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0441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62年,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据此可见当时邓小平A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以生产力为判断标准C认为法律要为经济让路 D赞成农民搞承包经营2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重大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A B C D3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重视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控制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设A B C D4习近平指出: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据此推断,邓小平的“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最主要在于A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B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解决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D设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5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C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时期的重大探索是A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坚持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C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7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的斗争D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8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C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B“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D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10新文化运动时期,针对胡适主张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予以严厉批判,大力宣传俄国革命。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提出“双猫理论”,反对空谈,主张务实,没有引起社会的太大关注。改革开放后,“双猫理论”很快家喻户晓。这反映了A改革和革命在形式上是一致的B李大钊尚未正确认识中国国情C社会思潮的变革服务于政治需要D邓小平根据国情修正了马克思主义11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A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并举1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下言论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13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述:“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在“偏僻山区”毛泽东撰写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论人民民主专政14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5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反对社会的贫富分化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16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17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伴随着思想争论,如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这些争论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18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19下边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A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C突破“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D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20下列事实最能说明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A“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B2008年“神州七号”飞船问世C英雄战士孟祥斌舍己救人D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第II卷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所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0分)22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材料三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四 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田纳西河流域16座水坝中的一座瓦茨沙洲水坝。(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4)扩大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材料四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历 史(二)答 案第卷1【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生产关系要切合生产力发展的需求,B正确;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法律与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内涵,C错误;D是改革开放之后。【答案】B2【解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的理论创新,故C符合题意;但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不是20世纪的产物,它们产生于21世纪,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所有含有的选项。【答案】C3【解析】是在攻打大城市失利的背景下,由毛泽东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这种革命方式,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出的,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由于得到重视而取得不断地胜利,故B符合题意;是在中共成立早期,没能独立解决自身面临的革命问题的情况下的选择,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B4【解析】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B正确;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排除A;B中“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排除D。【答案】B5【解析】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历史背景,南方谈话主要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正确;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是1984年;D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答案】B6【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题意,故选C;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前中国共产党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抗战期间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时间不符合1927-1937年的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BD。【答案】C7【解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体现了群众路线;加强根据地建设体现了自力更生。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是开展斗争的具体方式,不符合题干中“思想灵魂”的要求,排除B、C、D项。【答案】A8【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可以看出邓小平已认识到价值规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当时的邓小平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故答案为C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C9【解析】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下而提出的。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排除。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不同国家和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没有优劣之分,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排除。【答案】B10【解析】胡适主张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际是反对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遭到李大钊的批判。邓小平的“双猫理论”最终在改革开放时期家喻户晓,说明社会思潮的变革服务于政治需要,故选C;改革和革命在形式上是不同的,排除A;李大钊宣传俄国革命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排除B;邓小平理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排除D。【答案】C11【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的选项。结合所学,ABC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符合题意。【答案】D12【解析】“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表明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决心。这体现了民权主义,故A正确。“驱除鞑虏”、“民族的国家”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故B错误。“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体现的是民生主义,故C错误。由“复四千年之祖国”这一信息可知其体现的是反满复汉的民族主义。故D错误。【答案】A13【解析】该时期应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偏僻山区”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故A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B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国民革命失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符合材料信息,故C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错误。【答案】C14【解析】“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从这句话中可看出,有识之士的主张是要推翻帝制,应该为革命派的主张,即实行民主共和,C正确;A项维护的是封建制度,B项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保留清政府,D项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15【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反对社会贫富分化这一点上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和夺取政权问题,排除B、C、D项。【答案】A16【解析】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据此可以知道A项与题意相符,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A1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内容,故可排除A;依据材料的意思可知,这些政治思想方面的争论逐步深化了人们对民主的理解,使人们对民主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故本题选B;近代中国的政治体制的演变是对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弥补,故可排除C;D项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而且还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可排除。【答案】B18【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题目要求,可知答案应该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的地方,即国共合作达成的重要条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故正确答案是D。A是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排除;B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排除;D是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探索成功的革命道路,排除。【答案】D19【解析】图片中“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政治”说明该文字出自新民主主义论,该文章提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步走,故D正确;A是人民民主主义论的意义;B是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C是井冈山时期著作。【答案】D20【解析】先进生产力主要是从科技发展角度,2008年“神州七号”飞船问世属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B正确;A属于先进文化代表;C和D属于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者。【答案】B第II卷21(20分)【解析】第(1)问,“举措”,由材料一信息“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概括得出: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背景”,从巩固统治、加强统一、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信息“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来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等。“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进程、增强民族凝聚力等角度分析。【答案】(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22(20分)【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即可从主张国君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等方面概括指出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体现“仁”的思想和等级观念等方面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本题根据材料二“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关注民生问题、以发展经济、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等方面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本题根据材料三“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等方面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再从调动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等方面回答这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本题据材料四“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以工代赈的角度回答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再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恢复、福利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这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3)措施与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4)主要内容: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影响:在当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恢复,有助于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