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入门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047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入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入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入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各种气候性灾害和地质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案例1: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于06年12月20日因突发性心脏病逝世。,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件,案例2:我国著名相声大师侯耀文因心源性猝死于07年6月24日逝世。,中国每年80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中国人各种非正常死亡率占世界的70%以上,数据一:8541亿元人民币。汶川地震数据二:80%。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中可以通过自救互救避免的概率数据三:1%。我国应急知识普及率,急救知识普及率,中国,世界平均,悉尼,巴黎,0% 5% 10% 15% 20% 25%,1%,2%,吉隆坡,拉斯维加斯,5%,8%,13%,25%,拥有急救员证书的“第一反应人”比例,澳大利亚每百人中有1-2名香港每10人中有1名 新加坡每5人中有1名美国每3人中有1名北京正在为每150人拥有1名而努力(新目标为每80人拥有1名),生命之吻1968年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1967年7月17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线路抢修时,一电工被电击伤后,不省人事地头朝下栽了下去,另一电工爬上后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抢救。随后,又有一名电工爬上,他们一起把伤者背下,背到电杆一半高的地方,伤者苏醒了,被救护车运走。,遇到危重伤病员往往只作些简单的照顾护理,对外伤作一些止血、包扎等处理,然后尽快地寻找交通工具将伤病员送到医院急诊室,由医师给予诊断、处理,面对生命奄奄一息的呼吸心跳骤停者,常常是一筹莫展,导致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传统的救护,重伤员的搬运,轻则截瘫,重则死亡,“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2人猝死,图为北京交大的学生刘红斌。警察面对学生猝死时的无奈与无助。,生命之痛,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救护新概念,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定位,目标体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课程目标,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和护理;掌握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掌握院外急救护理;熟悉院外急救的概念、任务、管理;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常用监测技术;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发展史。,课程目标,能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具有一定的执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课程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急救意识具有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课程目标,本 书 章 节,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入门第二章 急救常用救护技术第三章 院外急救与护理第四章 急诊科管理与护理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六章 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第七章 急性中毒的救护第八章 环境性急诊的救护第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护第十章 临床常见急症的抢救流程,理论 实验 作业 课堂,共28学时实验6学时理论22学时,建课程团队,充分调研,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能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能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课程实施,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教学影像资料,网络资源、图书馆,实训中心,20,20,60,课程考核,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入门,教学目标,掌握重症护理技术的范畴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了解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发展史,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综合性临床应用学科。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急、危、重,急症紧急情况下发生的,可轻可重危症有生命危险,若能及时、有效处理,则可转危为安重症疾病晚期,积重难返急危重症是急救的主要内容,占90以上,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起源与发展,19世纪-南丁格尔时代50年代初-英国RICU铁肺应用60年代-各种监护仪应用70年代-80年代-急救国际化、国际互助、标准化、专业化1979年-急救专业(国际)1983年-危重症医学专业(美国)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120,19世纪南丁格尔(F. Nightingale)的年代38个护士,士兵死亡率从42%到2%,20世纪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最早的“监护病房”,20世纪60年代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透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急危重症国际化、标准化,中国,急救室(抢救室)20世纪70年代末,从心脏手术后监护病房到专科ICU、综合CCU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等城市急救中心、急诊科和ICU正式成立,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范畴,院外急救 维持生命,防止再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急诊科救护危重症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EMSS) 院外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专科救护为一体的急救网络。急危重症护理培训、管理、科研,院 外 急 救,定义: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救护广义: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从事专业急救的医务人员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院外急救环节,呼救-调度出车-到达现场-现场救治-搬运-途中监护-医院交接病人-返回待命,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1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2 配备足够数量的具有必要救护设备的运输工具 3 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救护人员 4 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科研的紧密结合 5 具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二)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组成,E M S S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综合院外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各专科救护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E M S S 管理,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