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9讲 人口迁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0401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9讲 人口迁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9讲 人口迁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9讲 人口迁移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讲 人口迁移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湖南十校联考)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2题。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A甘肃省 B河南省C四川省 D江苏省解析:第1题,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第2题,一般情况下,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迁入最多,故选D。答案:1.B2.D(2018泰安检测)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江西净迁入人口数增加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净减少A BC D4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解析:第3题,江西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正确。第4题,由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移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降低了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广东、浙江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答案:3.C4.A(2018黑吉两省六校联考)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解析:第5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错,D正确。第6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迁往武汉的人口数量少,D对。答案:5.D6.D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亚洲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人口迁往亚洲,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79题。7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A BC D8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C9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解析:第7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8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第9题,迁往南部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使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快。答案:7.A8.B9.C(2018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下图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读图,回答1011题。10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11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解析:第10题,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入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而人口流出区主要为农村,人口流出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项B正确。第11题,2012年前后,黑龙江等东北老工业区,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传统工业衰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即人口净迁移率低,故选项A正确。答案:10.B11.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本溪四校联考)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材料二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材料三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6分)(3)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10分)解析:(1)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2)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3)从环境保护、人口数量控制及功能调整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积极推动这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秩序。(2)特点: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原因: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3)以扼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般性产业;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的产业;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1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年份比重(%)经济板块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8分)(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8分)(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1)结合图中数据可知,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为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2)影响类试题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3)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产生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居住问题以及就业、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