们拘泥规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官员们的墨守成规、拘泥规制。1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天人合一B. 建筑功能齐全C. 皇权至上D. 国家大一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北京紫禁城的相关知识点。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皇权至上,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北京紫禁城20.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2000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以上都是中央集权产生的因素。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1)经济根源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2)政治根源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和中央集权来维护其利益。(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的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地理因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5)历史背景周王室衰微导致春秋战国大混乱的教训。21.古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年)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B. 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C. 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D. 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答案】B【解析】古代雅典的社会风气应该是民主政治,且埃斯库罗斯的一次光荣战绩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尚武风气,故A项错误;戏剧家不强调自己的文学成果,却强调自己的战果,即强调自己的公民意识,故B项正确;埃斯库罗斯处于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且突出自己的公民意识,故C项错误;古雅典时期文学繁荣,故D项错误。22.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的传说强调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说明法律的权威植根于罗马的历史传统,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具有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传说植根于历史传统,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反映出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反映的是人民主权,所以体现出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首先应排除。虽然B,C的表述与材料的意思基本相近,但在材料中没有直接反映出议会与法律至上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24.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 )A. 人民主权说 B. “议会主权”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这说明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故答案为B。25.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B. 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 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D. 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贵族寡头制度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故D正确。英国的议会制度也有局限性,故A排除。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过于绝对,故B排除。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也过于绝对,故C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改革26.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A. 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B. 资产阶级日趋保守C. 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D.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保守党提出“主张扩大选举权”,受到自己阶级的指责,可见民主化进程艰难,D项正确。A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提及的议会改革没有体现方式,C项排除。故选D。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27.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l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A. 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 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 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 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B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正确,邦联政府是当时各州意志的体现,所以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各州的分离倾向,所以D项不正确。故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邦联政府28.美国1787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上述规定A. 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B. 实现了各州地位平等C.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D. 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答案】A【解析】材料中“联邦政府”中央政府只能按照宪法征税,这有利于维护了地方自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非各州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贸易争端问题,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核心目的就是改邦联为联邦,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29.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唯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这一规定A. 维护了美国公民的权利B. 严格限制外国人移民美国C.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 体现了l787年宪法种族歧视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l787年宪法的局限性。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含义,这一规定的含义是国会20多年内(1787-1808年)不得禁止外国人移民美国,这实际上是为奴隶进口开绿灯。黑人奴隶移民美国维护的不是美国公民的权利,排除A;B与材料含义相反;奴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排除C。30. 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市民的整体素质 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可以得出这种政体的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制的发生,实现民主政治,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扩展代议制的内容和特征2卷非选择题31.材料一 其原因在于中国较与世隔绝,它仅仅受到西北游牧民的侵略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长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法家人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答案】(1)原因:西北游牧民族的威胁;东周以来的混乱局面使人民渴望结束割据战乱;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法家人物和各国政治改革的推动。(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受到西北游牧民的侵略”、“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生产力的发展、人心对和平的渴望和外族的威胁都有一定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信息结合相关所学可归纳出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32.希腊的强邦(斯巴达和雅典)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仅仅是个称霸的盟主,并没有用武力去吞并邻邦,希腊世界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而绝大部分希腊城邦在政治上都不同程度的具有民主色彩。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趋势却是一统天下,中央集权,最终建立君主专制的大帝国。这其中的原因如何?请你尝试分析。【答案】希腊地理环境有利于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内外交流,形成了希腊文化开放性、多元性的一面;同时又造成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地缘性特征迅速凸现,有利于冲破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影响,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华文化发祥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使人们安土重迁,长期以来血缘纽带不能冲破,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更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体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与中华文明政治形态的不同。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的条件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的原因等相关所学内容从古希腊和中华文明的地理环境特征、文化特征,政治经济特征等角度分析作答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33.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美国的历程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注:黑人)。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1)建国初期,美国是一个松散的联邦,中央政府权力太小、各州政府权力太大。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2)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强调国家权力又体现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解析】【详解】(1)问题:依据材料“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建国初期,美国是一个松散的联邦,中央政府权力太小、各州政府权力太大。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2)依据材料“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注:黑人)。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相关所学内容可知1787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强调国家权力又体现民主精神,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又存在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